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音乐的成语

共 75 个成语

郑卫之

zhèng wèi zhī yīn

成语解释: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

成语出处:《礼记·乐记》:“魏文侯问于子夏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惟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新乐之如此,何也?’”

详细解释

六律

wǔ yīn liù lǜ

成语解释: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六律:定乐器的标准。指古代音律。后也泛指音乐。

成语出处:《尚书·益稷》:“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以出纳五言,汝听。”《孟子·离娄上》:“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详细解释

北鄙之

bēi bǐ zhī yīn

成语解释:指殷纣时的音乐。后世视为亡国之声。亦作“北鄙之声”。

成语出处:《史记 乐书》:“纣为朝歌北鄙之音,身死国亡……夫朝歌者不时也,北者败也,鄙者陋也,纣乐好之,与万国殊心,诸侯不附,百姓不亲,天下畔之,枚身死国亡。”

详细解释

靡靡之

mí mí zhī yīn

成语解释:靡靡:颓废萎靡。使人萎靡、颓唐的声音。形容颓废、萎靡或淫荡的音乐。

成语出处:先秦 韩非《韩非子 十过》:“师旷曰:‘此师延之所作,与纣为靡靡之乐也。’”

详细解释

丝竹八

sī zhú bā yīn

成语解释:丝竹:弦乐和管乐,泛指音乐;八音:金、石、丝、木、竹、匏、土、革等八种乐器。指音乐。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杜夔传》:“夔善钟律,聪思过人,丝竹八音,靡所不能。”

详细解释

丝竹之

sī zhú zhī yīn

成语解释:丝竹:弦乐和管乐,泛指音乐。指音乐的声音。

成语出处:春秋·齐·管仲《管子·七臣七主》:“材女乐三千人,钟石丝竹之音不绝。”

详细解释

识曲

zhī yīn shí qǔ

成语解释:指通晓音乐。

成语出处:《乐府诗集·相和歌辞·秋胡行》:“有美一人,婉如清扬。知音识曲,善为乐方。”

详细解释

迭奏

bā yīn dié zòu

成语解释:八音:古代对乐器的统称;迭:交互,轮流。八类乐器轮番演奏。表示器乐齐全,演奏场面盛大。

成语出处:《晋书 乐志下》:“八音迭奏,雅乐并作。”

详细解释

遏密

bā yīn è mì

成语解释:八音:古代对乐器的统称;遏:阻止;遏密:指皇帝死后停止演奏音乐。各种乐器停止演奏。指国家元首去世。

成语出处:《尚书 舜曲》:“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八音。”

详细解释

桑间之

sāng jiān zhī yīn

成语解释:指淫靡的音乐。

成语出处: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音初》:“世浊则礼烦而乐淫,郑卫之声,桑间之音,此乱国之所好,衰德之所说。”

详细解释

亡国之

wáng guó zhī yīn

成语解释:原指国家将亡,人民困苦,因此音乐也多表现为哀思的曲调,后多指颓靡淫荡的歌曲。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详细解释

谙吕

zhī yīn àn lǚ

成语解释:谙:熟悉;吕:古代音乐十二律中的阴律,泛指音乐。指深通乐律。

成语出处:明·桑绍良《独乐园》第三折:“一个家知音谙吕,一个家唾玉喷珠。”

详细解释

鼓吹喧阗

gǔ chuī xuān tián

成语解释:形容音乐演奏的声音嘈杂热闹。

成语出处:《醒世姻缘传》第九三回:“离店家不上五六里之地,只是后面鼓吹喧阗,回头观看,灯火烛天。”

详细解释

甘酒嗜

gān jiǔ shì yīn

成语解释:甘:嗜好。嗜好喝酒和音乐。形容只顾酒色享乐。

成语出处:《尚书·五子之歌》:“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

详细解释

游鱼出听

yóu yú chū tīng

成语解释:水里的鱼游到水面上来听音乐。形容音乐美妙动听。

成语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劝学》:“昔者瓠巴鼓瑟,而游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详细解释

绕梁

yú yīn rào liáng

成语解释:余音:音乐演奏后好像还留下乐声。仿佛遗留下来的乐声围着屋打转转。形容歌声、乐声高亢、悦耳;使人经久不忘。

成语出处: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汤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详细解释

朱弦三叹

zhū xián sān tàn

成语解释:《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后因以“朱弦三叹”指称音乐的美妙。

成语出处:《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

详细解释

郑声乱雅

zhèng shēng luàn yǎ

成语解释:郑声:春秋时郑国的音乐,靡靡之音;雅:庄严的雅乐。郑国淫靡的声乐扰乱了庄严的雅乐。比喻以邪侵正。

成语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阳货》:“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详细解释

钧天之

jūn tiān zhī yuè

成语解释:钧天:古代神话传说指天的中央。指天上的音乐,仙乐。后形容优美雄壮的乐曲。

成语出处:《异闻录·韦安道》:“行百许步,复有大殿,上陈广筵重乐,罗列樽俎,九奏万舞,若钧天之乐。”

详细解释

广钧天

guǎng yuè jūn tiān

成语解释:广乐:优美而雄壮的乐曲;钧天:古代神话传说指天的中央。指天上的音乐,仙乐。后形容优美雄壮的乐曲。

成语出处:康有为《孔子改制考·叙》:“乃睹此广乐钧天,复见宗庙百官之美富。”

详细解释

钧天广

jūn tiān guǎng yuè

成语解释:指天上的音乐,仙乐。后形容优美雄壮的乐曲。

成语出处:汉 张衡《西京赋》:“昔者大帝说秦缪公而觐之,飨以钧天广乐。”

详细解释

哀而不伤

āi ér bù shāng

成语解释:哀:悲哀;伤:伤害;妨害;悲痛过分。①感情适度;悲哀而不过度伤心。后用来形容诗歌;音乐等含优雅哀调;却又感情适度而不过分;具有中和美。②比喻言行适度或无伤大雅。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详细解释

变徵之声

biàn zhǐ zhī shēng

成语解释:徵:古代五音之一;变徵:指古代七声音阶中的第四音级。指悲凉的音乐。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详细解释

顾曲周郎

gù qǔ zhōu láng

成语解释:原指周瑜业于音乐。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有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详细解释

南风不竞

nán fēng bù jìng

成语解释:南风:南方的音乐;不竞:指乐音微弱。原指楚军战不能胜。后比喻竞赛的对手力量不强。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八年》:“不害,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楚必无功。”

详细解释

一片宫商

yī piàn gōng shāng

成语解释:宫、商:都是古代五音之一。一片和谐的音乐声。形容文辞如乐声一样优美、悦耳。

成语出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七:“韦八座岫谓朝贤曰:‘此赋乃一片宫商也。’”

详细解释

袅袅

yú yīn niǎo niǎo

成语解释: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

成语出处:宋·苏轼《前赤壁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详细解释

绕梁,三日不绝

yú yīn rào liáng,sān rì bù jué

成语解释:余音:音乐的余味;绝:断。形容歌声高亢、优美悦耳,余味无穷。

成语出处: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详细解释

周郎顾曲

zhōu láng gù qǔ

成语解释:原指周瑜业于音乐。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有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详细解释

钟鼓之

zhōng gǔ zhī yuè

成语解释:钟鼓;钟与鼓,乐器。指钟鼓一类的音乐。

成语出处:汉·贾谊《论时政疏》:“劳智虑,苦身体,乏钟鼓之乐。”

详细解释

朱弦玉磬

zhū xián yù qìng

成语解释:弦:乐器上的丝弦;磬:古代一种打击乐器。指用弦乐器和打击乐器合奏的优美音乐。

成语出处:唐·刘禹锡《令狐相公见示杨少尹赠答兼命继声》诗:“两首新诗百字余,朱弦玉磬韵难如。”

详细解释

北鄙之声

bēi bǐ zhī shēng

成语解释:指殷纣时的音乐。后世视为亡国之声。

成语出处:见“北鄙之音”。

详细解释

亡国之声

wáng guó zhī shēng

成语解释:指淫靡的音乐。

成语出处:《韩非子·十过》:“此亡国之声,不可遂也。”

详细解释

弦外之

xián wài zhī yīn

成语解释:原指音乐的余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

成语出处: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三卷:“故言尽而意亦止,绝无弦外之音,味外之味。”

详细解释

抑扬顿挫

yì yáng dùn cuò

成语解释:抑:降低;挫:转折。形容声音高低起伏;节奏分明;和谐悦耳。一般指音乐、朗诵。有时也指文学作品。

成语出处:宋 张戎《岁寒堂诗话》卷上:“而子建诗,微婉之情,洒落之韵,抑扬顿挫之气,固不可以优劣论也。”

详细解释

正声雅

zhèng shēng yǎ yīn

成语解释:纯正优雅的音乐。

成语出处:唐 皮日休《通玄子栖宾亭记》:“其正声雅音,笙师之吹竽,邠人之鼓籥,不能过也。”

详细解释

徵羽之操

zhǐ yǔ zhī cāo

成语解释:徽、羽:古代音乐五音中的徵、羽二音;操:琴曲的一种。指音调高雅的琴曲。

成语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徵羽之操,不入鄙人之耳。”

详细解释

吹竹调丝

chuí zhú tiáo sī

成语解释:竹:管乐器;调:调弄;丝:弦乐器。指管弦乐合奏。泛指音乐活动。

成语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吹竹调丝,行炙劝酒。”

详细解释

丝竹管弦

sī zhú guǎn xián

成语解释: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也指音乐。

成语出处:晋·王羲之《兰亭集序》:“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详细解释

高山流水

gāo shān liú shuǐ

成语解释: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成语出处: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详细解释

轻歌曼舞

qīng gē màn wǔ

成语解释:轻:轻快;慢:体态柔美。轻松愉快的音乐;加上柔和的舞蹈。

成语出处:《群音类选 玉如意记 赏月登仙》:“助人间才子佳人兴,轻歌慢舞,任星移斗横。”

详细解释

轻歌慢舞

qīng gē màn wǔ

成语解释:轻快的音乐和柔美的舞蹈。

成语出处:明·胡文焕《群音类选·玉如意记·赏月登仙》:“助人间才子佳人兴,轻歌慢舞,任星移斗横。”

详细解释

有板有眼

yǒu bǎn yǒu yǎn

成语解释:板;眼:民族音乐的节拍。每节中的最强音叫板;其余叫眼。比喻做事情有条理和有层次。

成语出处:周立波《山那边人家》:“哭起来一数一落,有板有眼,好象唱歌,好听极了。”

详细解释

引商刻羽

yǐn shāng kè yǔ

成语解释:商、羽:古代乐律中的两个音名。指讲究声律、有很高成就的音乐演奏。

成语出处:战国 楚 宋玉《对楚王问》:“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详细解释

郑卫之曲

zhèng wèi zhī qǔ

成语解释:郑卫: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

成语出处:汉·荀悦《汉纪·宣帝纪》:“臣闻秦王好淫声,华阳后为之不听郑卫之曲。”

详细解释

郑卫之声

zhèng wèi zhī shēng

成语解释:郑卫: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

成语出处:汉·刘向《新序·杂事》:“寡人今日听郑卫之声,呕吟感伤,扬激楚之遗风。”

详细解释

不知肉味

bù zhī ròu wèi

成语解释: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后形容专心学习,吃东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难,无肉可吃。

成语出处:春秋 孔子《论语 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详细解释

吹弹歌舞

chuī tán gē wǔ

成语解释:演奏管弦乐器,唱歌跳舞。泛指音乐舞蹈娱乐活动。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来生债》第二折:“居士,如今那高楼上吹弹歌舞,饮酒欢娱,敢管待那士大夫哩。”

详细解释

狗马声色

gǒu mǎ shēng sè

成语解释:良犬、骏马、音乐、女色。借指穷奢极侈的享乐。

成语出处:宋·张孝祥《宣州新建御书阁记》:“谓虽极天下之贵,而退朝燕息,从容娱乐者,独在于是,狗马声色技巧之奉,不皇及也。”

详细解释

弹丝品竹

tán sī pǐn zhú

成语解释:吹弹乐器,谙熟音乐。

成语出处: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开场:“但咱们,虽宦裔,总皆通。弹丝品竹,那堪咏月与嘲风。”明 杨柔胜《玉环记 皋谒延赏》:“尽称我弹丝品竹,沉李浮瓜,此处当追赏。”

详细解释

箫韶九成

xiāo sháo jiǔ chéng

成语解释:箫韶:虞舜时的乐章;九成:九章。指箫韶音乐奏了九章。

成语出处:《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

详细解释

钟仪楚奏

zhōng yí chǔ zòu

成语解释:钟仪:春秋时楚国的乐官,被晋国俘虏,晋侯叫他操琴,他奏的仍旧是楚国的音乐。比喻思念故国、怀念乡土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九年》:“文子曰:‘楚囚,君子也一乐操土风,不忘旧也。’”

详细解释

巴人下里

bā rén xià lǐ

成语解释:①即下里巴人。古代楚国流行的民间歌曲。用以称流俗的音乐。巴,古国名,在今四川东部一带,古为楚地。下里,乡里。②泛指粗俗的。

成语出处:南朝 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故玉微金铣,反为拙目所嗤;《巴人下里》,更合郢中之听。”

详细解释

不同凡响

bù tóng fán xiǎng

成语解释:凡响:平凡的音乐;不同于平凡的音乐。原指演唱特别出色;后泛指事物不平凡;非常出色。

成语出处:高云览《小城春秋》第四章:“他那双炯炯的摄人魂魄的眼睛,聪明的人一定会看出这是个不同凡响的人物。”

详细解释

吹篪乞食

chuī chí qǐ shí

成语解释:吹着篪讨吃的。指在街头行乞。篪:古代的一种音乐,象笛子,有八孔。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乞食于吴市。”

详细解释

肠回气荡

cháng huí qì dàng

成语解释:回:曲折,迂回;荡:摇荡。形容好的音乐、文章缠绵悱恻,感人极深的样子。

成语出处:苏雪林《玉溪诗谜》:“这一首真是心颤魂飞、肠回气荡时做出来的好诗。”

详细解释

顿挫抑扬

dùn cuò yì yáng

成语解释:形容诗文作品或音乐声响等高低起伏、停顿转折,和谐而有节奏。

成语出处:宋 魏庆之《诗人玉屑 靖节 休斋论〈归去来辞〉》:“陶渊明罢彭泽令,赋《归去来》,而自命曰辞。迨今人歌之,顿挫抑扬,自协声律,盖其词高甚。”

详细解释

荡气回肠

dàng qì huí cháng

成语解释:形容音乐或文辞婉转动人。也形容感情充沛而强烈。荡;摇荡。回;回旋。

成语出处:三国 魏 曹丕《大墙上蒿行》:“女娥长歌,声协宫商,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详细解释

峨峨洋洋

é é yáng yáng

成语解释:本用以形容音乐高亢奔放。后亦用以形容欢乐之态。语本《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成语出处:语本《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详细解释

缓歌慢舞

huǎn gē màn wǔ

成语解释:缓:柔软。指轻快的音乐和柔美的舞蹈。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详细解释

缓歌缦舞

huǎn gē màn wǔ

成语解释:缓:柔软;缦:通“慢”。指轻快的音乐和柔美的舞蹈。

成语出处:宋·李纲《荔枝词》集句:“沉香亭北倚栏杆,缓歌缦舞凝丝竹。”

详细解释

黄钟大吕

huáng zhōng dà lǚ

成语解释:黄钟:我国古代音乐分十二律;阴、阳各六律。其为六种阳律的第一律;声调最洪大、响亮;大吕: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四律。旧时形容音乐或文辞正大、庄严、高妙。

成语出处:《陆九渊集 语录下》:“先生之文如黄钟大吕,发达九地,真启洙泗邹鲁之秘,其可不传耶?”

详细解释

洪钟大吕

hóng zhōng dà lǜ

成语解释:大吕:阳律中排第四。形容音乐或文辞正大、庄严、高妙。

成语出处:明·李贽《焚书·复焦弱侯》:“至其真洪钟大吕,大扣大鸣,小扣小应,俱系精神骨髓所在。”

详细解释

戛釜撞翁

jiá fǔ zhuàng wèng

成语解释:戛:敲击;釜:陶器;翁:通“瓮”,陶器。敲打锅子,碰撞陶器。比喻粗俗的音乐。

成语出处:清·陈廷焯《白雨斋诗话》第六卷:“粗心人读之,戛釜撞翁,何由识其真哉!”

详细解释

击节称赏

jī jié chēng shǎng

成语解释:节:节拍;赏:赞赏。形容对诗文、音乐等的赞赏。

成语出处:晋·左思《蜀都赋》:“巴姬弹弦,汉女击节。”

详细解释

流水高山

liú shuǐ gāo shān

成语解释: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成语出处:《列子 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详细解释

品箫弄笛

pǐn xiāo nòng dí

成语解释:吹奏洞箫和笛子。指人擅长音乐。

成语出处:

详细解释

轻歌妙舞

qīng gē miào wǔ

成语解释:指轻快的音乐和柔美的舞蹈。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95回:“轻歌妙舞常堪爱,锦砌花团色色怡。”

详细解释

穷极要妙

qióng jí yào miào

成语解释:形容精妙到极点,多形容音乐。亦作“穷极其妙”、“穷妙极巧”。

成语出处:汉·荀悦《汉纪·元帝纪》:“孝元皇帝多才艺,善史书,鼓琴吹洞箫,自度声曲,分别节度,穷极要妙。”

详细解释

肉竹嘈杂

ròu zhú cáo zá

成语解释:肉:口中的歌声;竹:管乐;肉竹:泛指音乐;嘈杂:杂乱。音乐杂乱。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西湖主》:“旱雷聒耳,肉竹嘈杂,不复可闻言笑。”

详细解释

驷马仰秣

sì mǎ yǎng mò

成语解释:语出《荀子·劝学》:“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杨倞注:“仰首而秣,听其声也。”谓驾车的马驻足仰首,谛听琴声。形容音乐美妙动听。

成语出处:语出《荀子·劝学》:“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杨倞注:“仰首而秣,听其声也。”

详细解释

弦而鼓之

xián ér gǔ zhī

成语解释:弦:琴弦,装上弦;鼓:弹。装上弦开始弹奏音乐。

成语出处: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详细解释

一板三眼

yī bǎn sān yǎn

成语解释:板、眼:戏曲音乐的节拍。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

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糊涂世界》第六卷:“老弟你看,如今的时势,就是孔圣人活过来,一板三眼的去做,也不过是个书呆子罢了。”

详细解释

一板一眼

yī bǎn yī yǎn

成语解释:板;眼: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比喻做事有条理;合规矩;不马虎。也比喻做事死板;不知灵活变动。

成语出处: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二卷第九章:“望着季交恕,一板一眼地说。”

详细解释

一倡三叹

yī chàng sān tàn

成语解释:《荀子·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谓一人歌唱,三人相和。后多用以形容音乐、诗文优美,富有余味,令人赞赏不己。倡,亦作“唱”。

成语出处:《荀子·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

详细解释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