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尘、俗:指尘世、人间;出:超出。原指佛教徒功夫深,已超出尘世。后多形容才德远远超过平常人。
成语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刘孝标注引谢承《后汉书》:“徐穉,字儒子,豫章南昌人,清妙高跱,超世绝俗。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远离世俗尘世。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局诈》:“遂鼓《御风曲》其声冷冷,有绝世出尘之意。”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红尘:佛家指人世间。比喻尘世虚幻。
成语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归山》:“遥望见城南巷翠山色好,把红尘客梦全消。”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绝俗:与世隔绝。远离世俗尘世。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王褒传》:“何必偃卬诎信若彭祖,昫嘘呼吸如侨、松,眇然绝俗离世哉!”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尘:尘世。上天和人世无路相通。比喻亲友被隔绝,无法相会。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罗刹海市》:“仙尘路隔,不能相依。”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超越凡俗,离开尘世。
成语出处:元·马钰《清心镜·叹世》“厮是非,讲闲气。岂悟修行,超凡出世。”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绝尘:冠绝尘世;拔俗:不同凡俗。超出尘世,不同凡俗。
成语出处:宋·杨万里《朝请大夫将作少监赵公行状》:“有绝尘拔俗之逸韵,其文尤长于论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尘、俗:佛教称尘世、人间;拔:超出。原指佛教徒修行功夫深;已超出人世。后指超出一般人之上;不同凡俗。
成语出处:宋 黄庭坚《与王周彦长书》:“盖登太山而小天下,观于海者难为水也。企而慕者,高而远虽其不逮,犹足以超世拔俗矣。”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萧然:清静寂寞的样子;尘:尘世。形容极为超脱,不被俗情杂物所累。
成语出处:清·李慈铭《越缦堂诗话》下卷:“又诗中多言梅花及山林闲话之趣,故笔墨间时觉萧然尘外。”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超出尘世和凡俗。旧指脱离世俗生活,上升到仙界。
成语出处:元·马致远《黄梁梦》第一折:“你有那出世超凡神仙分,系一条一抹绦,带一顶九阳巾,君敢着你做真人。”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遁:逃遁;空门:指佛教,因佛教认为世界是一切皆空的。指出家。避开尘世而入佛门。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看破的,遁入空门,我听见,并不惊异。”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受宠或受辱都毫不计较。常指一种通达的超绝尘世的态度。
成语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比喻禅寂之心受到尘世烦恼的沾染。
成语出处:《花月痕》第四九回:“兰香来无定处,绿蕊去未移时,想你二人禅絮沾泥,当不复悔偷灵药。”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超脱尘世的隐逸生活。
成语出处:明 袁宏道《隆中偶述》诗:“始知伊吕萧曹辈,不及餐云卧石人。”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谓避开尘世而做道士。
成语出处:刘复《奉答王敬先生》:“原来先生是个留学日本速成法政的学生,又是个‘遁迹黄冠’的遗老,失敬失敬。”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谓避开尘世而出家为僧。桑门,即沙门。
成语出处:清·钮琇《觚剩·树怪》:“石涛和尚以前朝宗室,遁迹桑门,结茅于微之黄山。”
详细解释
kǔ hǎi wú biān,huí tóu shì àn 成语解释:佛教语。意指尘世如同苦海,无边无际,只有悟道,才能获得超脱。亦以比喻罪恶虽重,只要悔改,便有出路。
成语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卷五十九:“知得心放,此心便在这里,更何用求?适见道人题壁云:‘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说得极好。”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犹言摆脱尘世羁绊,自由自在。
成语出处:元·郑廷玉《忍字记》第二折:“我如今不遭王法,不受刑罚,至如我指空说慌瞒咱,这一场了身脱命亏他。”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肉眼:佛经中说有,天、肉慧、法佛五眼,肉眼为肉身之眼,也泛指俗眼;凡夫:指凡人。指尘世平常的人。
成语出处:元 范子安《竹叶舟》第一折:“这都是神仙骨,不似你肉眼凡夫。”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迷信的说法,指尘世平常的人。
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63回:“寡人肉眼凡胎,只知高徒有力量,拿住妖贼便了;岂知乃腾云驾雾之上仙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隐居逃避尘世的人,借指吸毒成瘾或吸烟成瘾的人。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隐君子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凡人的重浊躯体。指尘世之人。
成语出处:元·马致远《黄粱梦》第二折:“休道是浊骨凡胎,便是释迦佛也恼下莲台。”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