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无的成语

共 17 个成语

通共

tōng gòng yǒu wú

成语解释:谓互相接济;互通有无。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杨俊传》:“俊振济贫乏,通共有无。”

详细解释

贸迁

mào qiān yǒu wú

成语解释:买卖货物。指商业上货物买卖,互通有无。

成语出处:《晋书·食货志》:“贸迁有无,各得其所。”

详细解释

懋迁

mào qiān yǒu wú

成语解释:懋:通“贸”,贸易。买卖货物,互通有无。

成语出处:《尚书·益稷》:“懋迁有无,化居。”

详细解释

相通

yǒu wú xiāng tōng

成语解释:互通有无,互相接济。

成语出处:宋·文天祥《刘定伯墓志铭》:“朋友有无相通,急难于我乎赴。”

详细解释

tōng wú gòng yǒu

成语解释:见“通共有无”。

成语出处:宋·叶适《刘建翁墓志铭》:“建翁内事两世母,奉从兄,抚幼弟;外交朋友,接乡里,通无共有。”

详细解释

kě yǒu kě wú

成语解释:可以有也可以没有。指无关紧要或不很重要。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0回:“因此把一切男子都看成浊物,可有可无。”

详细解释

须之祸

wú xū zhī huò

成语解释:《三国志·魏志·袁绍传》:“扞绍呴遂勒兵捕诸阉人,无少长皆杀之,或有无须而误死者。”后以“无须之祸”谓无辜受累而遭祸。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袁绍传》:“扞绍呴遂勒兵捕诸阉人,无少长皆杀之,或有无须而误死者。”

详细解释

互通

hù tōng yǒu wú

成语解释:相互间拿自己多余的东西去调换自己所缺少的东西。

成语出处:唐 韩愈《原道》:“为之贾,以通其有无。”

详细解释

天外

tiān wài yǒu tiān

成语解释:指某一境界之外更有无穷无尽的境界。多用来表示人的眼界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认识的领域需要不断扩大。也表示美好的境界阅历不尽。亦作“山外有山”、“峰外有峰”

成语出处:《敦煌曲 何满子四首》其四:“金河一去路千千,欲到天边更有天。”

详细解释

充饥画饼

chōng jī huà bǐng

成语解释:画个饼子来解饿。比喻虚有其名而无补于实际。也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成语出处:元 宋方壶《醉花阴 雪浪银涛套 古水仙子曲》:“当初指雁为羹,充饥画饼,道无情却有情。”

详细解释

称家

chèn jiā yǒu wú

成语解释:称:适合,相符。与家庭经济情况相符。指办理婚、丧等事不可过奢或过俭。

成语出处:《礼记·檀弓上》:“子游问丧具,夫子曰:‘称家之有亡(无)。’”

详细解释

足轻重

wú zú qīng zhòng

成语解释:足:足以。没有它并不轻些;有它也并不重些。指无关紧要。

成语出处:宋 欧阳修《答吴充秀才书》:“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

详细解释

通功易事

tōng gōng yì shì

成语解释:分工合作,互通有无,拿多余的换没有的。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下》:“子不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则农有余粟,女有余布。”

详细解释

投石问路

tóu shí wèn lù

成语解释:原指夜间潜入某处前,先投以石子,看看有无反应,借以探测情况。后用以比喻进行试探。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2回:“此名为‘投石问路’。下面或是有沟,或是有水,就是落在实地,再没有听不出来的。”

详细解释

通财之谊

tōng cái zhī yì

成语解释:谊:交情。在钱财上互通有无、互相支援的交情。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3回:“你虽是个便家,况你我还有通财之谊;只是你在差次,那有许多银子?”

详细解释

出何经典

chū hé jīng diǎn

成语解释:谓不知所说出自何书,有无根据。

成语出处:《后汉书·孔融传》:“融与操书,称武王伐纣以姐己赐周公,操不悟其嘲己,问:‘出何经典?’”

详细解释

又红又专

yòu hóng yòu zhuān

成语解释:具有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又掌握专业知识和专门技术。

成语出处: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绝大多数科学技术人员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努力同工农兵相结合,满腔热情地对待自己从事的科学技术工作,作出了成绩……就整个说来,不愧是我们工人阶级自己的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队伍。”

详细解释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