成语解释:冠:帽子,这里指官帽。把官帽取下挂起来。比喻辞官回家。
成语出处:《后汉书·逢萌传》:“时王莽杀其子宇,萌谓友人曰:‘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人。即解冠挂工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解:脱去;组:古代绑印的绶;解组:解下印绶辞官。辞掉官职,归老田园。
成语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18回:“只消婆婆亲写一书,说爹爹因富贵已极,欲解组归田,而意不能决,必得舅公一劝,同为五湖之游。”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辞官归隐。
成语出处:宋 苏轼《菩萨蛮》词:“买田阳羡吾将老,从来只为溪山好。”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避让:辞职的谦词;贤路:贤才仕进路。辞官退隐,让有才能的出来做事。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万石张叔列传》:“愿归丞相侯印,乞骸骨归,避贤者路。”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疲倦的鸟知道飞回自己的巢。比喻辞官后归隐田园;也比喻从旅居之地返回故乡。
成语出处:晋·陶潜《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南朝梁陶弘景“家贫,求宰县不遂。永明十年,脱朝服挂神武门,上表辞禄”。见《南史 隐逸传下 陶弘景》。后以“神武挂冠”指辞官隐居。
成语出处:南朝梁陶弘景“家贫,求宰县不遂。永明十年,脱朝服挂神武门,上表辞禄”。见《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冠:帽子;佩:佩玉。这里指官服。脱下帽子,摘去佩玉。形容辞官还乡。
成语出处:唐·杜牧《晚晴赋》:“倒冠落佩兮与世阔疏,敖敖兮真徇其愚而隐居者乎。”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返:归还;初服:未做官时的衣服。比喻辞官归隐。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植《七启》:“愿返初服,从子而归。”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挂冠:把官帽挂起来。脱下官帽随即离去。比喻辞官归隐。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四卷:“我虽宰相,今已挂冠而归。”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冠:帽子,官帽。把官帽取下挂起来。比喻辞官归隐。
成语出处:鲁迅《理水》:“有的咬了一口松皮饼,极口叹赏它的清香,说自己明天就要挂冠归隐,去享这样的清福。”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挂冠:把官帽挂起来。脱下官帽要求离去。比喻辞官归隐。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逢萌传》:“时王莽杀其子宇,萌谓友人曰:‘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人。’即解冠挂东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
详细解释
jìn sī jìn zhōng,tuì sī bǔ guò 成语解释:在朝廷做官,就忠心耿耿报效君主;辞官隐退时,就反省自己,以弥补过失。
成语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致仕:辞官;悬车:古代官员一般至七十岁告老引退,把车子悬挂起来不用。指告老辞官,退休家居。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薛广德传》:“与丞相定国、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俱乞骸骨,皆赐安车驷马。东归沛……县其安车传子孙。”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晋书·羊祜传》:“尝与从弟琇书曰:‘既定边事,当角巾东路,归故里,为容棺之墟。’”意谓辞官退隐,登东归之路。后用以为归隐的典故。
成语出处:《晋书·羊祜传》:“尝与从弟琇书曰:‘既定边事,当角巾东路,归故里,为容棺之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告老引退,辞官家居。同“悬车致仕”。
成语出处:汉 蔡邕《陈寔碑》:“时年已七十,遂隐丘山,悬车告老,四门备礼,闲心静居。”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告老引退,辞官家居。
成语出处:汉 班固《白虎通 致仕》:“臣七十悬车致仕者,臣以执事趋走为职,七十阳道极,耳目不聪明,跛踦之属,是以退去避贤者,所以长廉耻也。悬车,示不用也。”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