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意的成语

共 13 个成语

在言外

yì zài yán wài

成语解释:其意在言语、文辞之外。指语意含蓄;让人自己体会其真正用意。

成语出处:宋 司马光《温公续诗话》:“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上。”

详细解释

朝里无人莫做官

cháo lǐ wú rén mò zuò guān

成语解释:旧时俗语。意思是,没有靠山,事办不成。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包青天奇案》第三卷:“却说常言道,‘朝里无人莫做官’,这句话深为有理。”

详细解释

回头是岸

huí tóu shì àn

成语解释:回头:回过头来;指改邪归正。佛家语;意思是要皈依佛法;就能登上超脱苦海的彼岸。后借来比喻犯错的人;只要悔改;就有出路。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度翠柳》:“世俗人争长竞短,你死我活。有呵吃些个,有呵穿些个。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详细解释

了身达命

liǎo shēn dá mìng

成语解释:佛家用语,意思是对一生命运归宿看得开,无牵挂,超凡出世。亦指安身的地方。

成语出处:元 石德玉《曲江池》第三折:“人问道亚仙的今世今生,则俺那郑元和可甚么了身达命。”

详细解释

敲骨吸髓

qiāo gǔ xī suǐ

成语解释:敲碎骨头吸取骨髓。禅字用语;意指为了求道而不惜自残身体。比喻极残酷的剥削。

成语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昔人求道,敲骨吸髓,刺血济饥。”

详细解释

隐约其词

yǐn yuē qí cí

成语解释:指语意隐晦不明或说话躲躲闪闪。亦作“隐约其辞”。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1回:“刁迈彭隐约其词,似乎嫌张太太一个钱不肯放松,这事总不会了。”

详细解释

言外之

yán wài zhī yì

成语解释:言:语言;之:助词;相当于“的”。言语之外的意思。指没有在话里或文章里明说出来的意思。也作“意在言外”。

成语出处:宋 叶梦得《石林诗话》下卷:“七言难于气象雄浑、句中有力,而纡余不失言外之意。”

详细解释

解铃系铃

jiě líng xì líng

成语解释:系:缚;系上。本佛教禅宗语。意思是虎脖子的铃子是谁系上去的;谁才能把它解下来。比喻谁惹出来的麻烦仍由谁去负责处理。也作“解铃还须系铃人。”

成语出处:宋 释惠洪《林间集》下卷:“泰钦曰:大众何不道:‘系者解得。’”

详细解释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kǔ hǎi wú biān,huí tóu shì àn

成语解释:佛教语。意指尘世如同苦海,无边无际,只有悟道,才能获得超脱。亦以比喻罪恶虽重,只要悔改,便有出路。

成语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卷五十九:“知得心放,此心便在这里,更何用求?适见道人题壁云:‘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说得极好。”

详细解释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rén wèi cái sǐ,niǎo wèi shí wáng

成语解释:旧时俗语。意思是为了追求金钱,连生命都可以不要。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3回:“俗话说得好:‘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当时袁伯珍听得这些说话,便要从此发一宗洋财。”

详细解释

说时迟,那时快

shuō shí chí,nà shí kuài

成语解释:小说中的常用套语。意指事情发生的速度不是记叙速度所能跟得上的。

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三回:“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详细解释

道断

yán yǔ dào duàn

成语解释:原为佛家语,指意义深奥微妙,无法用言辞表达。后指不能通过交谈、谈判的方法解决问题。

成语出处:《缨珞经》:“言语道断,心行所灭。”

详细解释

一人善射,百夫决拾

yī rén shàn shè,bǎi fū jué shí

成语解释:古谚语,意思是为将者善战,其士卒亦必勇敢无前。比喻凡事为首者倡导于前,则其众必起而效之。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国语·吴语》:“夫一人善射,百夫决拾,胜未可成也。”

详细解释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