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贬义的成语

共 32 个成语

扫地俱尽

sǎo dì jù jìn

成语解释:谓彻底干净,毫无存留。《汉书 魏豹田儋等传赞》:“用于贬义。秦灭六国,而上古遗烈扫地俱尽矣。”《晋书 儒林传序》:“惟怀逮愍,丧乱弘多,衣冠礼乐,扫地俱尽。”《隋书 高祖纪下》:“圣人遗训,扫地俱尽,制礼作乐,今也其时。”

成语出处:《汉书·魏豹田儋等传赞》:“用于贬义。秦灭六国,而上古遗烈扫地俱尽矣。”《晋书·儒林传序》:“惟怀逮愍,丧乱弘多,衣冠礼乐,扫地俱尽。”

详细解释

高谈阔论

gāo tán kuò lùn

成语解释:高:大声地;阔:广阔。指志趣高雅、范围广泛的谈论。多含褒义。也指大发议论或不着边际地谈论。多含贬义。

成语出处:唐 吕岩《徽宗斋会》:“高谈阔论若无人,可惜明君不遇真。”

详细解释

顺风转舵

shǔn fēng zhuǎn duò

成语解释:随着风向转换舵位。比喻顺着情势改变态度(含贬义)。

成语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 中国文坛上的鬼魅》:“于是民族主义文学家也只好顺风转舵,改为对于这件事的啼哭,叫喊了。”

详细解释

十里洋场

shí lǐ yáng chǎng

成语解释:①旧时上海的租界区域因外国人较多,洋货充斥,或称十里洋场;后因以借指旧上海市区。多含贬义。②泛指繁荣的市场。

成语出处:茅盾《健美》:“我们这十里洋场实在还不过是畸形的殖民地化的资本主义社会。”

详细解释

不逞之徒

bù chěng zhī tú

成语解释:不逞:不得志,不如意;徒:人(含贬义)。因心怀不满而闹事捣乱的人。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年》:“司氏、堵氏、侯氏、子师氏皆丧田焉,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乱。”

详细解释

白面儒冠

bái miàn rú guān

成语解释: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成语出处: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八四:“白面儒冠已问津,生涯只羡五侯宾。萧萧黄叶空村畔,可有摊书闭户人?”

详细解释

白面儒生

bái miàn rú shēng

成语解释: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成语出处:《资治通鉴 晋孝武帝太元十二年》:“温详之徒,皆白面儒生,乌合为群,徒恃长河以自固;若大军济河,必望旗震坏,不待战也。”

详细解释

白面书郎

bái miàn shū láng

成语解释: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成语出处:唐 白居易《重过秘书旧房因题长句》:“昔为白面书郎去,今作苍颜赞善来。”

详细解释

传风扇火

chuán fēng shān huǒ

成语解释:犹扇风点火。比喻鼓动别人做某种事。多用于贬义。

成语出处:康濯《春种秋收 故事》:“这么传风扇火,直扇得玉翠她爹都受了传染——天天替女儿着急,时时埋怨女儿眼皮太高。”

详细解释

胆大包天

dǎn dà bāo tiān

成语解释:形容胆量极大(多指做坏事)。现多含贬义。

成语出处:唐 刘叉《自问》:“自问彭城子何人授汝颠,酒肠宽似海,诗胆大于天。”

详细解释

大放厥词

dà fàng jué cí

成语解释:厥:其;他的。原指极力铺陈辞藻。现含贬义;指人夸夸其谈大发议论;而且言不中肯。有时也指胡说八道。

成语出处:清 赵翼《殴北诗话 苏东坡诗》:“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

详细解释

大放厥辞

dà fàng jué cí

成语解释:亦作“大放厥词”。①谓写出大量优美的辞章。②大发议论(今多含贬义)。

成语出处:唐·韩愈《祭柳子厚文》:“玉佩琼琚,大放厥辞。”

详细解释

肥头大耳

féi tóu dà ěr

成语解释:肥肥的头;硕大的耳。形容生活优裕;保养得好。旧时也指人长得福相。今多用于贬义。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看上去有七八岁光景,倒生的肥头大耳。”

详细解释

歌舞升平

gē wǔ shēng píng

成语解释:边歌边舞;庆祝太平;有粉饰太平的意思。含贬义。升平:太平。

成语出处:元 陆文圭《<词源>跋》:“淳祐、景定间,王邸侯馆,歌舞升平,居生处乐,不知老之将至。”

详细解释

故纸堆

gù zhǐ duī

成语解释:指大量的古旧书籍、资料。含贬义。比喻人埋首研读古书,不知人情世故。

成语出处:《五灯会元 古灵神赞禅师》:“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在这些故纸堆中,有发掘不尽的知识宝藏。”

详细解释

花花世界

huā huā shì jiè

成语解释:指热闹繁华的地方或灯红酒绿寻欢作乐的场所。也泛指人世间。含贬义。

成语出处:宋 文及翁《贺新郎 西湖》词:“回首洛阳花世界,烟渺黍离之地。”

详细解释

蚂蚁搬泰山

mǎ yǐ bān tài shān

成语解释:比喻人多力量大,可以创造奇迹。用作贬义指人自不量力。

成语出处:

详细解释

趋时奉势

qū shí fèng shì

成语解释:迎合时尚,依附权势。多用作贬义。同“趋时附势”。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六卷:“若是他得了官时去看他,教人道我趋时奉势。”

详细解释

趋时附势

qū shí fù shì

成语解释:迎合时尚,依附权势。多用作贬义。

成语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卷七十:“如此人趋时附势以得富贵而自为乐者也。”元 刘壎《隐居通议 经史二》:“盖趋时附势人情则然,古今所同也。何责于薄俗哉?”

详细解释

如见肺肝

rú jiàn fèi gān

成语解释:就象看透肺肝一样。比喻心里想些什么,人们看得清清楚楚(含贬义)。

成语出处:《礼记·大学》:“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详细解释

市井之徒

shì jǐng zhī tú

成语解释:徒:人(含贬义)。旧指做买卖的人或街道上没有受过教育的人。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35回:“三百余人,皆里巷市井之徒,胁肩谄笑之辈。”

详细解释

搔头弄姿

sāo tóu nòng zī

成语解释:原指梳妆打扮。后形容女子卖弄姿色(含贬义)。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李固传》:“大行在殡,路人掩涕。固独胡粉饰貌,搔头弄姿,槃旋偃仰,从容冶步,曾无惨怛之心。”

详细解释

耍嘴皮子

shuǎ zuǐ pí zǐ

成语解释:指光说不做。也指卖弄口才(含贬义)。

成语出处:傅光明《从老舍之死看老舍的幽默与悲剧意识》:“他绝不是那种耍嘴皮子,卖弄搞笑那种作家。”

详细解释

堂而皇之

táng ér huáng zhī

成语解释:形容公然毫不隐讳地(多含贬义)。

成语出处:鲁迅《花边文学 “莎士比亚”》:“末一句是客气话,赞成施先生的其实并不少,要不然,能堂而皇之的在杂志上发表吗?”

详细解释

头面人物

tóu miàn rén wù

成语解释:指在社会上有较大名声或势力的人(多含贬义)。

成语出处:王蒙《悠悠寸草心》:“小小的理发室也反映着人世的沧桑,何况到这里来整容的颇多头面人物。”

详细解释

唐哉皇哉

táng zāi huáng zāi

成语解释:形容规模宏伟,气势盛大。也用于贬义,形容表面上庄严体面的样子。

成语出处:《后汉书·班畸传》:“汪汪乎丕天之大律,其畴能亘之哉?唐哉皇哉!皇哉唐哉?”

详细解释

亡命之徒

wáng mìng zhī tú

成语解释:指逃亡的人。也称冒险犯法;不顾性命的人。亡:无;命:名;亡命:逃匿则削除名籍;故以逃亡为亡命;即逃亡;流亡;徒:一类人(含贬义)。

成语出处:《周书 郭彦传》:“亡命之徒,咸从赋役。”

详细解释

完事大吉

wán shì dà jí

成语解释:指事情结束了,或东西完蛋了(多含贬义)。

成语出处:庐隐《东京小品》:“用肥皂乱擦了一遍,又跳到池子里洗了洗,就算完事大吉。”

详细解释

鱼龙曼衍

yú lóng màn yǎn

成语解释:原指各种杂戏同时演出。后形容事物杂乱。也比喻变化很多(含贬义)。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4回:“剿土匪鱼龙曼衍,开保案鸡犬飞升。”

详细解释

猪突豨勇

zhū tū xī yǒng

成语解释:豨:野猪。指拼命向前冲,不怕死的人(含贬义)。

成语出处:《汉书·食货志下》:“匈奴侵寇甚,莽大寡天下囚徒人奴,名曰猪突豨勇。”

详细解释

庄严宝相

zhuāng yán bǎo xiàng

成语解释:佛教称庄严的佛像。比喻某种人的真面目(含贬义)。

成语出处:曾朴《孽海花》第四回:“既然现出了庄严宝相,自然分外绸缪。从此月下花前,时相往来。”

详细解释

自以为得计

zì yǐ wéi dé jì

成语解释:得计:计谋得逞。自以为计谋很对很好了(含贬义)。

成语出处: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详细解释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