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败:破旧,腐烂;伤:妨碍;锦:丝织品的类名。用破败的材料会伤害美好的锦缎。比喻用人不当会伤害国家。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刘玄传》:“败材伤锦,所宜至虑。”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可以做屋栋房梁的材料。比喻能够担当重任的人。
成语出处:南朝 梁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庾子嵩目和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磊砢有节目,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庀:准备;具备。招集工匠;准备材料。
成语出处:唐 李方郁《修中岳庙记》:“岂可不成耶?遂鸠工庀材,四旬而就。”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能工巧匠废弃的材料。比喻无用的人。
成语出处:清 冯桂芬《林文忠公祠记》:“公驰驱绝域,犹手笺酬答无间。匠门弃材,累公之明。”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就在原地寻取所需要的材料。
成语出处:《诗经 豳风 七月》:“蚕月条桑。”唐 孔颖达疏《十字注疏》:“条其桑而采之,谓斩条于地,就地采之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笑柄:被人取笑的材料。流传开去被人们当作取笑的资料。
成语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90回:“男家埋怨他办事无首尾,女家骂他占骗……合城传为笑柄。”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大器:大的材料;比喻人才。原指大的材料需要长时间才能成器。后指能担当大事的人要经过长期锻炼;成名往往较晚;也用作对长期不得意的人的一种安慰。
成语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大器晚成,大音希声。”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零碎的文字材料。
成语出处:清·龚自珍《〈春秋决事比〉自序》:“斯时通古今者起,以世运如是其殊科,王与霸如是其殊统;考之孤文只义之仅存,而得之乎出没隐显之间;……竹帛烂,师友断,疑信半;为立德、适道、达权之君子,若此其难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勾:同“钩”,悬挂器物的用具;居:同“锯”,切割材料的刀具。钩子般的爪牙,锯子般的牙齿。形容爪牙的锐利。
成语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本经训》:“凤凰不下勾爪、居牙、戴角、出距之兽于是鸷矣。”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片言:简单短少的几句话;只语:单个的字、词。短而小的几句话或指零碎的文字材料。
成语出处:明 袁宗道《李卓吾》:“读翁片言只语,辄精神百倍。”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不多的几句话,极少的几个字。指零碎的文字材料。
成语出处:晋 陆机《谢平原内史表》:“片言只字,不关其间;事踪笔迹,皆可推校。”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旁:广泛;征:征求;博:广博。指大量地引用材料作为依据或例证
成语出处:鲁迅《读书杂谈》:“无论读,无论做,倘若旁征博访,结果是往往会弄到抬驴子走的。”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旁:广泛;征:征求;博:广博;引:引证。广泛地引用材料作为依据、例证。
成语出处:清 王韬《淞隐漫录》:“生数典已穷,而女博引旁征,滔滔不竭,计女多于生凡十四则。”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零碎的文字材料;也指简短的书信。
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5卷:“得其片纸只字者,重如拱璧。”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精:精华;用:享受,占有;弘:大。从丰富的材料里提取精华。
成语出处:《左传·昭公七年》:“蕞尔国,而三世执其政柄,其用物也弘矣,其取精也多矣。”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从砂子里淘出黄金。比喻从大量材料中选取精华。
成语出处:《诗刊》1977年第9期:“他曾经废寝忘食捞砂样,砂里淘金喜见一组一组新油层。”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比喻尚可备用的材料。
成语出处:《晋书 陶侃传》:“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不解所以。后正会,积雪始晴,听事前作雪犹湿,于是以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钉)装船。其综微密,皆此类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随手拿来。多形容说话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例证丰富;选用时显得轻松自如;不必费心寻找。信手:随手;拈:用指头夹取东西。
成语出处:宋 苏轼《次韵孔毅甫集古人句见赠》诗:“前身子美只君是,信手拈来俱天成。”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勾销:取消;抹掉。用笔在书面材料上勾画一下;表示事情已经了结或取消。比喻把一切完全取消;一概不计较。
成语出处:宋 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第七卷:“公取班簿,视不才监司,每见一人姓名,一笔勾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羊羔:酒名,因酿制材料中有羊肉,故名。味儿醇厚的好酒。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回:“我虽比他尊贵,但绫锦纱罗,也不过裹了我这枯株朽木,羊羔美酒,也不过填了我这粪窟泥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左手右手都有收获。比喻研究学问,多采材料。
成语出处:《诗经·周南·关睢》:“参差荇菜,左右采之。”《汉书·夏侯胜传》:“胜从父子建,字子卿,自师事胜及欧阳高,左右采获。”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