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甘:甘心;情愿;示:表示;显示;弱:差;不足。不甘心表示自己比别人差。
成语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 我的第一个师父》:“乡下人大抵有些顽固,以为和尚是只应该念经拜忏的,台下有人骂了起来。师父不甘示弱,也给他们一个回骂。”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比喻不慕富贵,慷慨有气节。
成语出处:《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载:战国时,秦军围赵都邯郸,齐人鲁仲连以利害进说赵魏大臣,劝阻尊秦昭王为帝,并表示若秦王为帝,则自己将蹈东海而死。秦军退后,赵平原君以千金谢之,鲁仲连却不受,以为为人排难解纷而取酬,是商贾之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①据《后汉书·逸民传·梁鸿》载:鸿家贫而有节操。妻孟光,有贤德。每食,光必对鸿举案齐眉,以示敬重。后因以“鸿案相庄”表示夫妻和好相敬。②谓结为伉俪。
成语出处:据《后汉书·逸民传·梁鸿》载:“鸿家贫而有节操。妻孟光,有贤德。每食,光必对鸿举案齐眉,以示敬重。”清·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鸿案相庄廿有三年,年愈久而情愈密。”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聊:略微;寸心:微薄的心意。略微表示一下心意。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早间曾以小匣托渔人奉致,聊表寸心,从此不复相见矣。”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发挥: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达出来。借谈论另一个题目来表示自己真正的意思。
成语出处:王衡《郁轮袍》第二折:“我随分划几划便罢,这个原是借题发挥。”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釜,锅。打破饭锅,沉掉渡船。表示决一死战。
成语出处:《孙子 九地》:“焚舟破釜,若驱羊而往。”《史记 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倒着藏放兵器,表示不再打仗。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殷事已毕,偃革为轩,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复用兵。”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甘心情愿拜倒在下方。自认不如对方;表示真心佩服。
成语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如此议论,才见读书人自有卓见,真是家学渊源,妹子甘拜下风。”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两手反绑而面向前,口含碧玉以示不生。古人用以表示投降请罪。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六年》:“许男面缚衔璧,大夫衰绖,士舆榇。”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后因以“马入华山”表示天下太平,不再打仗。
成语出处:《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把琴摔破,表示绝裂。指不媚权贵。
成语出处: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填井烧屋,表示决心死战。
成语出处:《南史·沈约传》:“塞井焚舍,示无全志。率麾下数百人,犯其西北。”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亦作“休牛散马”。放归军用的牛马,表示停止战事。语本《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成语出处:语出《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书弗服。”《隋书·薛道衡传》:“于是八荒无外,九服大同,四海为家,万里为宅。乃休牛散马,偃武修文。”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标:揭举;立:树立。持不同的态度或看法。提出新奇的见解和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
成语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支道林在白马寺中,将冯太常共语,因及《逍遥》,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义于众贤之外。”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顾:拜访。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
成语出处:三国 蜀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意料:事先对情况、结果等的估计;超出人们的料想猜测之外。表示情况非同寻常。也作“出乎意料”、“出人意外”、“出人意表”。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这一件事,都是出人意料之外。”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鲜:少。德行浅薄,才能不足(表示自谦的话)。
成语出处:宋 欧阳修《泷冈阡表》:“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讷:语言迟钝,不善于讲话。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表示善辩的人发言持重,不露锋芒。
成语出处:《老子》第四十五章:“大真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兔、乌:古代神话传说中说,月亮里有玉兔,太阳里有三足金乌,所以用乌、兔代表日月。月亮东升,太阳西落。表示时光不断流逝。
成语出处:宋 吴潜《瑞鹤仙》:“愁高怅远。身世事,但难准。况禁他,东兔西乌相逐,古古今今不问。”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鸣:表达。自以为了不起,表示很得意。
成语出处:清·陈琅《玉狮堂传奇·回流记·罢宴》:“笑他井底响繁蛙,得意自鸣,甘居人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刮目:擦眼睛,表示用新眼光看人。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唐冯贽《云仙杂记·截镫留鞭》:“姚崇牧荆州,受代日,阖境民泣,抚马首截镫留鞭,以表瞻恋。”后用为对离职官吏表示挽留惜别的套语。亦省作“截镫”。
成语出处:唐·冯贽《云仙杂记·截镫留鞭》:“姚崇牧荆州,受代日,阖境民泣,抚马首截镫留鞭,以表瞻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开诚:敞开胸怀;表示诚意;布公:公正无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指坦白无私、诚恳公正地亮出自己的见解。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评论》:“诸葛亮之为相国也……开诚心,布公道。”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向:朝着。形容下级对上级表示忠诚与仰慕。
成语出处:三国 魏 曹植《求通亲亲表》:“若葵藿之倾叶,太阳虽不为之回光,然终向之者,诚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用眉眼的活动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情意。常用来形容用眼色表示爱情。参见“眉来眼去”。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只你那眉眼传情未了时。”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星霜:星辰运转,一年循环一次,每年秋季降霜,因此以星霜指代年岁。表示岁月更换。
成语出处:唐 高适《为东平薛太守进王氏瑞诗表》:“星霜屡移,书奏仍阙。”
详细解释
yīng xióng suǒ jiàn lüè tóng 成语解释:所见:所见到的,指见解;略:大略,大致。英雄人物的见解基本相同同。这是对意见相同的双方表示赞美的话。
成语出处:晋 虞溥《江表传》:“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耳。”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自己表示谦虚的话。比喻为了引出别人高明的意见而发表的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个坠子。”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自己表示得意。形容自我欣赏。鸣:表达;表示。
成语出处: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篇》:“挥策四顾;如辛幼安之歌千古江山;自鸣得意。”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表示人又重操旧业。
成语出处:鲁迅《而已集·反漫谈》:“曾经有一位总长,听说他的出来就职,是因为某公司要来立案,表决时可以多一个赞成者,所以重作冯妇的。”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按:止住。控制住军队;暂不行动;泛指接受任务后不肯行动。常用以表示持观望态度而不行动。
成语出处: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召类》:“赵简子将袭卫,使史默往睹之。期以一月,六月而后反……赵简子按兵而不动。”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按:按照;部:类别;班:次序。原意是指按照文章分段布局的需要;而安排好层次;选择、组织好词句。后来表示按照一定的条理、步骤做事。
成语出处:西晋 陆机《文赋》:“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然后选义按部,考辞就班。”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让被征请者坐在安车上,并用蒲叶包着车轮,以便行驶时车身更为安稳。表示皇帝对贤能者的优待。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武帝纪》:“遣使者安车蒲轮,束帛加壁,征鲁申公。”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宾服:古指诸侯或边远部落按时朝贡,表示依服、服从。后泛指归顺、服从。指哀求饶恕,愿意服从。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延安府》第一折:“我见他慌悚踌躇,左支右吾,跪在街衢,哀告宾服。”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必然不能得止。指形势使得非如此不可。表示无可奈何的意思。
成语出处:《论语 颜渊》:“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步步:表示距离很短;高升:往上升。指职位不断上升。
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8回:“并且事成之后,大人步步高升,扶摇直上,还望大人栽培呢!”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把:指挽着;林:山林。互挽手臂,表示亲热。旧指相偕归隐。
成语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谢公道:‘豫章若遇七贤,必自把臂入林。’”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步:古时五尺为步;步步:表示距离近;营:军事营垒。军队每前进一步就设下一道营垒。比喻行动谨慎;防备严密。现常用来比喻行动、做事谨慎;稳扎稳打。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1回:“可激劝士卒,拔寨前进,步步为营,诱渊来战而擒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一百个里面没有留下一个。表示丧失殆尽。
成语出处:北周 宇文逌《<庾信集>序》:“昔在阳都,有集十四卷,值太清罹乱,百不一存。”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包藏:暗藏;祸心:害人之心。表示心里藏着坏主意;怀着害人的意图。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元年》:“小国无罪,恃实其罪。将恃大国之安靖已,而无乃包藏祸心以图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不:语助词,没有实际意思。表示端端正正。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渔樵记》第三折:“老汉也分开人丛,不当不正,站在那相公马前。”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表示歉意或感谢的话,意思是罪过,不敢当。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多谢厚情,只是无功受禄,不当人子,老汉转来,定当奉酬。”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头发既白且长,表示人因愁思过重而容颜衰老。
成语出处:唐 李白《秋浦歌》诗:“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表示避免嫌疑。
成语出处:见“避李嫌瓜”。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努力做事,不诉说自己的劳苦。比喻勤勤恳恳,不辞辛劳(多用在自己表示谦虚)。
成语出处:《诗经 小雅 十月之交》:“黾勉从事,不敢告劳。”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移动身体,离开席位。表示谦恭。
成语出处:《管子 霸形》:“桓公变躬迁席,拱手而曰:‘敢问何谓其体?’”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①表示碍于情面而只能怎样或不便怎样。②害羞;难为情。
成语出处: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即:靠近;离:疏远。既不亲近也不疏远。本是佛教用语;后用来指对待别人的态度不太接近;也不太疏远。也用来表示差不离、不离谱(儿)。
成语出处:《圆觉经》上卷:“不即不离,无缚无脱。始知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槃犹如做梦。”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以之表示避免嫌疑。
成语出处:三国 魏 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管:钥匙。表示军事要地或守御重任。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三十二年》:“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杜预注:“管,钥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防止淹死而躲入山隅。表示远远回避。
成语出处:汉 司马相如《美人赋》:“譬于防火水中,避溺山隅,此乃未见其可欲。”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鸣:发出声音;指有所抒发或表示。事物不平静就会发出响声。指人遇到不公平的事;就会发出不满的呼声和反抗。
成语出处:唐 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期:料想;然:如此。没有想到会这样而竟然这样。表示出乎意料之外。
成语出处:宋 王楙《野客丛书》:“盖其平日读外祖太史公记,故发于词旨,不期而然。”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杜鹃鸟的叫声很象“不如归去”。旧时常用以作思归或催人归去之辞。也表示消极求退。
成语出处:宋 梅尧臣《杜鹃》诗:“蜀帝何年魄,千春化杜鹃;不如归去语,亦自古来传。”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白天。表示强调。
成语出处:宋 杨万里《题太和宰卓士直寄新刻〈山谷快阁诗真迹〉》诗:“太史留题快阁诗,旧碑未必是真题。六丁搜出严家墨,白日青天横紫蜺。”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百身:自身死一百次;赎:抵。拿一百个我,也无法把你换回来了。表示极沉痛地悼念。
成语出处:唐 白居易《祭崔相公文》:“丘园未归,馆舍先捐。百身莫赎,一梦不还。”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拜手:作揖;稽首:古时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的。用于书信向对方表示敬意。
成语出处:《尚书·益稷》:“皋陶拜手稽首。”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归:归向、归宿。一直到头发白了,志趣依然相投。形容友谊长久,始终不渝。后用“白首同归”,表示都是老人而同时去世。
成语出处:晋·潘岳《金谷集作诗》:“春荣谁不慕,岁寒良独希;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背:背向;水:指江河;背水:背后是水;表示没有退路。原作“背水阵”;背后临近河水摆阵;或布下的阵势。后来指处于绝境之中;为求出路而决一死战。
成语出处:宋 秦观《将帅》:“韩信之击赵,非素拊循士大夫也,背水一战而擒赵王歇,斩成安君,是不在乎任之久近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悲天:悲叹时世;悯:哀怜;悯人:怜悯众人。对混乱的时世感到悲伤;对困苦的人民表示怜悯。
成语出处:清 黄宗義《朱人远墓志铭》:“嗟乎!人远悲天悯人之怀,岂为一己之不遇乎!”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表示以不贪为可贵、崇高,也表示廉洁奉公。
成语出处:《左传 襄公十五年》,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本为佛教表示事物众多的数字,后用以形容极多。
成语出处:《法华经 宝塔品》:“若持八万四千法藏,十二部经,为人演说。”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虚:空、白。没有空跑这一趟。表示某种行动还是有所收获的。
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回:“原来你这回到上海,干了这幺一回事,也不虚此一行。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标:揭出,揭明;异:特别的。指提出新的见解,表示与众不同。
成语出处:清 李渔《闲情偶寄 居室 房舍》:“以构造园亭之胜事,上之不能自出手眼,如标新创异之文人。”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羞:羞耻。不把面对面的批评当作羞侮。表示原意倾听别人的批评。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一折:“君子不羞当面,我有什么弊病处。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不屑:不值得,表示轻视态度;毁誉:毁谤和赞誉。指不值得理睬别人的毁谤或赞誉。
成语出处:《后汉书 马廖传》:“尽心纳忠,不屑毁誉。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
成语出处: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 杂觚 文人害国》;“魏大中答萧元恒云:……衡文者日阅数十百卷,皆束书不观,而荒于嬉者之文。得一二标新竞异之文,安得有亟赏之而亟拔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标:提出;异:特别的。指提出新奇的见解,表示与众不同。
成语出处:清 顾炎武《答俞右吉书》:“文定因之以痛哭流涕之怀,发标新领异之论,其去游夏之传,益以远矣。”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标:检举;异:特别的。提出新的见解,表示与众不同,有创见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8回:“秦妃子既能标新取异,剪彩为花,与湖山增胜。”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
成语出处:清 钱谦益《<外制集>序》:“近代之流而失正者有二:抽黄对白,肥皮厚肉,其失也靡;标新竖异,牛鬼蛇神,其失也纤。”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有点怀疑,又有点相信。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成语出处:唐 元稹《古筑城曲》:“因兹请休和,虏往骑来过。半疑兼半信,筑城犹嵯峨。”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八音:古代对乐器的统称;迭:交互,轮流。八类乐器轮番演奏。表示器乐齐全,演奏场面盛大。
成语出处:《晋书 乐志下》:“八音迭奏,雅乐并作。”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亦:也;乎:文言文中表示疑问的语气词;相当于“吗”或“呢”。不也是快乐的吗?后用以形容事态发展到过甚的地步。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并不觉得奇怪。表示这是见惯了的。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3回:“而且老太太时常提问案件,大家亦都见惯,不以为奇。”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然:对;不错。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有轻视的意思。
成语出处:宋 苏轼《再乞罢详定役法状》:“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只当招募,不当定差,执政不以为然。”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
成语出处: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秦太上君寺》:“临淄官徒有在京邑,闻怀砖慕势,咸共耻之,唯崔孝忠一人不以为意。”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看别人时眼睛朝上或旁边,现出白眼珠,表示轻蔑,不屑一顾,对人不礼貌。
成语出处:宋·杨万里《诚斋集·都下和同舍李元老承信赠诗之韵》第四卷:“尽今俗客不妨来,白眼相看勿分剖。”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折、扣:原为商业用语;商品按原价扣除百分之几出售;叫做打折扣。表示完全的、十足的;一点不差。
成语出处:茅盾《子夜 一》:“他那二十多年足不窥户的生活简直是不折不扣的坟墓生活!”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足:值得。表示数不上,不值得一提。
成语出处:鲁迅《坟 未有天才之前》:“泥土和天才比,当然是不足齿数的。”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不足:不值得;挂齿:说起;提到;挂在口上。不值得在口头上一提。用于对人表示轻蔑;也用于对己表示自谦。也作“不足齿数”。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叔孙通传》:“此皆群盗,鼠窃狗盗耳,何足置之齿牙间?”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原多用于旧小说中;表示故事暂告一段落;转入别的情节。现多指事物轻微;不值得说或事情当然是这样;用不着说。
成语出处:元 秦简夫《赵礼让肥》第四折:“以下各随次第加官赐赏,这且不在话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纪极:终极,限度。原形容贪得无厌。亦表示极多。
成语出处:《后汉书·杨震传》:“无厌之心,不知纪极。”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表示只就浅易的说,没有什么过高难行的意见。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张释之传》:“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行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哂:微笑。不值得一笑。指毫无意义或表示轻视。
成语出处:鲁迅《二心集 非革命的急进革命论者》:“凡大队的革命军,必须一切战士的意识,都十分正确,分明,这才是真的革命军,否则不值一哂。”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不值得一笑。比喻毫无价值。也表示对某种事物或行为的轻蔑和讥笑。同“不值一哂”。
成语出处:鲁迅《朝花夕拾 死后》:“但同时想,我生存时说的什么批评不值一笑的话,大概是违心之论罢。”又《呐喊 阿Q正传》:“阿Q又很自尊,所有未庄的居民,全不在他眼神里,甚而至于对于两位‘文童’也有以为不值一笑的神情。”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后用以表示坚守信约。
成语出处:《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史记·苏秦列传》:“信如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唐·李白《长干行》诗:“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诚:确实;惶:害怕;恐:畏惧。原指封建官吏给皇帝上奏章时用的客套话;表示敬畏而又惶恐不安;现形容尊敬、服从或泛指心中有愧而恐惧不安。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杜诗传》:“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承欢:旧指侍奉父母;膝下:子女幼时依于父母膝下,故表示幼年。旧指侍奉父母。
成语出处:《孝经·圣治》:“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曰严。”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别人征求自己意见时表示谦虚的说法。
成语出处:《诗经·国风·邶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兰:兰花,花味清香;芍:芍药。比喻男女互赠礼物,表示相爱。
成语出处:《诗经 郑风 溱洧》:“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兰:兰花,花味清香;药:芍药。比喻男女互赠礼物,表示相爱。
成语出处:《诗经 郑风 溱洧》:“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表示一个人一辈子聪明。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若我断不出此事,枉自聪明一世。每日退堂,便将画图展玩,千思万想。”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垂:低下;垂手:表示恭敬。形容恭敬地站在旁边随时听从吩咐。
成语出处:《武松演义》第十回:“武松从纱帐里望出来,看见施福、施寿还是垂手恭立,便招呼道:‘贵家院为何不去?我没事了。’”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垂:低下;垂手:表示恭敬;侍:侍侯。形容恭敬地站在旁边随时听从吩咐。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4回:“院中许多小厮垂手侍立,伺候烧纸。”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朋友间以兄弟相称;表示关系亲密。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2回:“见了同事周老爷一班人,格外显得殷勤,称兄道弟,好不热闹。”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表示极为悲伤或悲愤。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冻苏秦》第二折:“不是我炒炒闹闹,痛伤情捶胸跌脚。”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表示极为悲伤或悲愤。
成语出处:《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老翁捶胸跌足道:‘眼面前错过了仙缘,悔之何及!’”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捶胸顿足。表示极度悲痛或悔恨。
成语出处:清·金人瑞《青溪行》:“蓦逢老妪犹相识,槌胸蹋地说青溪。”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也应当爱惜。表示时间极其宝贵。
成语出处:南朝·梁·周兴嗣《千文字》:“尺壁非宝,寸阴是竞。”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恻:悲伤;隐:伤痛;恻隐:对遭受不幸的人表示同情。指怜悯受苦受难者的心情。
成语出处: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