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诚意的成语

共 40 个成语

chéng xīn chéng yì

成语解释:诚:真实的心意。真心诚意。形容对人十分真挚诚恳。也作“诚心实意”。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姥姥你放心。大远的诚心诚意来了,岂有个不教你见个真佛去的呢。”

详细解释

心正

chéng xīn zhèng yì

成语解释:诚:真诚。心意真诚恳切。形容对人十分真挚诚恳。亦作“诚心诚意”。

成语出处: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一折:“皇天有意为斯文,教人从诚心正意修根本,以至齐家治国为标准。”

详细解释

zhì yì chéng xīn

成语解释:至意:诚意。诚心诚意。

成语出处:明·阙名《万国来朝》第二折:“则为我至意诚心,忠肝义胆,我也并无偏背。”

详细解释

开心见

kāi xīn jiàn chéng

成语解释:见:显现出。披露真心,显示诚意。形容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且开心见诚,无所隐伏,阔达多大节,略与高帝同。”

详细解释

真心

zhēn xīn chéng yì

成语解释:心意真实诚恳,没有虚假。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常言道海深须见底,各办着个真心实意。”

详细解释

正心

zhèng xīn chéng yì

成语解释:儒家提倡的一种修养方法,泛指心术端正,意念真诚。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详细解释

犬马之

quǎn mǎ zhī chéng

成语解释:比喻诚心实意。一般谦称自己的诚意。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臣伏以为犬马之诚不能动人,譬人之诚不能动天。”

详细解释

一片志

yī piàn zhì chéng

成语解释:志诚:心意诚恳。一片诚意。

成语出处:元·乔孟符《两世姻缘》第二折:“将一片志诚心写入了冰绡峥,这一篇相思令,寄与多情,道是人憔悴不似丹青。”

详细解释

正心

chéng yì zhèng xīn

成语解释:诚:真心实意;正:纠正。有真诚的心意才能端正心思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详细解释

所加,金石为开

jīng chéng suǒ jiā,jīn shí wéi kāi

成语解释:精诚:至诚,真心诚意;加:施及。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属和石头毁坏。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详细解释

所加,金石为亏

jīng chéng suǒ jiā,jīn shí wéi kuī

成语解释:精诚:至诚,真心诚意;加:施及;亏:毁坏。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属和石头毁坏。

成语出处:汉·王充《论衡·感虚》:“精诚所加,金石为亏。”

详细解释

所至,金石为开

jīng chéng suǒ zhì,jīn shí wéi kāi

成语解释: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详细解释

布公

kāi chéng bù gōng

成语解释:开诚:敞开胸怀;表示诚意;布公:公正无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指坦白无私、诚恳公正地亮出自己的见解。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评论》:“诸葛亮之为相国也……开诚心,布公道。”

详细解释

赤心相待

chì xīn xiāng dài

成语解释:赤心:真诚的心。真心诚意对待别人。

成语出处:元·乔梦符《两世姻缘》第一折:“做了一程夫妻,彼此赤心相待,白首相期。”

详细解释

相见

kāi chéng xiāng jiàn

成语解释: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对人坦白直率;真诚相见。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且开心见诚,无所隐伏,阔达多大节,略与高帝同。”

详细解释

布信

tuī chéng bù xìn

成语解释:诚:真心,诚意;信:诚实,信义。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

成语出处:《周书·于翼传》:“翼又推诚布信,事存宽简,夷夏感悦,比之大小冯君焉。”

详细解释

相见以

xiāng jiàn yǐ chéng

成语解释:以真心诚意相对待。

成语出处:郭沫若《相见以诚》:“但今天是应该相见以诚的时候了。”

详细解释

所至

jīng chéng suǒ zhì

成语解释:人的真诚的意志所到。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九卷:“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贞心不寐,死后重谐。”

详细解释

团结

jīng chéng tuán jié

成语解释:精诚:真诚。真心诚意;团结一致。

成语出处:《茅盾选集 杂感二题之二》:“唯有盟国的精诚团结,才能赢得和平。”

详细解释

相待

jié chéng xiāng dài

成语解释:竭诚:竭尽诚意。待:对待。竭尽诚意地对待别人。

成语出处:唐·魏徵《谏太宗十思疏》:“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详细解释

尽心竭

jìn xīn jié chéng

成语解释:尽心:竭尽心力;竭诚:竭尽忠诚。比喻竭尽心力和诚意。

成语出处:汉·张禹《奏事》:“以臣下各得尽心竭诚,而事公明。”

详细解释

一秉虔

yī bǐng qián chéng

成语解释:谓诚心诚意。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零一回:“那凤姐儿也无心瞻仰圣像,一秉虔诚,磕了头,举起签筒默默的将那见鬼之事并身体不安等故祝告了一回。”

详细解释

忠实心

zhōng shí xīn chéng

成语解释:指忠厚老实,诚心诚意。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

详细解释

至心朝礼

zhì xīn cháo lǐ

成语解释:至心:诚心。指诚心诚意地朝拜礼敬。

成语出处: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释道》:“《晋书·王嘉传》:‘人候之者,至心则见之,不至心则隐形不见。’按,道经云‘至心朝礼’,本此。”

详细解释

冰炭不言,冷热自明

bīng tàn bù yán,lěng rè zì míng

成语解释:比喻内心的诚意不用表白,必然表现在行动上。

成语出处:《晋书·王沈传》:“尧、舜、周公所以能致忠谏者,以其款诚之心者也,冰炭不言,而冷热之质自明者,以其有实也。”

详细解释

草庐三顾

cǎo lú sān gù

成语解释:顾:拜访。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

成语出处:三国 蜀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详细解释

竭力虔心

jié lì qián xīn

成语解释:诚心诚意地用全力做某件事情。

成语出处:南朝梁·萧衍《游钟山大爱敬寺》诗:“始得展身敬,方乃遂心虔。”

详细解释

抠心挖胆

kōu xīn wā dǎn

成语解释:抠:挖。把心胆都挖出来。形容待人诚心诚意。

成语出处:曾朴《孽海花》第四回:“罪过!罪过!照这种抠心挖胆的待你,不想出在堂名中人。”

详细解释

悃质无华

kǔn zhì wú huá

成语解释:华:浮夸。至诚而不虚浮。形容真心诚意,毫不虚假。

成语出处:明·艾南英《答夏彝仲文书》:“独取太史公所自为赞论序略者读之,其句字可谓悃质无华矣。”

详细解释

冥冥之志

míng míng zhī zhì

成语解释:冥冥:专默精诚。专默精诚的意志。形容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

成语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劝学》:“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

详细解释

三顾茅庐

sān gù máo lú

成语解释:指诚心诚意地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详细解释

歃血为盟

shà xuè wéi méng

成语解释:古代参加盟会者;在嘴边涂上牲口的血;表示诚意。

成语出处:唐 苏安恒《请则天皇后复位于皇子》:“歃血为盟,指河为誓,非李氏不王,非功臣不封。”

详细解释

初出茅庐

chū chū máo lú

成语解释:茅庐:草屋。原意指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接受邀请;就任军师;首战用计火烧博望坡;大败曹兵;立下了战功。后比喻刚进入社会或工作岗位;缺乏经验。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9回:“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详细解释

虚与委蛇

xū yǔ wēi yí

成语解释:待人处事没有真心诚意;只在表面敷衍应酬。虚:表面的;委蛇:随便应顺;敷衍。

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应帝王》:“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

详细解释

隳胆抽肠

huī dǎn chōu cháng

成语解释:犹言披肝沥胆。表示真心诚意。

成语出处:南朝·梁·刘孝标《广绝交论》:“鸡人始唱,鹤盖成阴,高门旦开,流水接轸,皆愿摩顶至踵,隳胆抽肠。”

详细解释

感天动地

gǎn tiān dòng dì

成语解释:使苍天和大地为之感动。形容诚意感人至深。亦比喻使无情天地受感动。形容冤屈极大。

成语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义柔禅师》:“诸佛出世,说法度人,感天动地;和尚出世,有何详瑞?”

详细解释

歃血而盟

shà xuè ér méng

成语解释:歃血:口含血。古代会盟者在嘴旁涂牲畜的血,表示诚意立盟

成语出处:《旧唐书·李道彦传》:“诸将与之歃血而盟,赤辞信之。”

详细解释

歃血为誓

shà xuè wéi shì

成语解释:歃血:口含血。古代会盟者在嘴旁涂牲畜的血,表示诚意立誓。

成语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67卷:“受金液,经投金人八两于东流水中,歃血为誓,乃告之。”

详细解释

治病救人

zhì bìng jiù rén

成语解释:治疗疾病;挽救病人。比喻真心诚意地帮助别人纠正错误缺点。

成语出处:晋 葛洪《神仙传》:“沈羲,吴郡人,学道于蜀,能治病救人,甚有恩德。”

详细解释

椎牛歃血

zhuī niú shà xuè

成语解释:古时聚众盟誓,杀牛取其血含于口中或以血涂嘴唇,表示诚意。

成语出处:清·戴名世《纪红苗事》:“或欲有剽掠,则潜结众誓于神,椎牛歃血,乃出所获者,集而瓜分之。”

详细解释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