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炊具的成语

共 13 个成语

釜生鱼

fǔ shēng yú

成语解释:釜:锅,古代炊具。釜中已生出鱼来。比喻生活困难,断炊已久。

成语出处:金·元好问《寄西溪相禅师》:“门堪罗雀仍未害,釜欲生鱼当奈何!”

详细解释

焚香列鼎

fén xiāng liè dǐng

成语解释:焚:烧;列:罗列;鼎:古代炊具。点燃名贵的香,摆满丰盛的菜肴,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

成语出处:明·汤显祖《牡丹亭·劝农》:“焚香列鼎奉君王,馔玉炊金饱即妨。”

详细解释

釜中鱼

fǔ zhōng yú

成语解释:釜:锅,古代炊具。釜中已生出鱼来。比喻生活困难,断炊已久。

成语出处:唐·韩翃《寄雍丘窦明府》:“机尽独亲沙上鸟,家贫唯向釜中鱼。”

详细解释

甑生尘

zèng shēng chén

成语解释:甑:炊具。甑里积了灰尘。形容生活贫困,断炊已久。

成语出处:宋·陆游《连阴欲雪排闷》:“先生经旬甑生尘。”

详细解释

刀锯鼎镬

dāo jù dǐng huò

成语解释:刀、锯:古刑具,也指割刑和刖刑;鼎镬:古炊具,也指烹刑。指古代刑具。也泛指各种酷刑。

成语出处:《汉书·刑法志》:“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凿。”又,《汉书·郦陆朱刘叔孙传赞》:“丽生自匿监门,待主然后出,犹不免鼎镬。”

详细解释

尝鼎一脔

cháng dǐng yī luán

成语解释: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脔:切成块的肉。尝鼎里一片肉,就可以知道整个鼎里的肉味。

成语出处: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察今》:“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详细解释

鼎铛有耳

dǐng chēng yǒu ěr

成语解释:鼎、铛:均为两耳三足的金属炊具。电鼎和铛都有耳朵。指某人或某事影响大,凡是长耳朵的都应该听说、知道。

成语出处: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太祖宠待赵韩王(普)如左右手。御史中丞雷德骧劾奏赵普擅市人第宅,聚敛财贿。上怒叱曰:‘鼎铛尚有耳,汝不闻赵普吾之社稷臣乎?’”

详细解释

鼎足而立

dǐng zú ér lì

成语解释:鼎;古代烹煮用的炊具;多为圆形;三足两耳。像鼎那样三只脚并立。比喻事物三方面并立;常指政治局势或力量三方面相持。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

详细解释

鼎足三分

dǐng zú sān fēn

成语解释: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成语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详细解释

列鼎重裀

liè dǐng chóng yīn

成语解释:列:排列,罗列;鼎:古代炊具;裀:垫子,褥子。列鼎而食,重裀而卧。吃得好,睡得舒适。形容达官贵人的奢侈生活。

成语出处: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他他他只将那会谄谀的着列鼎重裀、害忠良的便加官请俸。”

详细解释

染指于鼎

rǎn zhǐ yú dǐng

成语解释:鼎:古代用青铜制成的炊具,多为圆形,三足两耳。把手指伸到鼎里蘸点汤。比喻沾取非分的利益。

成语出处:《左传 宣公四年》:“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

详细解释

三分鼎足

sān fēn dǐng zú

成语解释: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成语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详细解释

鱼游沸釜,燕处危巢

yú yóu fèi fǔ,yàn chǔ wēi cháo

成语解释:沸:开水;釜:古代炊具;巢:窝。鱼在开水锅里游,燕子把窝做在帷幕上。比喻处境危险,快要灭亡。

成语出处:清·南荃外史《叹老》:“傀儡儿一场热闹,依旧的鱼游沸釜,燕处危巢。”

详细解释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