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得:取得,获得。指人不得善终。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逼:逼迫。迫不得已。
成语出处: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第85卷:“欲此求方,终不可得,云伟骨未应得之,逼不得已,妻尸解而去。”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善终:正常死亡。指人不得好死。常指恶人应有的坏下场。
成语出处:《新编五代史平话 梁史 上卷》:“汝家虽出二帝,可惜不得善终!”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比喻自以为是了不起,听不得批评意见,一触即跳。
成语出处: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不许人讲话,老虎屁股摸不得,凡是采取这种态度的人,十个就有十个要失败。”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多劳动多受益,不劳动不得食
成语出处: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卷:“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必然不能得止。指形势使得非如此不可。表示无可奈何的意思。
成语出处:《论语 颜渊》:“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不进老虎洞,就不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担风险就不可能取得成果。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班超传》:“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
详细解释
bù rù shòu xué,bù dé shòu zǐ 成语解释:不进野兽窝,不能捉到小野兽。比喻不冒险进入险境就不能取得成果。
成语出处:《北史·韦佑传》:“古人称不入兽穴,不得兽子。安危之事未可预量。”
详细解释
bù tàn hǔ xué,bù dé hǔ zǐ 成语解释:探:探测。不进老虎窝,不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冒险进入险境就不能取得成果。
成语出处:《东观汉记·班超传》:“超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酒酣激怒曰:‘不探虎穴,不得虎子。’”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语出《诗·小雅·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郑玄笺:“如当路筑室,得人而与之谋所为,路人之意不同。故不得遂成也。”后比喻杂采各家之说。
成语出处:语出《诗·小雅·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郑玄笺:“如当路筑室,得人而与之谋所为,路人之意不同。故不得遂成也。”
详细解释
duǒ dé hé shàng duǒ bù dé sì 成语解释:寺:寺庙。指躲避一时,但终究不能根本逃避。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54回:“你不愿慌,‘躲得和尚躲不得寺’。我自然有个料理。”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想活活不了。形容处境十分艰难。
成语出处: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造成了普遍于全国的灾荒和匪祸,使得广大的农民和城市贫民走上求生不得的道路。”
详细解释
qiú shēng bù dé,qiú sǐ bù néng 成语解释:想死死不了,想活活不了。形容处境十分艰难。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37回:“此时慕政弄得没法,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原指未得善终,后指没有得到适当的安顿。也指不能达到目的。
成语出处:汉 荀悦《汉纪 文帝纪论》:“男女有不得其所者,因而相与歌咏,各言其情。”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所作所为违反人的意愿;得不到别人的拥护和支持。
成语出处:《太平经》:“十伤三者,不得人心。”
详细解释
chǒu xí fù shǎo bù dé jiàn gōng pó 成语解释:比喻害怕见人而不得不见人。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7回:“常言道:‘丑媳妇少不得见公婆。’只得脱袍解带,免冠徒跣,跪于门外。”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原指十分想往追求可是得不到。现多用来突出渴求想往的感情。
成语出处:《诗经 周南 关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详细解释
shǐ zài xián shàng,bù dé bù fā 成语解释:矢:箭;弦:弓上用以法箭的牛筋绳子。箭已搭在弦上。比喻为形势所迫,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
成语出处:晋·王沈《魏书》:“琳谢曰:‘矢在弦上,不得不发。’太祖爱其才,不咎。”
详细解释
zài rén wū yán xià,bù dé bù dī tóu 成语解释:比喻受制于人,只得顺从。
成语出处:《上饶集中营·炼狱杂记》:“他劝你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没有办法,只能这样做。
成语出处:宋·辛弃疾《九议》:“岁币郊祀之费,是不得已而为之者。”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用:使用。没有办法,只好采用这个办法。
成语出处:《六韬 文韬 兵道》:“圣王号兵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百:多次;思:考虑,思考;故:原因。指经过百般思索仍旧不能找到其原因。
成语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鸡不代伏,又何以传种至今也。此真百思不得其故矣。”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百:多次;思:考虑,思考;解:理解。指经过百般思索仍旧不能理解。
成语出处:清 梁启超《论宗教与哲学家之长短得失》:“若此者皆不诚之人所百思不得其解也。”
详细解释
chǒu xí fù miǎn bù dé jiàn gōng gū 成语解释:公姑:公婆。比喻害怕见人而不得不见人。
成语出处:清·张岱《与祁世培》:“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缅焉呈面,公姑具眼,是妍是丑,其必有以区别之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报:报答。指一番好心被人误解,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回:“好意叫他洗脚,颠倒嫌冷嫌热,却不是好心不得好报!”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①宋魏庆之《诗人玉屑·诗病·诗病有八》:“三曰蜂腰,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四曰鹤膝,第五字不得与第十五字同声。”这是指诗歌声律八病的两种。后来用“鹤膝蜂腰”泛指诗歌声律上所犯的毛病。②书法中的两种病笔。
成语出处:宋·魏庆之《诗人玉屑·诗病·诗病有八》:“三曰蜂腰,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四曰鹤膝,第五字不得与第十五字同声。”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哭也不好;笑也不好。形容处境尴尬。
成语出处:元 高安道《皮匠说谎》:“好一场,恶一场,哭不得,笑不得。”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台:桌子。比喻不懂礼节或地位卑微的人不能在正式的或隆重的场合出现。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胡老爹上不得台盘,只好在厨房里或女儿房里帮着量白布、称肉,乱窜。”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人失意而精神颓丧。语本《史记 孔子世家》:“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累累若丧家之狗。”裴骃集解引王肃曰:“丧家之狗,主人哀荒,不见饮食,故累然而不得意。孔子生于乱世,道不得行,故累累然不得志之貌也。”
成语出处: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无可奈何;不得不这样做。万:绝对;万万。
成语出处:明 焦竑《玉堂丛语》:“汝父欲保全身家,万不得已,姑借我以免祸耳。”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鹧鸪叫声的拟意,表示行路艰难。
成语出处:明·丘濬《禽言》诗:“行不得也哥哥,十八滩头乱石多。东去入闽南入广,溪流湍驶岭嵯峨,行不得也哥哥。”
详细解释
yuǎn shuǐ jiù bù dé jìn huǒ 成语解释:比喻缓慢的救助不能解决眼前的急难。
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只是远水救不得近火,小兄其实等不得那从容的事了。”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情况出于不得已。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62回:“适才躲避桌下,自知失仪露丑,实系情非得已,诸位姐姐莫要发笑。”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穷:不得志;通:畅达。遭遇的坎坷与顺利,利益的得与失。指人生遭遇。
成语出处:清·胡泉《<聊斋志异>续题》:“快平生,穷通得失,悲欢笑骂假荒唐。”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得:能;尔:如此。不得不这样。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司马芝传》:“今诸典农,各言‘留者为行者宗田计,课其力,势不得不尔。’”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要领:要点。抓不住事物的要点和关键。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张骞传》:“骞不得要领。”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吝:舍不得。不要舍不得好的东西。恳切希望别人给予指教的谦词。
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九卷:“恰好听得树上黄莺巧啭,就对拜住道:‘老夫再欲求教,将《满江红》调赋“莺”一首,望不吝珠玉,意下如何?’”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由不得自己。指控制不住自己。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1回:“我也不很记得了。但觉自己身子不由自主,倒象有什么人,拉拉扯扯,要我杀人才好。”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舍:舍得,愿意。读书读到有兴趣时舍不得放下。
成语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参寥》:“爱其诗,读不舍手;属其谈,挽不听去。”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古时文书用竹简木札,以衡石来计算文书的重量,因用以形容君主勤于国政。亦作“衡石程书”。
成语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於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宁:安宁。连鸡狗都不得安宁;形容骚扰得十分厉害。
成语出处: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六畜:牛、马、羊、豕、鸡、犬。所有牲畜都不得安宁。
成语出处:清 刘鹗《老残游记》:“要我去扰得人家六畜不安,末后连我也把个小命儿送掉了,图着什么呢?”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馈:吃饭。吃饭睡觉都不得安宁。形容心事重重。
成语出处:曾朴《孽海花》第26回:“水陆处处失败,关隘节节陷落,反觉得忧心如捣,寝馈不安。”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睡觉、吃饭都不得安宁。
成语出处:《敦煌变文集 叶净能诗》:“皇帝自此之后,日夜思慕,寝食不安。”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得:能够。想死也不能。
成语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20卷:“璞流汗惊惧,因成疮疾,遍身有疮,皆有口及舌,日夜楚痛,求死不得。”
详细解释
qiú shēng bù néng,qiú sǐ bù dé 成语解释:想死死不了,想活活不了。形容处境十分艰难。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34回:“屡次要寻自尽,无奈众人日夜提防,真是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受外界或内心的影响;自身的活动由不得自己;不受自己的支配。
成语出处:《宋元戏文辑佚 陈巡检梅岭失妻》:“瓜期信通,为着功名,奔走西东。见说出路自觉心慵,身不由己,意冲冲。”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谓沉湎于世俗。语本《庄子·天下》:“惜乎惠施之才,骀荡而不得,逐万物而不反。”
成语出处:语出《庄子·天下》:“惜乎惠施之才,骀荡而不得,逐万物而不反。”三国·魏·嵇康《赠兄秀才入军》诗之十八:“流代难寤,逐物不还。至人远鉴,归之自然。”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得:能够。无从知道。
成语出处:唐 韩愈《争臣论》:“故虽谏且议,使人不得而知焉。”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次:差一点。没有别的办法,只好用差一些的或次品来凑合。
成语出处:曹靖华《叹往昔,独木桥头徘徊无终期!》:“凡事往往不得已而求其次。‘鸿沟’上没有‘桥梁’,只好‘绕道东京’了。”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学识丰富,但不得要领。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太史公自序》:“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从:跟随;终:终身,一辈子。丈夫死了不得再嫁人,也比喻忠臣不事二主。
成语出处:宋·文天祥《刘良臣母哀辞》:“呜呼,全而生这之必全而归之,从一以终兮尚得正,其何悲!”
详细解释
gōng xiū gōng dé,pó xiū pó dé 成语解释:指修德属个人,不得兼代。
成语出处:《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这烧香可是神佛儿的事情,‘公修公德,婆修婆德’,咱‘各人儿洗面儿各人儿光’,你不要,可行不得。”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附:依附,归附;扬:飞扬。不得志时即来依附,得志时便远走高飞。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吕布传》:“譬如养鹰,饥即为用,饱则飏去。”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迫:逼迫;已:停止;结束。逼得毫无办法;不得不如此。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上》:“将为皇帝定立妃后,有司上名,公女为首,公深辞让,迫不得已,然后受诏。”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象鱼仰望龙门而不得上一样。科举时代比喻应进士试不第,后也比喻生活遭遇挫折,处境窘迫。
成语出处:《太平御览》卷四十引《辛氏三秦记》:“河津一名龙门,巨灵迹犹在,去长安九百里。江海大鱼洎集门下数千,不得上,上则为龙,故云暴腮龙门。”
详细解释
qiǎo fù zuò bù dé wú miàn bó tuō 成语解释:馎饦:汤饼。如果没有米面,最灵巧的媳妇也做不出饭食来。比喻缺乏必要的条件,事情不可能做到。
成语出处:宋·陈亮《又壬寅夏书》:“富家之积蓄皆尽矣,若今更不雨,恐巧妇做不得无面馎饦。”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人睡在关隘之上,蚕茧晒在日光之下。比喻不得安宁。
成语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缪称训》:“小人在上位,如寝关曝纩,不得须臾宁。”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语本《后汉书 冯衍传下》:“衍娶北地任氏女为妻,悍忌,不得畜媵妾,儿女常自操井臼。”后因以“身操井臼”指亲自操持家务。
成语出处:语出《后汉书·冯衍传下》:“衍娶北地任氏女为妻,悍忌,不得畜媵妾,儿女常自操井臼。”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谓人到紧急关头,就顾不得讲规矩、礼貌了。
成语出处:清 钱彩《说岳全传》:“邦杰道:‘好一匹马,不知何人的?如今事急无君子,只得借他来骑骑。’”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旧时过门三日之新妇,举止不得自专。因以喻行动备受拘束者。
成语出处:《梁书·曹景宗传》:“今来扬州作贵人,动转不得,路行开车幔,小人辄言不可。闭置车中,如三日新妇。遭此邑邑,使人无气。”
详细解释
shí zhī wú wèi,qì zhī kě xī 成语解释:味:滋味。吃起来没有滋味,丢掉它又可惜。形容东西无大用处但又舍不得抛弃。
成语出处: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奈何:如何;怎么办。不得已;没有办法。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周本纪》:“太史伯阳曰:‘祸成矣,无可奈何!’”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惜:吝惜。因舍不得一个指头而失掉一个手掌。比喻因小失大。
成语出处:《南史 阮佃夫传》:“佃夫拂衣出户,曰:‘惜指失掌邪?’”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做事不得当,反使自己难堪窘迫。
成语出处:叶圣陶《孤独》:“他立刻觉得刚才对于孩子的要求没有意思,只不过自讨没趣罢了。”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附:依附,归附;扬:飞扬。指不得志时即来依附,得志时便远走高飞。比喻人贪婪自私,没有情义。
成语出处:唐·房玄龄《晋书·慕容垂载记》:“且垂犹鹰也饥则附人,饱便高扬。”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家里吵吵闹闹,不得安宁。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16回:“你想那一年,我说了林姑娘要回南去,把宝玉没急死了,闹得家翻宅乱。”
详细解释
jī zé fù rén,bǎo biàn gāo yáng 成语解释:附:依附,归附;扬:飞扬。饿了就来归附,饱了就飞走了。比喻人不得志即来依附,得志时就远走高飞,忘恩负义。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吕布传》:“譬如养鹰,饥即为用,饱则扬去。”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铩羽:羽毛摧落,比喻失败或不得志。指失败或不得志而归。
成语出处:南朝宋·鲍照《拜侍郎上疏》:“铩羽暴鳞,复见翻跃。”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爱:吝惜;舍不得。吝惜钱财如同吝惜自己的生命一样。形容对钱财的贪婪、吝啬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成语出处:清 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四回:“我想近来世界,不管什么英雄,什么豪杰,都是爱财如命,何况吃官司的,少不免要和那些狼官鼠吏交手,这更没钱不行了。”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
成语出处:《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 隋王荣暨妻刘氏墓志》:“暗室不欺,托生安养。”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鞭:马鞭子;莫:不;及:够得上。马鞭虽长;但打不到马肚子上。原意是说即使有力量;也使不得;因为马肚子不是鞭打的地方。后比喻力量达不到。
成语出处:清 昭槤《啸亭续录 魏柏乡相公》:“滇、黔、蜀、粤地方边远,今将满兵遽撤,恐一旦有变,有鞭长莫及之虞。”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不逞:不得志,不如意;徒:人(含贬义)。因心怀不满而闹事捣乱的人。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年》:“司氏、堵氏、侯氏、子师氏皆丧田焉,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乱。”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不能告诉别人。多指见不得人的不光明、不正当的用心或行径。
成语出处:清 陈梦雷《闲止书堂集钞》:“其于不可告人之隐,犹未忍宣之于众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吝:吝惜;舍不得。不要吝惜指示教导。也作“不吝赐教”。
成语出处:毛泽东《苏联利益和人类利益一致》:“我现在提出我对上述各问题的一些基本观点,是否有当,希望读者不吝指教。”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欺:欺骗自己;暗室:人家看不见的地方。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
成语出处:《汉魏南北朝墓志铭集释 隋王世琛墓志》:“信行所履,不欺暗室。”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解:理解。经过百般反复思索仍不理解。也作“百思不得其解”。
成语出处:清 无名氏《葛仙翁全传》:“百思不解,五夜踌蹰,故乘隙邀君一面,以决中疑。”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展:舒展。心里忧愁;双眉紧锁;不得舒展。形容心事重重的样子。也作“愁眉紧锁”。
成语出处:唐 姚鹄《随州献李侍御》之二:“旧隐每怀空竟夕,愁眉不展几经春。”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究竟高深到什么程度无法推测。形容摸不准;度量不得。莫:不。测:估测。
成语出处:宋 高似孙《纬略 沃焦山》引《物类相感志》:“沃焦山,东海之外荒,海中有山,焦炎而峙,高深莫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惶恐:惊慌、害怕。惊慌、害怕得不得安宁。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下》:“人民正营。”唐 颜师古注:“正营,惶恐不安之意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像尺蠖一样弯曲而不能伸展。比喻人不得志。
成语出处:清 戴名世《<齐天霞稿>序》:“即诸同学之士亦多食贫作苦,蠖屈不伸。”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惊慌害怕得不得安宁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4回:“相父今又如此受苦,使孤日夜惶悚不安!”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饿急了就顾不上选择食物。比喻急需时顾不得选择。
成语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丹霞天然禅师》:“又一日访庞居士,至门首相见。师乃问:‘居士在否?’士曰:‘饥不择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结舌:舌头像打了结子,动弹不得。杜:堵塞。保持缄默,闭口不言。形容因恐惧而不敢说话。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杜周传》:“天下莫不望风而靡,自尚书近臣皆结舌杜口,骨肉亲属莫不股栗。”
详细解释
jiàn zài xián shàng,bù dé bù fā 成语解释:箭:弓箭;弦:弓上用以发箭的牛筋绳子。箭已搭在弦上,不得不发射。比喻事情到了不得不采取行动的时候。
成语出处:三国·魏·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李善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发。”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盘绕在泥里而没有被污染。比喻人不得志但不丧失节操。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书·秦宓传》:“有补于事,泥蟠不滓,行参圣师。”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栖遑:忙忙碌碌,奔波不定的样子。四处奔忙,不得安居的劳辱。
成语出处:晋·陆机《演连珠》:“利尽万物,不能睿童昏之心;德表生民,不能救栖遑之辱。”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勤学或看书入迷。
成语出处:《北史·牛弘传》:“[牛弘]性宽厚,笃志于学,虽职务繁杂,书不释手。”
详细解释
yuǎn shuǐ jiù bù dé jìn kě 成语解释:远处的水解不了眼前的渴。比喻不在眼前的事物不能救急。
成语出处:宋·陈师道《乌呼行》:“不应远水救近渴,空仓四壁雀不鸣。”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依依:留恋且不忍分离的样子;惜别:舍不得分别。形容十分留恋;舍不得分开。
成语出处:宋 陆游《舟中对月》:“百壶载酒游凌云,醉中挥袖别故人,依依向我不忍别,谁似峨嵋半轮月。”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在暗中做见不得人的亏心事。
成语出处:元 张养浩《折桂令》曲:“暗室亏心,纵然致富,天意何如?”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在没有光亮的房间寻找东西。比喻读书不得要领,难见成效。
成语出处:《朱子语类辑略 总论为学之方》:“如暗室求物,把火来便照见;若只管去摸索,费尽心力,只是搜索不见。”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宋时官铸铜钱,每板六十四文,不得增减。比喻刻板不知变通。板:即“版”,铸钱的模子。
成语出处:清 范寅《越谚 数目之谚》:“板板六十四,铸钱定例也,喻不活。”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交:相错,纠缠。形容没法解开或摆脱。
成语出处: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亦作“出内之吝”。舍不得拿出去,出手小气。
成语出处:《论语·尧白》:“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内之吝谓之有司。’”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不光彩、见不得人的事在外面到处传扬。
成语出处: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蹉跎:时间白白过去。指仕途不得志。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续黄粱》:“今置身青云,渠尚蹉跎仕路,何不一引乎?”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谓对不住,不得已。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今日鲁肃低情曲意,暂取荆州,以为救民之急;待仓廪丰盈,然后再献与将军掌领。”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羝羊:公羊;触:抵撞;藩:篱笆。公羊的角缠在篱笆上,进退不得。比喻进退两难。
成语出处:《周易 大壮》:“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举措:举动、措置;失当:不恰当。举动安排不得当。
成语出处:先秦 管仲《管子 禁藏》:“举措失当,众民不能成。”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家中上下不得安宁。形容在家里喧哗吵闹。
成语出处:元·李行道《灰阑记》楔子:“母亲,不要家烦宅乱,枉惹人耻笑,我则今日辞了母亲,我往汴京寻我舅舅,自作个营运去。”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