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惨:悲惨;凄惨;闻:听见。悲惨得不忍听下去。
成语出处:清 陈天华《狮子吼》第二回:“或父呼子,或夫觅妻,呱呱之声,草畔溪间,比比皆是,惨不忍闻。”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伤心:使人心痛;惨目:惨不忍睹。形容非常悲惨,使人不忍心看。
成语出处:唐 李华《吊古战场文》:“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伤心惨目,有如是耶?”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天地都感到愁苦、凄惨。形容极其悲惨(多用作渲染气氛)。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四回:“是夜,天愁地惨,月色无光,孔明奄然归天。”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惨:凄惨,悲伤。天地都感到愁苦、凄惨。形容极其悲惨。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21回:“只见天昏地惨,东西南北,茫然不辨。”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惨:悲惨;言:讲,说。不忍心把悲惨情形说出口。
成语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五章:“最近数年,百姓死亡流离,如水愈深,如火愈热,往往赤地千里,炊烟断绝,易子而食,惨不忍言。”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疾:病;惨怛:忧伤,痛悼。痛苦的情怀与悲惨的惦念。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眼见之后内心震动,感到悲惨。
成语出处:清·俞蛟《梦厂杂著·春明丛说·人骨箸记》:“骷髅累累,杂骨如竹头木屑,堆置墙角如阜……不禁惊心惨目。”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眼睛不忍看视。形容景象极其悲惨。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七卷:“钦宗听罢,不好回言,只是暗暗泪落,目不忍视。”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露:暴露;野:野外。死人的白骨暴露在野外。形容战争或灾难所造成的悲惨景象。
成语出处:三国 魏 曹操《蒿里行》诗:“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卒:尽,完。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成语出处: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闽督何公小宋,挽其夫人一联,一字一泪,如泣如诉,令人不忍卒读。”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殍:人饿死后的尸体。饿死的人到处都是。形容老百姓因灾祸饥馑大批饿死的悲惨景象。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莩:饿死的人。到处是饿死的人。形容人民因饥饿而大量死亡的悲惨景象。
成语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枕藉:交叠而卧。饿死的人纵横交叠,形容饥荒之年的悲惨景象。
成语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32回:“那个庄上不饿殍枕藉。”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背着老人,带着孩子。形容百姓全体出动,流离失所的悲惨情景。
成语出处:汉 赵晔《吴越春秋 吴太伯传》:“邠人父子兄弟相帅负老携幼揭釜甑而归。”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①形容哭叫悲惨凄厉。②形容声音大而杂乱,令人惊恐。
成语出处:元·杨暹《西游记》第三本第九出:“则听得鬼哭神号,休猜做三唱《阳关》出霸桥。”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悲惨凄凉。
成语出处:高旭《五月十九日和巢南韵即寄越中》:“鬼哭天愁冷雨斜,黄龙晋酒恨徒赊。”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因为饥饿寒冷而哭叫。形容挨饿受冻的悲惨生活。
成语出处:唐 韩愈《进学解》:“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景象极其悲惨。同“目不忍视”。
成语出处:《广东军务记》:“真为目不忍见。”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天气恶劣;比喻处境悲惨凄凉。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四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层:重。地狱:佛教、基督教等指死后灵魂受苦的地方。迷信认为人在生时为非作恶,死后进入十八层地狱,不得翻身。比喻悲惨的报应。
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五:“我赖了你的,我堕十八层地狱。”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九卷:“分明是十八层地狱的苦鬼,直升到三十三天去了。”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死了没有地方埋葬。形容死的结局很悲惨。
成语出处: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楔子:“天那,可怜害俺一家,死无葬身之地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葬:埋葬。死了没有地方埋葬。形容死的结局很悲惨。
成语出处:鲁迅《而已集·答有桓先生》:“社会没有知道我在攻击,倘一知道,我早已死无葬身之所了。”
详细解释
tiě fó shāng xīn,shí rén luò lèi 成语解释:铁铸的佛会伤心,石雕的人会掉泪。形容极其悲惨可怜。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9回:“这场哭,直哭得铁佛伤心,石人落泪……大约要算这位姑娘从她父亲死后,直到如今,憋了许多年的第一副热泪。”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桃花:借指女人;薄命:命运悲惨。指女人命运多舛。
成语出处:清·阮大铖《燕子笺·写象》:“诸般不象,只是桃花薄命流终平康也,也与他出塞的苦没甚差别。”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因饥饿寒冷而哭叫;形容挨饿受冻的悲惨生活。
成语出处:唐 韩愈《进学解》:“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同“析骸以爨”。指被围日久,粮尽柴绝的困境。亦以形容战乱或灾荒时期百姓的悲惨生活。
成语出处:《史记 宋微子世家》:“王问:‘城中何如?’曰:‘析骨而炊,易子而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被围日久,粮尽柴绝的困境。亦以形容战乱或灾荒时期百姓的悲惨生活。
成语出处:《左传 宣公十五年》载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子:指儿女。原指春秋时宋国被围,城内粮尽,百姓交换子女以当食物。后形容灾民极其悲惨的生活。
成语出处:《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