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用于大事的计策,结果只用在小事情上。表示计策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孔明连夜驱兵,真出祁山前下寨,收住军兵,重赏姜维。维曰:‘某恨不得杀曹真也!’孔明亦曰:‘可惜大计小用矣。’”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专门用于指定项目的钱款专项使用。
成语出处: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九章:“上级一再强调专款专用。”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鼎力:大力。大力相助。指对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词,多用于求人相助时的客气话。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
成语出处:徐贵祥《历史的天空》第15章:“对于石云彪一类人物,理应鼎力相助。”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谓彻底干净,毫无存留。《汉书 魏豹田儋等传赞》:“用于贬义。秦灭六国,而上古遗烈扫地俱尽矣。”《晋书 儒林传序》:“惟怀逮愍,丧乱弘多,衣冠礼乐,扫地俱尽。”《隋书 高祖纪下》:“圣人遗训,扫地俱尽,制礼作乐,今也其时。”
成语出处:《汉书·魏豹田儋等传赞》:“用于贬义。秦灭六国,而上古遗烈扫地俱尽矣。”《晋书·儒林传序》:“惟怀逮愍,丧乱弘多,衣冠礼乐,扫地俱尽。”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原意是能力强难用于小事。后形容怀才不遇。
成语出处:战国 宋 庄周《庄子 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厚:推崇,重视;薄:轻视,怠慢。重视现代的,轻视古代的。多用于学术研究方面。
成语出处:吴晗《灯下集·厚今薄古和古为今用》:“厚今薄古和古为今用是一句话、一件事情的两面。”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犹积重难返。指长期形成的风俗、习惯、弊端或某种局面难以改变。用于消极方面。
成语出处:清·顾炎武《日知录·苏松二府田赋之重》:“此固其极重难返之势,始于景定,讫于洪武,而征科之额,十倍于绍煕以前者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世:代;其:时间副词,交要。五世之后,子孙昌盛。旧时用于祝人新婚。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二十二年》:“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汝:你。玉汝:像爱惜玉一样爱护、帮助你。爱你如玉,帮助你,使你成功。多用于艰难困苦条件下。
成语出处:宋·张载《西铭》:“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女于成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从早到晚思念不已。形容思念之深切。多用于男女恋情。
成语出处:宋 柳永《倾杯乐》词:“朝思暮想,自家空恁添情瘦。”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原多用于旧小说中;表示故事暂告一段落;转入别的情节。现多指事物轻微;不值得说或事情当然是这样;用不着说。
成语出处:元 秦简夫《赵礼让肥》第四折:“以下各随次第加官赐赏,这且不在话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戟:古代一种兵器,合戈、矛为一体,既能直刺,又能横击。古代用于砍、刺的四种常用兵器。亦用于泛指兵器。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却教帐中排开七重刽子手,刀枪剑戟,灿若霜雪。”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本是汉代公文用语,后来道士或巫师亦用于符咒的末尾。如同法律命令,必须立即遵照执行。
成语出处:唐 白居易《祭龙文》:“若三日之内,一雨滂沱,是龙之灵,亦人之幸。礼无不报,神其听之!急急如律令。”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呕:吐;沥:滴。比喻极度劳心苦思。多用于文艺创作或研究。亦指倾吐真情或怀抱真诚。
成语出处:唐 韩愈《归彭城》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宫,古代对房屋的通称。后以“取诸宫中”谓取用于自己家中,极言其便利。
成语出处:《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亲缘关系近的家畜个体间交配繁殖。可以用于领导干部在自己权利范围内任人唯亲。
成语出处:张周《步履艰难的中国》第十章:“某省一位县委书记说,由于多年的近亲繁殖,如果查处一个科级干部,就会得罪半个县城。”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立木:竖木于地上。用具体事实来证明新的法令、制度一定要推行开来。多用于形容取信于民。
成语出处:《史记·商君列传》:“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有一人行徒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原指枚皋文章写得多,司马相如文章写得工。后用于称赞各有长处。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枚皋传》:“为文疾,受诏辄成,故所赋者多;司马相如善为文而迟,故所作少而善于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工:工巧;速:速度快。原指枚皋文章写得多,司马相如文章写得工。后用于称赞各有长处。
成语出处:《汉书 枚乘传》:“为文疾,受诏辄成,故所赋者多;司马相如善为文而迟,故所作少而善于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用于没有慎重考虑就轻率行事的客气话。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4回:“晚生还有一句话,不揣冒昧,合老世翁商议。”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打了败仗的将领。现多用于讽刺失败的人。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臣闻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拜手:作揖;稽首:古时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的。用于书信向对方表示敬意。
成语出处:《尚书·益稷》:“皋陶拜手稽首。”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不足:不值得;挂齿:说起;提到;挂在口上。不值得在口头上一提。用于对人表示轻蔑;也用于对己表示自谦。也作“不足齿数”。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叔孙通传》:“此皆群盗,鼠窃狗盗耳,何足置之齿牙间?”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不必跟外面的人说。现多用于要求别人不要把有关的事告诉其他的人。
成语出处:晋 陶潜《桃花源记》:“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犹扇风点火。比喻鼓动别人做某种事。多用于贬义。
成语出处:康濯《春种秋收 故事》:“这么传风扇火,直扇得玉翠她爹都受了传染——天天替女儿着急,时时埋怨女儿眼皮太高。”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用于意想、预料之外。
成语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不想姑娘闹了个皮子,蔫蔫儿的受了,自己倒出乎意外,一时抓不着话岔儿。”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承:承接;启:开创、开始。承接前面的;引出后面的。多用于事业、学问方面。也作“承先启后。”
成语出处: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 曾有菴赠文》:“公承前草创,启后规模,此之功德,垂之永永。”
详细解释
chéng shì bù zú,huài shì yǒu yú 成语解释:成:成就;足:足够。指事情不但办不好,反而把事情弄坏。用于指责办事拙劣或故意不让事情办成的人。
成语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05回:“部里书办们,成事不足,坏事有余;胜之不武,不胜为笑。”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疮痍:创伤;比喻战争或自然灾害之后的景象。多用于比喻因战争或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破坏。眼睛所看见的都是残破凄凉的景象。比喻遭破坏的程度极为严重。也作“满目疮痍”。
成语出处:清 李渔《风筝误 和鹞》:“征鼙聒耳乡音杳,疮痍满目亲人少。”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寸比尺短,但用于更短处即显其长。比喻平平常常的人或事物,也会有他的长处。
成语出处:战国 楚 屈原《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化妆打扮。今亦用于形容掩饰、遮盖。
成语出处:清 彭养鸥《黑籍冤魂》第19回:“每日起来,搽脂抹粉,那脸上的烟色,还可遮得过去。”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刀的闪光;剑的投影。表示拿刀持剑的人将要动手;显出杀气腾腾的样子。现用于坏人就要行凶;干坏事。也形容激烈斗争的场面。
成语出处:南朝 梁 吴筠《战城南囚首》:“剑光挥夜电,马汗昼成泥。”又《边城将》:“刀含四尺影,剑抱七星文。”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非常吉祥、顺利。旧时用于占卜和祝福。
成语出处:巴金《家》:“老太爷因为觉群在堂屋里说了不吉利的话,便写了‘童言无忌,大吉大利’的红纸条,拿出来贴在门柱上。”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道貌:正经;严肃的外貌;岸然:高傲;严肃的样子。形容神态庄重;外貌严肃正经。现多用于讽刺故作正经表里不一的伪君子。也作“岸然道貌”。
成语出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成仙》:“道貌岸然。”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德:品德;深:高;望:声望,名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多用于称颂年长与名位高的人。
成语出处:南朝·宋·宋明帝《下庐江王玮诏》:“公若德深望重,宜膺大统;朕初平暴乱,岂敢当壁!”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语出《淮南子·精神训》:“知冬日之箑,夏日之裘,无用于己,则万物之变为尘埃矣。”后因以“冬箑夏裘”比喻不合时宜。
成语出处:南朝·宋·鲍照:“伊冬箑而夏裘,无双功而并盛。”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古人认为天下明月共三分,扬州独占二分。原用于形容扬州繁华昌盛的景象。今用以比喻当地的月色格外明朗。
成语出处:唐 徐凝《忆扬州》诗:“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肥肥的头;硕大的耳。形容生活优裕;保养得好。旧时也指人长得福相。今多用于贬义。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看上去有七八岁光景,倒生的肥头大耳。”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男女之间强烈情欲要求,多用于不正当的男女关系。也形容情绪高涨。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9回:“今日天缘凑巧,竟赏了他,真是一对烈火干柴,如胶投漆,燕尔新婚,连日那里拆的开。”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隔着一道墙,也有人偷听。比喻即使秘密商量,别人也可能知道。也用于劝人说话小心,免得泄露。
成语出处:管仲《管子 君臣下》:“墙有耳,伏寇在侧。墙有耳者,微谋外泄之谓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两个八字以纪年,即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成语出处:南朝·宋·吴声歌曲《碧玉歌》:“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勇猛的父亲不会生出一般的孩子。用于夸奖别人的子辈。
成语出处: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最后的贵族》:“以十九岁之妙龄弱质,凌数千里之莽涛瘴雾,亦可谓虎父无犬子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在学术上重视、推崇古代的;轻视、鄙薄现代的。多用于学术研究方面。
成语出处:宋 米芾《宝晋英光集 蚕赋》:“由斯而言,则予之功,非欲厚古而薄今,时之异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美好的光景不能永远存在。多用于对世事变迁的感叹。
成语出处:宋·晁补之《梁州令叠韵》:“好景难常在,过眼韶华如箭。”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受尽灾祸之后好运就会降临。多用于劝慰受难之人。
成语出处:南朝·萧统《文选·贞谌(赠刘琨一首)》:“祸为福始,祸作福阶。”李善注引《越记》曰:“祸为福先,福为祸堂。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海屋:寓言中堆存记录沧桑变化筹码的房间;筹:筹码。旧时用于祝人长寿。
成语出处:宋 苏轼《东坡志林》卷二:“海水变桑田时,吾辄下一筹,尔来吾筹已满十间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画:绘画。摹绘人的形貌,古时用于悬赏缉捕逃犯。
成语出处:元·施惠《幽闺记·图形追捕》:“奉上司明文,遍张文榜,画影图形,十家为甲,排门粉壁,各处挨捕。”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敬陈:恭敬地陈述;管见:从管子里观看东西,所见极小,指浅陋的见解。毕恭毕敬地阐明自己浅陋的见解或建议。多用于自谦词。
成语出处:蔡东藩《清史演义》第71回:“因御史董元醇敬陈管见一折,内称请皇太后暂时权理朝政,俟数年后,朕能亲裁庶务,再行归政。”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镜子里的花;水中的月亮。比喻虚幻的景象。也用于比喻诗中不能从字面来理解的所谓空灵的意境。
成语出处:唐 裴休《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方袍大达法师元秘塔碑铭》:“峥嵘栋梁,一旦而摧。水月镜像,无心去来。”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故:从前。高山大河面貌依旧。多用于比喻物是人非。
成语出处:明·胡文焕《泰和记·苏子瞻泛游赤壁》:“叹兴亡,江山如故,何处觅曹郎。”
详细解释
jiā yǒu bì zhǒu,xiǎng zhī qiān jīn 成语解释:敝帚:破扫帚。享:供奉。自家的破扫帚被认为价值千金。比喻自己的东西即使不好也倍觉珍贵。有时用于自谦。
成语出处:汉·班固《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帝闻之,下诏让吴汉副将刘禹曰:‘城降,婴儿老母,口以万数,一旦放兵纵火,闻之可谓酸鼻。家有敝帚,享之千金。禹宗室子孙,故尝更职,何忍行此!’”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金、玉:黄金和美玉。指黄金宝石满堂都是。形容财富之多。后也用于比喻富有才学。
成语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第九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双方不经过书面签字,只以口头承诺或交换函件而订立的协定,它与书面条约具有同等的效力。本用于国际事务间,后亦用为事先约定的套语。又称作“绅士协定”。
成语出处:毛泽东《反对党内的资产阶级思想》:“他事先征求了资产阶级的意见,和资产阶级订了君子协定,却没有向中央报告。”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旧时多用于哀悼人不幸早死。
成语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毛伯成既负其才气,常称‘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旧时用于贺人生子。
成语出处:《诗经·周南·关雎序》:“然则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即仙人东王公和西王母。后用于祝寿,比喻庆寿之主人夫妇。
成语出处:宋·张元干《瑞鹤仙·寿》词:“对木公金母,子孙三世,妇姑为寿满酌。”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写字的墨迹还没有干。比喻协定或盟约刚刚签订不久(多用于指责对方违背诺言)。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4卷:“说犹未了,思温抬头一看,壁上留题墨迹未干。”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以眉目传情。多用于男女情爱。也比喻坏人之间勾勾搭搭。
成语出处:宋 辛弃疾《满江红 赣州席上呈太守陈季陵侍郎》:“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明:表明;正:治罪;典刑:法律。依照法律处以极刑。旧时多用于处决犯人的公文或布告中。
成语出处:宋 吕颐浩《辞免赴召乞纳节致仕札子》:“如是托疾,自当明正典刑;如委实抱病,伏望天慈,放臣闲退。”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写字的墨汁还没有干。比喻协定或盟约刚刚签订不久(多用于指责对方违背诺言)。
成语出处:毛泽东《评国民党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可是墨汁未干,将军们即奉命作成消灭边区的军事计划。”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牛头的鬼;蛇身的神。原形容李贺诗的想象奇特、虚幻怪诞。后多用于比喻形形色色的坏人。
成语出处:唐 杜牧《李贺诗序》:“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对有过错的人用蒲做的鞭子抽打,只是为了使他感到羞耻,并不使他皮肉受苦。旧时用于宣扬官吏的所谓宽仁。
成语出处:《快心编》第十回:“我若将此重棒责之,岂不是伤其肌肤,而使彼贻忧日后耶!古人有蒲鞭示辱则可矣。”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曲:乐曲。高:高雅。和:和谐地跟着唱。寡:少。乐曲的格调越高;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原比喻知音难觅。现多用于比喻言行卓越不凡、艺术作品等高雅深奥;很难有人理解或接受。
成语出处:战国 楚 宋玉《对楚王问》:“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沁:渗入;心脾:指人的心脏喻指内心。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料使人感到舒畅。多用于比喻文艺作品或乐曲清新、爽朗给人以美好的感受。
成语出处:清 王士禛《带经诗话》:“予谓五六句最沁人心脾。”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身分是人,举止形容却像狗。多用于嘲讽。
成语出处:老舍《骆驼祥子》十四:“祥子在棚里坐着呢,人模狗样的,脸上的疤被灯光照得像块玉石。”又《四世同堂》四九:“他也想象到怎样顺手儿教训教训那些人模狗样的科长科员们。”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旧时用于祝人结婚。
成语出处:明 邱濬《成语考 夫妇》:“贺人娶妻曰荣谐伉俪。”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善:好好地;甘休:情愿罢休。好好地解决纠纷,不再闹下去(多用于否定)。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五回:“他看见奶奶比他标致,可比他得人心儿,他就肯善罢干休了?”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比喻能说会道(多用于讽刺)。
成语出处: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室:房屋;迩:近。房屋就在近处,可是房屋的主人却离得远了。多用于思念远别的人或悼念死者。
成语出处:《诗经 郑风 东门之潬》:“其室则迩,其人甚远。”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旧指欢送卸任的官吏,迎接新来接替的官吏。后也用于一般人事往来。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王嘉传》:“吏或居官数月而退,送故迎新,交错道路。”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寿象山那样久,福象海那样大。旧时用于祝人长寿多福。
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22回:“屏门上,挂一轴‘寿山福海’的横披画。”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犹承上启下。多用于诗文评语。
成语出处:清·魏秀仁《花月痕》第45回清·栖霞居士评阅:“下半折遥承第十回,以碧桃起波,引起下六回文字,亦束上起下必不可少之文。”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旧时用于哀悼大家敬仰的人。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上》:“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规模宏伟,气势盛大。也用于贬义,形容表面上庄严体面的样子。
成语出处:《后汉书·班畸传》:“汪汪乎丕天之大律,其畴能亘之哉?唐哉皇哉!皇哉唐哉?”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用于交往的空套话
成语出处:钱钟书《围城》:“辛楣自以为这个英文字嵌得非常妙,不愧外交词令。”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东西还是原来的东西,可是人已不是原来的人了。多用于表达事过境迁。因而怀念故人。
成语出处:三国 魏 曹丕《与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我劳如何!”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疆:界限。万年长寿,永远生存。用于祝人长寿。
成语出处:《诗经 豳风 七月》:“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带领着男儿女儿。多用于形容旅途的辛苦或生计的艰辛。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八卷:“怀玉领兵,约行六七十里,只见道路之中,大对小对携男挈女而来。”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旧时用于祝人生子。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斯干》:“维熊维罴,男子之祥。”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言:说的话;尽:完全。指说的话不能表达全部的意思。多用于信的末尾。
成语出处:《周易 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旅途平安(多用于祝人)。
成语出处:清 俞万春《荡寇志》第122回:“更喜云陈两处亦无动静,一路顺风无些毫打叉之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花儿正盛开,月亮正圆满。比喻美好圆满。多用于祝贺人新婚。
成语出处:宋 晁补之《御街行》词:“幽期莫误香闺恨,罗带今朝褪。月圆花好一般春,触处总堪乘兴。”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文字精醇,一个字也不能更改。也用于指抄袭者一字不改地照抄别人的文章。
成语出处:《新唐书 文艺传中 孙逖》:“而逖尤精密,张九龄视其草,欲易一字,卒不能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苞:茂盛。松竹繁茂。比喻家门兴盛。也用于祝人新屋落成。
成语出处:《诗经 小雅 斯干》:“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朝:早晨。从早到晚思念不已。多用于男女恋情。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2卷:“一时未便,不好说得女子之事,闷闷随去任所,朝思暮念不题。”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朝:早晨。从早到晚思念不已。多用于男女恋情。
成语出处:明·陆采《怀香记·兰闺复命》:“青琐窥观生悒怏,苦杀也朝思夕想。”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螽斯:昆虫名,产卵极多;衍:延续;庆:喜庆。旧时用于祝颂子孙众多。
成语出处:《诗经·周南·螽斯》:“螽斯羽,诜诜兮。”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①谓以正直的言论谏诤。古时多用于臣下对君主。②直言极谏科的省称。
成语出处:汉·晁错《举贤良对策》:“救主之失,补主之过,扬主之美,明主之功,使主内无邪辟之行,外无骞污之名。事君若此,可谓直言极谏之士矣。”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