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百姓的成语

共 141 个成语

黎民

lí mín bǎi xìng

成语解释:指普通老百姓。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7回:“那六街三市勋卫宰臣,黎民百姓,奉天子之命,与民同乐。”

详细解释

平民

píng mín bǎi xìng

成语解释:指普通百姓。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三卷:“假如桀是个平民百姓,还造得许多恶业否?”

详细解释

平头

píng tóu bǎi xìng

成语解释:平头:古人不做官的人。指普通百姓。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若是家门口这些做田的,扒粪的,不过是平头百姓。”

详细解释

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点灯

zhǐ zhǔn zhōu guān fàng huǒ,bù zhǔn bǎi xìng diǎn dēng

成语解释:州官:一州的长官。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没有正当活动的自由。

成语出处:冯玉祥《我的生活》第12章:“可是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却是中国政治的一个通病。”

详细解释

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点灯

zhǐ zhǔn zhōu guān fàng huǒ,bù xǔ bǎi xìng diǎn dēng

成语解释:州官:一州的长官。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没有正当活动的自由。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5回:“不料我们大老爷先护在里头,连问也不叫我问一声儿,可见他们官官相护,这才是‘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古人说的话是再不得错的。”

详细解释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点灯

zhǐ xǔ zhōu guān fàng huǒ,bù xǔ bǎi xìng diǎn dēng

成语解释: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却连正当活动也要受到限制。

成语出处: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第五卷:“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详细解释

为民请命

wèi mín qǐng mìng

成语解释:请命:请示保全生命。泛指有相当地位的人代表百姓向当权者陈述困难,提出要求。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因民之欲,西向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孰敢不听!”

详细解释

村哥里妇

cūn gē lǐ fù

成语解释:谓平民百姓。里,里巷。

成语出处:明·袁宏道《东西汉通俗演义序》:“今天下自衣冠以至村哥里妇,自七十老翁以至三尺童子,谈及刘季起丰沛,项羽不渡乌江,王莽篡位,光武中兴等事,无不能悉数颠末,详其姓氏里居。”

详细解释

鱼肉

yú ròu bǎi xìng

成语解释:鱼肉:指受宰割者。后比喻用暴力欺凌,任意残害无辜的人们。

成语出处:《后汉书 仲长统传》:“于是骄逸自恣,志意无厌,鱼肉百姓,以盈其欲。”

详细解释

布衣芒屩

bù yī máng juē

成语解释:布衣:麻布衣服;芒屩:草鞋。穿布衣和草鞋。指平民百姓。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范张鸡黍》第四折:“多谢你荆州太守汉循良,举荐我布衣芒屩到朝堂。”

详细解释

布衣黔首

bù yī qián shǒu

成语解释:布衣:称呼平民;黔首:战国及秦代称呼百姓。古代指一般百姓。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李斯列传》:“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黔首。”

详细解释

出榜安民

chū bǎng ān mín

成语解释:榜:官府告示。张贴告示,安抚百姓。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4回:“收军进高唐州城内,先传下将令,休得伤害百姓。一面出榜安民,秋毫无犯。”

详细解释

龙胡之痛

lóng hú zhī tòng

成语解释:《汉书·郊祀志上》:“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龙七十馀人,龙乃上去……百姓卬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龙涘号。”后因以“龙胡之痛”指丧亲之痛。

成语出处:《汉书·郊祀志上》:“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龙七十馀人,龙乃上去……百姓卬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龙涘号。”

详细解释

民不聊生

mín bù liáo shēng

成语解释:聊:依靠。老百姓无法生活下去。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张耳陈余列传》:“百姓罢敝,头会箕敛,以供军费,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详细解释

谋及庶人

móu jí shù rén

成语解释:谋:计谋,商议;庶人:百姓。与老百姓商量国家大事。比喻广泛征求意见

成语出处:《尚书·洪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

详细解释

牛口之下

niú kǒu zhī xià

成语解释:借指卑下的地位。

成语出处:《史记·商君列传》:“夫五羖大夫,荆之鄙人也。闻秦缪公之贤而原望见,行而无资,自粥于秦客,被褐食牛。期年,缪公知之,举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国莫敢望焉。”《吕氏春秋·举难》等又载有宁戚饭牛得到齐桓公赏识的事。

详细解释

三徙成都

sān xǐ chéng dōu

成语解释:相传舜三度迁移,百姓慕德而从,所至处自成都邑。形容圣人到处都受到百姓的拥戴。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徐无鬼》:“舜有膻行,百姓悦之,故三徙成都,至邓之虚,而有十万家。”

详细解释

太平无象

tài píng wú xiàng

成语解释:指太平盛世并无一定标志。后讽刺反动统治者粉饰升平。

成语出处:《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六年》:“会上御延英,谓宰相曰:‘天下何时当太平,卿等亦有意于此乎?’僧孺对曰:‘太平无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虽非至理,亦谓小康。陛下若别求太平,非臣等所及。’”

详细解释

韦布匹夫

wéi bù pǐ fū

成语解释:韦布:粗陋衣服;匹夫:平民。泛指平民百姓。

成语出处:明·陆采《怀香记·托婢传情》:“小姐是金屋阿娇,瑶台仙子,小生乃草莱下士,韦布匹夫,比而论之,真是个天渊殊判,薰莸相远。”

详细解释

渔夺侵牟

yú duó qīn móu

成语解释:渔夺:掠夺;侵牟:侵夺。指掠夺、榨取百姓财物。

成语出处:《汉书·景帝纪》:“吏以货赂为市,渔夺百姓,侵牟万民。”

详细解释

掩耳盗钟

yǎn ěr dào zhōng

成语解释:亦作“掩耳盗锺”。捂住耳朵偷钟。比喻自己欺骗自己。语出《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锺者,欲负而走。则锺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锺怳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其耳。”

成语出处:语出《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锺者,欲负而走。则锺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锺怳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其耳。”

详细解释

与民同乐

yǔ mín tóng lè

成语解释:原指君王施行仁政,与百姓休戚与共,同享欢乐。后泛指领导与群众一起游乐,共享幸福。

成语出处:《孟子·梁惠王下·庄暴见孟子》:“今王四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详细解释

鱼肉乡里

yú ròu xiāng lǐ

成语解释:鱼肉:比喻受宰割;乡里:地方上的老百姓。把地方上的老百姓当作鱼、肉一样任意宰割。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仲长统传》:“鱼肉百姓,以盈其欲。”

详细解释

饔飧不饱

yōng sūn bù bǎo

成语解释:饔:早饭。飧:晚饭。终天吃不饱。形容生活十分贫困。《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况且民穷财尽,百姓饔飧不饱,没闲钱去养马骡。”亦作“饔飧不继”、“饔飧不给”。

成语出处:《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况且民穷财尽,百姓饔飧不饱,没闲钱去养马骡。”

详细解释

生灵涂地

shēng líng tú dì

成语解释:生灵:百姓;涂:泥沼。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成语出处: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生灵涂地。”

详细解释

不丧匕鬯

bù sàng bǐ chàng

成语解释:匕鬯:宗庙祭祀物品。形容军纪严明,百姓安居,不废宗庙祭祀

成语出处:《周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详细解释

伐罪吊民

fá zuì diào mín

成语解释:伐:讨伐。吊:慰问。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

成语出处:南朝(梁)任方《百辟劝进今上笺》:“伐罪吊民,一匡靖乱。”

详细解释

荒淫无道

huāng yín wú dào

成语解释:荒淫:淫乱无度,贪恋酒色。无道:不讲或不行道义。多指君主生活糜烂,重用奸佞,残害忠良,奴役百姓。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九回:“今主上荒淫无道,亵近娼优,听信谗言,闭塞贤路:其罪甚于汉之昌邑,不能主天下。吾谨按伊尹、霍光之法,别立新君,以保社稷,以安天下,如何?”

详细解释

救世济民

jiù shì jì mín

成语解释:挽救天下,拯济百姓。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一十八回:“尧、舜、禹、汤、周、孔,时刻以救民济世为心。”

详细解释

自许州官放火,不许点灯

zì xǔ zhōu guān fàng huǒ,bù xǔ bǎi xìng diǎn dēng

成语解释:

成语出处:

详细解释

按堵如故

àn dǔ rú gù

成语解释:形容秩序良好,百姓和原来一样安居乐业。

成语出处:《汉书 高帝纪上》:“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吏民皆按堵如故。”颜师古注:“应劭曰:‘按,按次第。堵,墙堵也。’言不迁动也。”

详细解释

案堵如故

àn dǔ rú gù

成语解释:案堵:同“安堵”,安居。形容秩序良好,百姓和原来一样安居乐业。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详细解释

爱民如子

ài mín rú zǐ

成语解释:旧时称赞某些统治者爱护百姓,就象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新序 杂事一》:“良君将赏善而除民患,爱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若地。”

详细解释

丙吉问牛

bǐng jí wèn niú

成语解释:看到牛的异常想起天气变化,赞扬官员关心百姓疾苦。

成语出处: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楚王轼怒蛙,以昆虫之敢死;丙吉问牛,恐阴阳之失时。”

详细解释

不羁之民

bù jī zhī mín

成语解释:羁:束缚;民:百姓。不受束缚的百姓。指不甘就范的民众。

成语出处:汉 桓宽《盐铁论 论功》:“不牧之地,不羁之民。”

详细解释

暴内陵外

bào nèi líng wài

成语解释:暴:残害;陵:同“凌”,侵犯,凌侮。对内残害百姓,对外欺压弱小。

成语出处:《周礼 夏官 司马上》:“贼贤害民,则伐之,暴内陵外,则坛之。”

详细解释

邦以民为本

bāng yǐ mín wéi běn

成语解释: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的一种反映,认为万民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治国应以安民、得民作为根本。

成语出处:《尚书 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详细解释

除暴安良

chú bào ān liáng

成语解释:暴:暴徒;泛指给人民带来危害的人;安:安顺、安抚;良:善良的人;良民。除掉为非作歹的坏人;安抚善良的百姓。也作“安良除暴”。

成语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60回:“俺闻剑客行为莫不至公无私,倘心存偏袒,未有不遭恶报;至除暴安良,尤为切要。”

详细解释

蚩蚩者民

chī chī zhě mín

成语解释:蚩蚩:无知的样子。无知识的就是老百姓。

成语出处:《诗经·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详细解释

残民害理

cán mín hài lǐ

成语解释:残害百姓,违背天理。形容反动统治者所作所为的残忍不义。

成语出处:宋·辛弃疾《淳熙己亥论盗贼札子》:“州以趣办财赋为急,县有残民害物之罪,而吏不敢问。”

详细解释

残民害物

cán mín hài wù

成语解释:残:伤害。摧残百姓,损害财物。

成语出处:宋 辛弃疾《淳熙己亥论盗贼札子》:“州以趣办财赋为急,县有残民害物之罪,而吏不敢问。”

详细解释

草木愚夫

cǎo mù yú fū

成语解释:愚:愚蠢;愚夫:匹夫。像山野之中草木那样愚昧无知的人。也指粗俗平庸的百姓。

成语出处: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70回:“料你不过草木愚夫,识得什么天时人事。”

详细解释

丛雀渊鱼

cóng què yuān yú

成语解释:比喻不行善政,等于把老百姓赶到敌人方面去。语本《孟子·离娄上》:“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雀)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成语出处:语出《孟子·离娄上》:“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雀)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详细解释

刍荛之言

chú ráo zhī yán

成语解释:刍荛:割草打柴的人。割草打柴人的话。指普遍百姓的浅陋言辞。也用作讲话者的谦词。

成语出处:《诗经 大雅 板》:“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详细解释

苍生涂炭

cāng shēng tú tàn

成语解释:涂:泥淖。形容老百姓像陷入泥坑、掉进火坑那样痛苦。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3回:“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苍生涂炭。”

详细解释

村野匹夫

cūn yě pǐ fū

成语解释:村野:荒村山野。匹夫:平民百姓。旧指没有知识、没有地位的人。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马超曰:‘吾家屡世公侯,岂识村野匹夫。’”

详细解释

朝野上下

cháo yě shàng xià

成语解释:朝野:指朝廷和民间;上下:从中央到地方。指从中央到地方,从做官的到老百姓。

成语出处:清 魏源《治篇十一》:“其朝野上下,莫不玩细娱而苟近安,安其危而利其害。

详细解释

导德齐礼

dǎo dé qí lǐ

成语解释:指用道德诱导,用礼教整顿,让百姓归服。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详细解释

大得人心

dà dé rén xīn

成语解释:人心:即民心。指受百姓热烈拥护。

成语出处:《魏书·昭成子孙传》:“太祖命督屯田于河北,自五原至棝杨塞外,分家稼,大得人心。”

详细解释

大禹治水

dà yǔ zhì shuǐ

成语解释:禹:三皇五帝时中原的领袖。大禹治理水患为百姓谋福。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6卷:“昔日大禹治水,从岷山导出岷江。”

详细解释

东征西怨

dōng zhēng xī yuàn

成语解释:语本《书·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赏……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本谓商汤向一方征伐,则另一方人民埋怨他不先来解救自己。后因以“东征西怨”谓帝王兴仁义之师为民除害,深受百姓拥戴。

成语出处:语出《书·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赏……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

详细解释

饿殍遍野

è piǎo biàn yě

成语解释:殍:人饿死后的尸体。饿死的人到处都是。形容老百姓因灾祸饥馑大批饿死的悲惨景象。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详细解释

费财劳民

fèi cái láo mín

成语解释:耗费财物,劳苦百姓。《晏子春秋·内篇谏下》:“诚费财劳民以为无功,又从而怨之,是寡人之罪也。”

成语出处:《晏子春秋·内篇谏下》:“诚费财劳民以为无功,又从而怨之,是寡人之罪也。”

详细解释

负老携幼

fù lǎo xié yòu

成语解释:背着老人,带着孩子。形容百姓全体出动,流离失所的悲惨情景。

成语出处:汉 赵晔《吴越春秋 吴太伯传》:“邠人父子兄弟相帅负老携幼揭釜甑而归。”

详细解释

访贫问苦

fǎng pín wèn kǔ

成语解释:访问贫苦的老百姓。

成语出处:郭寿《迷路记》:“平地春雷响,来了共产党,访贫问苦下了乡,介梅见太阳。”

详细解释

肺石风清

fèi shí fēng qīng

成语解释:百姓可以站在上面控诉地方官。比喻法庭裁判公正。

成语出处:《周礼·秋官·大司寇》:“凡远近茕独老幼之欲有复于上而其长弗达者,立于肺石三日,士听其辞,以告于上而罪其长。”

详细解释

挂印悬牌

guà yìn xuán pái

成语解释:悬:挂。高挂官印、告牌(旧时官府用以喻示下级或百姓的告示牌)。指担任官职。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裴度还带》:“那其间日转千阶,喜笑迎腮,挂印悬牌。”

详细解释

黄冠草服

huáng guàn cǎo fú

成语解释:粗劣的衣着。借指平民百姓。有时指草野高逸。

成语出处:明·唐顺之《与洪方洲郎中书》:“而所谓磊落超脱者,往往出于黄冠草服之间。”

详细解释

壶浆箪食

hú jiāng dān shí

成语解释:浆:汤;箪: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食:食物。用箪盛饭,用壶盛汤,犒劳军队。形容百姓欢迎军队

成语出处:宋·苏轼《新渠诗》序:“予方为旅人,不得亲执壶浆箪食,以与侯劝逆四方之来者。”

详细解释

含蓼问疾

hán liǎo wèn jí

成语解释:蓼:一种苦味水草。不顾辛苦,慰问疾病。旧时比喻君主安抚军民,跟百姓同甘共苦。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先主传》:“吾何忍弃去。”裴松之注引晋 习凿齿曰:“观其所以结物情者,岂徒投醪抚寒,含蓼问疾而已哉?”

详细解释

化民成俗

huà mín chéng sú

成语解释:教化百姓,使形成良好的风尚。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学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详细解释

化民易俗

huà mín yì sú

成语解释:教化百姓,改变风俗。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学记》:“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而远者怀之。”

详细解释

坏裳为裤

huài shang wéi kù

成语解释:裳,下衣,指老百姓的服装;裤,指军装。后以之代指从军。

成语出处:《南史 刘穆之传》载,刘裕召刘穆之为主簿(军吏),穆之“坏布裳为裤”,往见刘裕。

详细解释

劫富济贫

jié fù jì pín

成语解释:劫:夺取;济:救济。强夺富人的财物;救济穷苦的百姓。

成语出处:蔡东藩、许厪父《民国通俗演义》第25回:“ 劫富济贫,自张一帜。”

详细解释

劫富救贫

jié fù jiù pín

成语解释:劫:强取;救:救助。夺取富人的财产,救助穷苦百姓。

成语出处: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三章:“天地会和饥民纷纷起义,揭‘官逼民反’……‘劫富救贫’等旗号,攻占城市,诛戮官吏。”

详细解释

纠合之众

jiū hé zhī zhòng

成语解释:指纠集起来的百姓。

成语出处:《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足下起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

详细解释

急吏缓民

jí lì huǎn mín

成语解释:对官员严格,对百姓宽和。

成语出处:宋·苏舜钦《论五事》:“急吏缓民,则吏不可纵,政之大功也。”

详细解释

救民水火

jiù mín shuǐ huǒ

成语解释:救:拯救;水火:水深火热。从水深火热中拯救老百姓。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下》:“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

详细解释

济世安民

jì shì ān mín

成语解释:使国家得到治理,百姓安居乐业。

成语出处:《旧唐书 太宗本纪上》:“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其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

详细解释

敬授人时

jìng shòu rén shí

成语解释:亦作“敬授民时”。《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蔡沉集传:“人时,谓耕获之候”。《史记·五帝本纪》引作“敬授民时”。谓将历法付予百姓,使知时令变化,不误农时。后以“敬授人时”指颁布历书。

成语出处:《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蔡沉集传:“人时,谓耕获之候”。《史记·五帝本纪》引作“敬授民时”。

详细解释

敬天爱民

jìng tiān ài mín

成语解释:敬奉天命,爱护百姓。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下西洋》第一折:“方今圣人在位,圣智神聪,敬天爱民,豁达大度。”

详细解释

节用爱民

jié yòng ài mín

成语解释:节省开支,爱护百姓。

成语出处:《论语 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详细解释

节用爱人

jié yòng ài rén

成语解释:节约用度,爱护百姓。

成语出处:唐·高郢《谏造章敬寺书》:“陛下若节用爱人,当与夏后齐驾,何必劳人动众,而踵梁武之遗风乎?”

详细解释

击辕之歌

jī yuán zhī gē

成语解释:击:敲打;辕:伸向车前驾牲口的长木。敲击着辕木唱的歌。指平民百姓的歌。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击辕之歌,有礼风雅。”

详细解释

叩阍无路

kòu hūn wú lù

成语解释:叩:敲。阍:宫门。无法敲到宫廷的门。形容百姓无处伸冤。亦作“叩阍无计”、“叩天无路”。

成语出处:《明史·翟凤翀传》:“大臣造膝无从,小臣叩阍无路。”

详细解释

民和年丰

mín hé nián fēng

成语解释:百姓安居,年成很好。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桓公六年》:“奉盛以告曰:‘洁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详细解释

明教不变

míng jiào bù biàn

成语解释:教令明确,让老百姓有所适从,便不会发生变乱。

成语出处:《商君书·赏刑》:“夫明赏不费,明刑不戮,明教不变,而民知于民务,国无异俗。”

详细解释

民无噍类

mín wú jiào lèi

成语解释:噍类:指能吃东西的动物,特指活人。老百姓没有活路了。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高帝纪》:“尝攻襄城,襄城无噍类,所过无不残灭。”

详细解释

虐人害物

nüè rén hài wù

成语解释:虐:残暴,侵害。指残害百姓。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杜陵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详细解释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pǐ fū wú zuì,huái bì qí zuì

成语解释:百姓本没有罪,因身藏璧玉而获罪。原指财宝能致祸。后亦比喻有才能、有理想而受害。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桓公十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详细解释

匹夫小谅

pǐ fū xiǎo liàng

成语解释:语本《论语·宪问》:“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后以“匹夫小谅”指普通老百姓所抱守的小节小信。

成语出处:语出《论语·宪问》:“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后汉书·皇甫嵩硃俊传论》:“故梁衍献规,山东连盟,而舍格天之大业,蹈匹夫之小谅,卒狼狈虎口,为智士笑。”

详细解释

秋毫无犯

qiū háo wú fàn

成语解释:秋毫:动物秋后新换的绒毛。比喻十分纤细之物。形容军纪严明;对百姓无丝毫侵犯;也形容为人清正廉洁。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详细解释

弃子逐妻

qì zǐ zhú qī

成语解释:弃:抛弃;逐:驱赶。抛弃子女赶走妻子。形容百姓生活困苦,妻离子散。

成语出处:唐·韩愈《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上恩虽宏,下困犹甚,至闻有弃子逐妻以求口食。”

详细解释

人不聊生

rén bù liáo shēng

成语解释:聊:依赖,凭借。指老百姓无法生活下去。

成语出处:《吴越春秋 勾践阴谋外传》:“民疲士苦,人不聊生。”

详细解释

树德务滋

shù dé wù zī

成语解释:树:立;德:德惠;务:必须;滋:增益,加多。向百姓施行德惠,务须力求普遍。

成语出处:《尚书·泰誓下》:“树德务滋,除恶务本。”

详细解释

升斗小民

shēng dǒu xiǎo mín

成语解释:家里没有多存粮食。比喻贫穷的老百姓。

成语出处: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升斗小民,却立刻就感到了威胁,米店在闭城之前,就已歇业。”

详细解释

生佛万家

shēng fó wàn jiā

成语解释:指受百姓爱戴的地方官。

成语出处:宋·戴翼《贺陈待制启》:“福星一路之歌谣,生佛万家之香火。”

详细解释

鼠技虎名

shǔ jì hǔ míng

成语解释:只有老鼠之流的雕虫小技敢冒老虎的威名。指当权者作威作福欺压百姓。

成语出处:《雪涛小说》:“夫至于挟鼠技,冒虎名,立民上者皆鼠辈。”

详细解释

市井之臣

shì jǐng zhī chén

成语解释:市井:古时称做买卖的地方。旧指城市里的老百姓。

成语出处:《管子·小匡》:“处商必就市井。”《孟子·万章下》:“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谓庶人。”

详细解释

师老民困

shī lǎo mín kùn

成语解释:师:军队;老:疲惫。军队疲惫,百姓困苦。形容连年战争使兵疲民苦。

成语出处:《新编五代史平话·晋史·下卷》:“杨光运统兵攻广晋,逾年无功,晋主怕师老民困。”

详细解释

生灵涂炭

shēng líng tú tàn

成语解释:生灵:生民;百姓;涂炭:烂泥和炭火。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成语出处:《晋书 苻丕载记》:“先帝晏驾贼庭,京师鞠为戎穴,神州萧条,生灵涂炭。”

详细解释

视民如伤

shì mín rú shāng

成语解释:把百姓当作有伤病的人一样照顾。旧时形容在位者关怀人民。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哀公元年》:“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

详细解释

视民如子

shì mín rú zǐ

成语解释:形容帝王、官吏爱护百姓。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三年》:“吴光新得国,而亲其民,视民如子,辛苦同之,将用之也。”

详细解释

神怒民痛

shén nù mín tòng

成语解释:痛:恨。天神愤怒,百姓痛恨。形容因作恶多端,引起极大愤怒。

成语出处:西汉·晏婴《晏子春秋·外篇》:“不思谤讟,不惮鬼神,神怒民痛,无悛于心。”

详细解释

神怒民怨

shén nù mín yuàn

成语解释:怨:怨恨。天神愤怒,百姓痛恨。形容因作恶多端,引起极大愤怒。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8回:“师旷退,谓羊舌肸曰:‘神怒民怨,君不久矣!’”

详细解释

神怒人弃

shén nù rén qì

成语解释:弃:抛弃。指罪大恶极,以至天神震怒,被百姓抛弃。

成语出处:唐·柳泽《论时政书》:“权侔人主,威震天下,然怙侈灭德,神怒人弃。”

详细解释

十室九匮

shí shì jiǔ kuì

成语解释:形容因各种自然或社会的原因而造成百姓贫困的景象。匮,指财物匮乏。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新唐书·西域传上·高昌》:“今高昌诛灭,威动四夷,然自王师始征,河西供役,飞米转刍,十室九匮,五年未可复。”

详细解释

束杖理民

shù zhàng lǐ mín

成语解释:谓治理百姓不滥用刑罚。形容为官宽仁爱民。束杖,收起刑具。

成语出处: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八:“有刑罚徒流绞斩,吊拷絣把。设而不用,束杖理民宽雅。”

详细解释

食租衣税

shí zū yī shuì

成语解释:依靠百姓缴纳的租税生活。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食货志下》:“县官当食租衣税而已,今弘羊令吏坐市列。”

详细解释

荼毒生灵

tú dú shēng líng

成语解释:荼毒:毒害、残害;生灵:指百姓。指残害人民。

成语出处:宋 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下 德祐表诏》:“庶免大军前去,荼毒生灵。”

详细解释

田夫野老

tián fū yě lǎo

成语解释:乡间农夫,山野父老。泛指民间百姓。

成语出处:《北齐书·王琳传》:“当时田夫野老,知与不知,莫不为之歔欷流泣。”

详细解释

因篇幅关系,关于百姓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 个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