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博:广;议:建议。广泛采纳群众的建议。
成语出处:《魏书·刘芳传》:“考括坟籍,博采群议。”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博:广;议:建议。广泛采纳群众的建议。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孙登传》:“诚宜与将相大臣详择时宜,博采众议,宽刑轻赋,均息力役,以顺民望。”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广泛收集采纳。
成语出处: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怗毕》:“裴松之之注《三国》也,刘孝标之注《世说》也,偏记杂谈,旁收博采。”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讲的话、出的主意,都听从采纳。
成语出处:汉·蔡邕《司空临晋侯杨公碑》:“及其所以匡辅本朝,忠言嘉谋,造膝危辞,当事而行,言从计纳。”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博:广泛;采:采纳;长:长处;优势。广泛地吸取各家或各方面的优点、长处。
成语出处:北齐 魏收《魏书 刘芳传》:“考括坟籍,博采群议。”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舍:放弃;短:短处,缺点;录:采纳;长:长处,优点。指舍弃其缺点,汲取其长处。
成语出处:宋·朱熹《丞相魏国陈正献公行状》:“谓宜广收博采,舍短录长,用之绳墨之外,责以事业之成,勿拘小节,勿课近效。”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杂:多种多样地;采:采碑,采纳。广泛地采纳众家学说、说法。
成语出处: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废:废弃。不因为这个人有不足的地方而不采纳他的正确意见。
成语出处:春秋 孔子《论语 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不采纳众议,是与非自己说了算,独断专行。
成语出处:《旧唐书 忠义传上 王义方》:“天子置三公,九卿……本欲水火相济,盐梅相成,然后庶绩咸熙,风雨交泰,亦不可独是独非,皆由圣旨。”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谓计谋合乎君上之意而被采纳。
成语出处:汉·蔡邕《释诲》:“计合谋从,己之图也;勋绩不立,予之辜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中:同“衷”,内心;虚中:虚心;善:善言善事。指虚心采纳善言,乐意做善事。
成语出处:清·刘开《问说》:“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听:听从;从:依从。说的话都相信;出的主意、计谋都采纳。形容对某个人十分信任。也作“言听计用”。
成语出处:《魏书 崔浩传》:“属太宗为政之秋,值世祖经营之日,言听计从,宁廓区夏。”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