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泛指的成语

共 220 个成语

法力无边

fǎ lì wú biān

成语解释:法力:佛教中指佛法的力量;后泛指神奇超人的力量。佛法的力量没有边际。比喻力量极大而不可估量。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八仙过海》第三折:“小圣我法力无边,通天达地,指山山崩,指水水跑。”

详细解释

猴年马月

hóu nián mǎ yuè

成语解释:猴、马:十二生肖之一。泛指无可指望的未来岁月。也作“驴年马月”、“牛年马月”。

成语出处:古华《芙蓉镇》第四章:“斗斗斗,一直斗到猴年马月,天下一统,世界大同。”

详细解释

老生常谈

lǎo shēng cháng tán

成语解释:老生:老书生。原指老书生经常谈论的事物或观点。后泛指毫无新意的理论或老话。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管辂传》:“此老生之常谭。”

详细解释

五湖四海

wǔ hú sì hǎi

成语解释:五湖:我国的五大湖泊(指鄱阳湖、洞庭湖、洪泽湖、太湖、巢湖)。泛指四面八方;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

成语出处:唐 吕岩《绝句》:“斗笠为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遨游。”

详细解释

丹青妙手

dān qīng miào shǒu

成语解释:善于运用色彩的巧妙的手(丹青:原指丹砂和青雘两种可制颜料的矿砂;后泛指绘画的颜色)。多指国画大师。

成语出处:唐 高蟾《金陵晚眺》:“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详细解释

名正言顺

míng zhèng yán shùn

成语解释:名正:名义或名分正当;言顺:道理讲得通。指名分或名义正当说起话来便顺理;逆理也讲得通。亦泛指做事有充分正当的理由。

成语出处:春秋 孔子《论语 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详细解释

匹夫无罪

pǐ fū wú zuì

成语解释:匹夫:古指平民中的男子,后泛指一般人。一般人是没有罪过的。

成语出处:《左传·桓公十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详细解释

旁门左道

páng mén zuǒ dào

成语解释:左:不正;门:派别;道:路。喻指思想体系。泛指不正派不正经的东西。

成语出处: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他骂吾教是左道旁门,不分披毛带角的人,湿生卵化之辈,皆可同群共处。”

详细解释

秦楼楚馆

qín lóu chǔ guǎn

成语解释:泛指歌舞场所。多指妓院。

成语出处:元 张国宾《薛仁贵》第三折:“不甫能待的孩儿成立起,把爹娘不同个天和地,也不知他在楚馆秦楼贪恋着谁,全不想养育的深恩义。”

详细解释

秦楼谢馆

qín lóu xiè guǎn

成语解释:泛指歌舞场所。多指妓院。

成语出处: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一卷:“秦楼谢馆鸳鸯幄,文流稍足有声价。”

详细解释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rú rén yǐn shuǐ,lěng nuǎn zì zhī

成语解释:泛指自己经历的事,自己知道甘苦。

成语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袁州蒙山道明禅师》:“某甲虽在黄梅随众,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授入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是某甲师也。”

详细解释

十八般武艺

shí bā bān wǔ yì

成语解释:①使用十八般兵器的本领。亦泛指多种武艺。②比喻多种技能。

成语出处:元 杨梓《敬德不伏老》第一折:“凭着俺十八般武艺,定下了六十四处征尘。”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史进每日求王教头点拨十八般武艺,一一从头指教。那十八般武艺?矛锤弓弩铳,鞭锏剑链挝,斧钺并戈戟,牌棒与枪叉。”

详细解释

水火兵虫

shuǐ huǒ bīng chóng

成语解释:指使古书遭受损毁的四种灾害:水灾、火灾、战乱和书蠹。也泛指各种天灾人祸。

成语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之余》:“今人标点古书而古书亡,因为他们乱点一通,佛头着粪:这是古书的水火兵虫以外的三大厄。”

详细解释

三马同槽

sān mǎ tóng cáo

成语解释:隐指司马懿父子三人将篡夺魏的政权。也泛指阴谋篡权。

成语出处:《晋书·宣帝纪》:“三国魏正始后,司马懿与其子师昭执军政大权,屏除异己,时有‘三马同槽’之目。三马,隐指懿父子三人。”

详细解释

寅忧夕惕

yín yōu xī tì

成语解释:寅:寅时,泛指早晨;惕:担心。多指执政者忧心忡忡,早晚提心吊胆。

成语出处:《南齐书·明帝纪》:“仰系鸿丕,顾临兆民,永怀先构,若履春冰,寅忧夕惕,罔识攸济。”

详细解释

战略战术

zhàn lüè zhàn shù

成语解释:泛指指导或决定全局的策略和作战具体部署和克敌制胜的谋略。

成语出处: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红军的战略战术,是在这种尖锐的对比上发生的。”

详细解释

按兵不动

àn bīng bù dòng

成语解释:按:止住。控制住军队;暂不行动;泛指接受任务后不肯行动。常用以表示持观望态度而不行动。

成语出处: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召类》:“赵简子将袭卫,使史默往睹之。期以一月,六月而后反……赵简子按兵而不动。”

详细解释

安邦定国

ān bāng dìng guó

成语解释:邦:古代诸侯的封国;后泛指国家。定:使安定。使国家安定、巩固。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衣袄车》第一折:“老将军无阵云收,若题着安邦定国,受赏封侯。”

详细解释

哀告宾服

āi gào bīn fú

成语解释:宾服:古指诸侯或边远部落按时朝贡,表示依服、服从。后泛指归顺、服从。指哀求饶恕,愿意服从。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延安府》第一折:“我见他慌悚踌躇,左支右吾,跪在街衢,哀告宾服。”

详细解释

安乐窝

ān lè wō

成语解释:泛指安静舒适的住处。

成语出处:宋 邵雍《无名公传》:“所寝之室谓之安乐窝,不求过美,惟求冬暖夏凉。”

详细解释

安然无恙

ān rán wú yàng

成语解释:安然:平安;恙:疾病;伤害;无恙:没有疾病、灾祸或事故。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现泛指经过动乱或灾害而平安无事;没有受到损害。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9卷:“按院照旧供职,陆公安然无恙。”

详细解释

暗送秋波

àn sòng qiū bō

成语解释:秋波:秋天的水波;比喻美女的眼睛。原指美女暗中以眉目传情;后形容暗中以眉目传情;也泛指暗中示意;暗通信息;献眉讨好。

成语出处:宋 苏轼《百步洪》诗之二:“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舆欲语防飞梭。”明 冯梦龙《挂枝儿 私窥》:“眉儿来,眼儿去,暗送秋波。”

详细解释

布帛菽粟

bù bó shū sù

成语解释:帛:丝织品;菽:豆类;粟:小米,泛指粮食。指生活必需品。比喻极平常而又不可缺少的东西。

成语出处:《宋史 程颐传》:“其言之旨,若布帛菽粟然,知德者尤尊崇之。”

详细解释

百川归海

bǎi chuān guī hǎi

成语解释:百川:泛指大小江河。所有江河最终都流入大海。比喻众望所归或大势所趋。也比喻许多事物由分散而汇集到一处。

成语出处:西汉 刘安《淮南子 氾论训》:“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百家殊业而皆务于治。”

详细解释

辩才无碍

biàn cái wú ài

成语解释:碍:滞碍。本是佛教用语,指菩萨为人说法,义理通达,言辞流利,后泛指口才好,能辩论。

成语出处:《大乘起信论》:“或令人知宿命过去之事,亦知未来之事,得他心智,辩才无碍。”

详细解释

辩才无阂

biàn cái wú hé

成语解释:佛教语。指菩萨为人说法,义理通达,言辞流利,后泛指口才好,能辩论。

成语出处:《艺文类聚》卷七六引南朝梁王筠《国师草堂寺智者约法师碑》:“显证一乘,宣扬三慧,辩才无阂,游戏神通。”

详细解释

兵出无名

bīng chū wú míng

成语解释:出兵没有正当理由。亦泛指行事无正当理由。亦作“师出无名”。

成语出处:《汉书·高帝纪》:“兵出无名,事故不成。”

详细解释

白丁俗客

bái dīng sú kè

成语解释:白丁:没有功名的平民。泛指粗俗之辈。

成语出处:明 无名氏《庞掠四郡》第一折:“往来无白丁俗客,谈笑有上士高宾。”

详细解释

背黑锅

bēi hēi guō

成语解释:比喻代人受过。泛指受冤屈。

成语出处:高玉宝《高玉宝》第十章:“你们也真傻!何苦替他们两人背黑锅?”

详细解释

悲欢合散

bēi huān hé sàn

成语解释:悲:悲哀;欢:欢乐;合:团聚;散:离散。泛指人世间悲与欢、聚与散的遭遇和心情。

成语出处:唐·元稹《叙诗寄乐天书》:“当花对酒,乐罢哀余,通滞屈伸,悲欢合散。”

详细解释

悲欢聚散

bēi huān jù sàn

成语解释:悲:悲哀;欢:欢乐;聚:团聚;散:离散。泛指人世间悲与欢、聚与散的遭遇和心情。

成语出处:明·胡文焕《群音类选·<四德记·友饯冯商>》:“且痛饮琼浆百盏,何苦惜分离,这悲欢聚散,元无定期。”

详细解释

比户可封

bǐ hù kě fēng

成语解释:差不多每家每户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用以泛指风俗淳美。

成语出处:见“比屋可封”。

详细解释

百花齐放

bǎi huā qí fàng

成语解释:百花:泛指各种花卉;齐:同时。①各种各样的花卉同时开花。②现常比喻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也形容文化艺术和各行业蓬勃发展的繁荣景象。

成语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百花仙子只顾在此著棋,哪知下界帝王忽有御旨命他百花齐放。”

详细解释

不稼不穑

bù jià bù sè

成语解释:稼:播种;穑:收获谷物。泛指不参加农业生产劳动。

成语出处:《诗经 魏风 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详细解释

班荆道旧

bān jīng dào jiù

成语解释:指朋友相遇于途,铺荆坐地,共叙情怀。后泛指朋友相遇,共叙离情。亦作“班荆道故”。

成语出处:典出《左传 襄公二十六年》:“楚伍参与蔡太师子朝友,其子伍举与声子相善……伍举奔郑,将遂奔晋。声子将如晋,遇之于郑郊,班荆相与食,而言复故。”杜预注:“班,布也。布荆坐地,共议归楚,事朋友世亲。”

详细解释

杯酒释兵权

bēi jiǔ shì bīng quán

成语解释:释:解除。本指在酒宴上解除将领的兵权。泛指轻而易举地解除将领的兵权。

成语出处:宋太祖赵匡胤为了防止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以高官厚禄为条件,解除将领们的兵权。

详细解释

补苴罅漏

bǔ jū xià lòu

成语解释:补苴:补缀;弥缝;罅:孔隙。修补好裂缝和漏洞。原指弥补儒家学说的缺欠和不足。后泛指弥补文章、理论中的缺陷和漏洞。

成语出处:唐 韩愈《进学解》:“觝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

详细解释

半路出家

bàn lù chū jiā

成语解释:半路:路途走到一半;指成年以后;出家:离家去当和尚、尼姑。不是从小而是年岁大点才去当和尚、尼姑或道士的。泛指半路上才学着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

成语出处:《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先前读书,后来看看不济,却去改业做生意。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

详细解释

碧落黄泉

bì luò huáng quán

成语解释:碧落:天上、天界。黄泉:地下。天上和地下。泛指宇宙的各个角落。

成语出处:唐 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详细解释

壁垒森严

bì lěi sēn yán

成语解释:壁垒:古时军营周围的围墙;泛指防御工事;森严:整齐严肃。原指防守严密。后也比喻界限很分明。也作“森严壁垒”。

成语出处:明 于麟《清夜钟》:“临淮方出将,壁垒气森严。”

详细解释

半老徐娘

bàn lǎo xú niáng

成语解释:徐娘:梁元帝妃徐氏,泛指妇女。指尚有风韵的中年妇女。

成语出处:《南史·后妃传下·梁元帝徐妃》:“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

详细解释

白面儒冠

bái miàn rú guān

成语解释: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成语出处: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八四:“白面儒冠已问津,生涯只羡五侯宾。萧萧黄叶空村畔,可有摊书闭户人?”

详细解释

白面儒生

bái miàn rú shēng

成语解释: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成语出处:《资治通鉴 晋孝武帝太元十二年》:“温详之徒,皆白面儒生,乌合为群,徒恃长河以自固;若大军济河,必望旗震坏,不待战也。”

详细解释

白面书郎

bái miàn shū láng

成语解释: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成语出处:唐 白居易《重过秘书旧房因题长句》:“昔为白面书郎去,今作苍颜赞善来。”

详细解释

白面书生

bái miàn shū shēng

成语解释:白面:形容白净;书生:念书人。①形容年纪轻、知识浅薄、阅历不深的读书人。②也泛指相貌姣好、白净的年轻读书人。

成语出处:《宋书 沈庆之传》:“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有济?”

详细解释

班马文章

bān mǎ wén zhāng

成语解释:汉代史学家司马迁与班固的并称。泛指可与班固、司马迁相比美的文章。

成语出处:明 无名氏《鸣凤记 邹林游学》:“夔龙礼乐承先范,班马文章勘墨铅。”

详细解释

百年大计

bǎi nián dà jì

成语解释:百年:泛指长久;计:策略。关系到长远利益的计划或措施。

成语出处:清 梁启超《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数月之间,而其权力已深入巩固,而百年大计于以定矣。”

详细解释

不胜杯杓

bù shèng bēi sháo

成语解释:不胜:经不起;杓:舀东西的器具;杯杓:泛指酒器。比喻喝酒太多,醉了。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详细解释

白山黑水

bái shān hēi shuǐ

成语解释:长白山和黑龙江。泛指我国东北地区。

成语出处:《金史 世纪序》:“生女直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所谓‘白山黑水’是也。”

详细解释

白叟黄童

bái sǒu huáng tóng

成语解释:白头发的老人和黄头发的孩子。泛指老老少少。

成语出处:明 无名氏《衣锦还乡》第四折:“仰赖圣德仁慈,白叟黄童,焚香顶礼,俺永享快乐也。”

详细解释

榜上无名

bǎng shàng wú míng

成语解释:张贴的名单上没有名字。泛指落选。

成语出处:元 曾瑞《留鞋记》楔子:“自谓状元探手可得,岂知时运不济,榜上无名,屡次束装而回。”

详细解释

不食周粟

bù shí zhōu sù

成语解释:粟:小米,泛指粮食。原指伯夷、叔齐于商亡后不吃周粟而死。指清白守节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详细解释

不同凡响

bù tóng fán xiǎng

成语解释:凡响:平凡的音乐;不同于平凡的音乐。原指演唱特别出色;后泛指事物不平凡;非常出色。

成语出处:高云览《小城春秋》第四章:“他那双炯炯的摄人魂魄的眼睛,聪明的人一定会看出这是个不同凡响的人物。”

详细解释

白屋寒门

bái wū hán mén

成语解释:白屋:用白茅草盖的屋;寒门:清贫人家。泛指贫士的住屋。形容出身贫寒。

成语出处:元 高文秀《琗范叔》第三折:“未亨通,遭穷困,身居在白屋寒门。”

详细解释

百无聊赖

bǎi wú liáo lài

成语解释:百:泛指多;各个方面;聊赖:凭借;指生活或感情上的寄托。指生活中思想感情没有依托;精神空虚;感觉什么都没意思。指精神无所寄托。

成语出处:傅専《阁夜》诗:“百无聊赖作词人,尽许闲愁集一身。”

详细解释

拨雨撩云

bō yǔ liáo yún

成语解释:指挑逗、试探对方的情意。泛指调情。

成语出处:明 李日华《南西厢记 猜诗雪案》:“你用心拨雨撩云,我好意与你传书递缄。小姐呵,不肯搜自己狂为,待要寻人破绽。”

详细解释

别有滋味

bié yǒu zī wèi

成语解释:原意是另有一种别人无法体会的离愁别恨的滋味,指亡国之痛。后泛指文学艺术的情调、意蕴另有种动人的美感和趣味。

成语出处:南唐 李煜《乌夜啼》词:“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尽头。

详细解释

白昼见鬼

bái zhòu jiàn guǐ

成语解释:泛指虚妄荒诞、不可能出现的事。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九卷:“龙香嘻的一笑道:‘白日见鬼!枉着人急了这许多时。’”

详细解释

冰柱雪车

bīng zhù xuě chē

成语解释:唐朝名士刘叉结识韩愈后作的两首好诗的名称。泛指好诗。

成语出处:宋·胡继宗《书言故事·天文类》:“称人诗好曰:‘冰柱雪车’之句。”

详细解释

不知虚实

bù zhī xū shí

成语解释:虚实:或虚或实,情况。泛指不掌握或虚或实的内部情况。

成语出处:《汉晋春秋》:“向者不知虚实,故败。”

详细解释

八珍玉食

bā zhēn yù shí

成语解释:泛指精美的肴馔。

成语出处: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三卷:“八珍玉食邀郎餐,千言万语对生意。”

详细解释

赤壁鏖兵

chì bì áo bīng

成语解释:鏖:激战。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军伐吴,孙权联合刘备军队联合抗曹,联军于赤壁用火攻大破曹兵的一次激战。泛指激烈的战斗。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两军师隔江斗智》第一折:“叵耐刘备那厮,暗地夺取荆州,想他赤壁鏖战,全仗我东吴力气。”

详细解释

除暴安良

chú bào ān liáng

成语解释:暴:暴徒;泛指给人民带来危害的人;安:安顺、安抚;良:善良的人;良民。除掉为非作歹的坏人;安抚善良的百姓。也作“安良除暴”。

成语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60回:“俺闻剑客行为莫不至公无私,倘心存偏袒,未有不遭恶报;至除暴安良,尤为切要。”

详细解释

成败利钝

chéng bài lì dùn

成语解释:利:锋利;顺利;钝:不锋利;不顺利。指事业的成功或失败;顺利或挫折。泛指处事的各种情况和结果。也作“成败得失”。

成语出处:三国 蜀 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详细解释

赤膊上阵

chì bó shàng zhèn

成语解释:赤膊:光着上身;指不穿盔甲;阵:泛指战场。原指不穿盔甲;裸露上身;上阵作战。形容作战勇敢;全力以赴地进行战斗。后比喻没有准备或毫无掩饰的从事。也作“赤体上阵”。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

详细解释

超度众生

chāo dù zhòng shēng

成语解释:佛教用语。用念经来使死人脱离苦海。也泛指做善事。

成语出处: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七回:“昨晚道场圆满,正要回来,女众们都劝我道:‘千难万难出来一次,夜间钟法上放焰火超度众生,极有功德,怎的不看看去?’”

详细解释

嘲风弄月

cháo fēng nòng yuè

成语解释:嘲:嘲笑;弄:玩赏;风、月:泛指各种自然景物。指描写风云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内容贫乏的写作。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将归渭村先寄舍弟》诗:“咏月嘲风先要减,登山临水亦宜稀。”

详细解释

残羹冷炙

cán gēng lěng zhì

成语解释:残:剩余的;羹:有浓汁的食品;炙:烤熟的肉。喝剩下的酒食。可泛指吃剩下的饭菜。旧时引申为权贵们的施舍。有时亦比喻饮食节俭;生活清苦。也作“残杯冷炙”、“羹残炙冷”。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4回:“乒乒乓乓,把吃剩的残羹冷炙,翻的到处都是。”

详细解释

诚惶诚恐

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

成语解释:诚:确实;惶:害怕;恐:畏惧。原指封建官吏给皇帝上奏章时用的客套话;表示敬畏而又惶恐不安;现形容尊敬、服从或泛指心中有愧而恐惧不安。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杜诗传》:“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

详细解释

春花秋月

chūn huā qiū yuè

成语解释: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成语出处:南唐 李煜《虞美人》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详细解释

沧海桑田

cāng hǎi sāng tián

成语解释:沧海:大海;桑田:种桑树的地;泛指农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也作“桑田沧海”;又简称“沧桑”。

成语出处:晋 葛洪《神仙传 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详细解释

春韭秋菘

chūn jiǔ qiū sōng

成语解释:韭:韭菜;菘:一种阔叶蔬菜。泛指时新菜蔬。

成语出处:《南齐书·周颙传》:“文惠太子问颙:‘菜食何味最胜?’颙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

详细解释

草菅人命

cǎo jiān rén mìng

成语解释:菅:一种多年生的茅草;泛指野草、杂草。把人的性命看得像野草一样轻贱;随意加以摧残。指反动统治者滥施淫威;任意残害人命。也作“草菅民命。”

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1卷:“所以说为官做吏的人,千万不要草菅人命,视同儿戏!”

详细解释

豺狼虎豹

chái láng hǔ bào

成语解释:泛指危害人畜的各种猛兽。也比喻凶残的恶人。

成语出处: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八回:“实在可怕的是豺狼虎豹。天晚了,倘若出来个把,我们就坏了。

详细解释

椎埋穿掘

chuí mái chuān jué

成语解释:杀人埋尸,发冢盗墓。泛指行凶作恶。

成语出处:《文选 孙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椎埋穿掘之党,阡陌成群。”张铣注:“椎埋,谓劫杀人而埋之;穿掘,谓发冢而取物。”

详细解释

聪明才智

cōng míng cái zhì

成语解释:聪明:耳聪目明。泛指人有高超的智慧和才能。

成语出处: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治家》:“如有聪明才智,识达古今,正当辅佐君子,助其不足”

详细解释

柴米油盐

chái mǐ yóu yán

成语解释:泛指必需的生活用品

成语出处:元 兰楚芳《粉蝶儿 思情》套曲:“若要咱称了心,则除是要到家,学知些柴米油盐价,恁时节闷减愁消受用杀。”

详细解释

出其不意

chū qí bù yì

成语解释:其:代词;对方;不意:没有意料到。原指作战时;在对方料想不到或没有准备时;进行突然袭击。现泛指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成语出处:孙武《孙子 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详细解释

楚囚对泣

chǔ qiú duì qì

成语解释:楚囚:指被俘到晋国的楚人钟仪;后比喻处于危难窘迫境地的人;对泣:相对哭泣。现泛指处于危难窘迫之境的人相对而泣。

成语出处:宋 杨万里《新亭送客》:“柏壁置人添一笑,楚囚对泣后千年。”

详细解释

春秋无义战

chūn qiū wú yì zhàn

成语解释: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也泛指非正义战争。

成语出处:《孟子·尽心下》:“孟子曰:‘春秋无义战。’”

详细解释

出奇制胜

chū qí zhì shèng

成语解释:奇:奇兵;计;制胜:夺取胜利。①原指作战时运用奇兵或奇计;出敌人不意;制服敌人。②泛指用新奇的、出人意外的办法获胜。

成语出处:唐 陆贽《论替换李楚琳》:“楚琳卒伍凡材,厮养贱品,因时扰攘,得肆猖狂,非有陷坚殪敌之雄,出奇制胜之略。”

详细解释

词人才子

cí rén cái zǐ

成语解释:词人:同“辞人”,工于文辞的人;才子:富有文才的人。泛指有才华的文人。

成语出处: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词人才子,则名溢于缥囊。”

详细解释

词人墨客

cí rén mò kè

成语解释:墨客:文人。泛指风雅的文人。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一回:“馆娃宫、铜雀台,惹了多少词人墨客嗟呀嘲诮。”

详细解释

承上启下

chéng shàng qǐ xià

成语解释:承:承接;启:引出;开始。承接上面的;并引出下面的。多指文章的结构。也泛指把事业或学问接过来传下去。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故君子戒慎”唐 孔颖达疏:“故,承上启下之辞。”

详细解释

春诵夏弦

chūn sòng xià xián

成语解释:指应按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后泛指读书学习。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文王世子》:“春诵夏弦,大师诏之。”

详细解释

吹弹歌舞

chuī tán gē wǔ

成语解释:演奏管弦乐器,唱歌跳舞。泛指音乐舞蹈娱乐活动。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来生债》第二折:“居士,如今那高楼上吹弹歌舞,饮酒欢娱,敢管待那士大夫哩。”

详细解释

楚舞吴歌

chǔ wǔ wú gē

成语解释:泛指江南的轻歌曼舞。

成语出处:元·萨都刺《江南乐》诗:“翡翠冠高罗袖阔,楚舞吴歌劝郎酌。”

详细解释

楚尾吴头

chǔ wěi wú tóu

成语解释:古豫章一带位于楚地下游,吴地上游,如首尾相衔接,故称“楚尾吴头”。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地方。

成语出处:宋·朱熹《铅山立春》诗:“雪拥山腰洞口,春回楚尾吴头。”

详细解释

茶余饭饱

chá yú fàn bǎo

成语解释:泛指闲暇之时。也作“茶余饭后”。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斗鹤鹊·女校尉》曲:“茶余饭饱邀故友,谢馆秦楼,散闷消愁。”

详细解释

茶余酒后

chá yú jiǔ hòu

成语解释:泛指休息或空闲的时候。

成语出处:鲁迅《花边文学 考场三丑》:“人们在茶余酒后作为谈资的,大概是这一种。”

详细解释

粗制滥造

cū zhì làn zào

成语解释:粗:粗糙;滥:过多而不加以节制。原指产品制作粗糙;只求数量;不顾质量。现也泛指工作草率;不讲求质量。

成语出处:鲁迅《花边文学 商贾的批评》:“如果并不以卖文为活,因此也无须‘粗制滥造’。”

详细解释

吹竹调丝

chuí zhú tiáo sī

成语解释:竹:管乐器;调:调弄;丝:弦乐器。指管弦乐合奏。泛指音乐活动。

成语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吹竹调丝,行炙劝酒。”

详细解释

冲州撞府

chōng zhōu zhuàng fǔ

成语解释:冲:向前直闯。州、府:旧时县以上行政区划名,泛指大城市、大地方。

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二十七回:“他们是冲州撞府,逢场作戏,赔了多少小心得来的钱物。” 又四十回:“我们冲州撞府,那里不曾去!”

详细解释

东窗事发

dōng chuāng shì fā

成语解释:现泛指阴谋败露或秘密勾当被发觉。

成语出处: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 佞幸盘荒》:“可烦传语夫人,东窗事发矣。”

详细解释

独出心裁

dú chū xīn cái

成语解释:心裁:心中的构思、设计。原指诗文的构思、安排独特新颖。现在泛指独自想出与众不同的办法来。

成语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王弼注释《周易》,撇了象占旧解,独出心裁,畅言义理,于是天下后世,凡言《易》言,莫不宗之。”

详细解释

单刀赴会

dān dāo fù huì

成语解释:原指三国名将关羽随身带一口大刀和少数随从在东吴参加宴会。后泛指只身或仅带少数人去参加有危险的约会。含有赞颂赴会者富有胆略的意思。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6回:“吾来日驾小舟,只用亲随十余人,单刀赴会,看鲁肃如何近我!”

详细解释

跌打损伤

diē dǎ sǔn shāng

成语解释:泛指人因跌、打、磕、碰等原因而受的伤。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29回:“老夫于歧黄虽不深知,向来祖上传有济世良方,凡跌打损伤,立时起死回生。”

详细解释

东道主

dōng dào zhǔ

成语解释: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成语出处:左丘明《左传 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详细解释

淡而无味

dàn ér wú wèi

成语解释:淡:薄,与“浓”相对。菜肴因盐少而没有味道。亦泛指清淡无味。亦形容说话、写文章内容平淡,无趣味。

成语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辑略》第四卷:“此工夫似淡而无味,然做时却自有可乐。”

详细解释

东方骑

dōng fāng qí

成语解释:指女子的如意郎君。也泛指身份煊赫者。

成语出处:唐·褚亮《烛花》诗:“言是东方骑,来寻南陌车。”

详细解释

大方之家

dà fāng zhī jiā

成语解释:大方:原指深通道术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懂得大道理;学问深厚或专精于某种技艺的人。

成语出处:庄周《庄子 秋水》:“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详细解释

因篇幅关系,关于泛指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 个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