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南朝梁殷芸《小说》卷六:“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原为扬州刺史,或原多赀财,或原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后以“鹤背扬州”比喻利欲之心。
成语出处:南朝·梁·殷芸《小说》卷六:“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原为扬州刺史,或原多赀财,或原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折、扣:原为商业用语;商品按原价扣除百分之几出售;叫做打折扣。表示完全的、十足的;一点不差。
成语出处:茅盾《子夜 一》:“他那二十多年足不窥户的生活简直是不折不扣的坟墓生活!”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桂花林中的一枝花。原为晋时郤诜的自谦语。后称誉人才学出众。
成语出处:《晋书 郤诜传》:“累迁雍州刺史。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骥子:千里马;龙文:骏马名,旧时多指神童。原为佳子弟的代称。后多比喻英才。
成语出处:《南史·张融传》:“延俊从父兄宣明二子景鸾、景鸿,并有逸才,河东呼景鸾为骥子,景鸿为龙文。”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当前任务中最急迫的事。当:原为“处于”;现为“当前”;务:应该做的事。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神通:原为佛教用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今指极其高超的本领。形容充分显示出高超的本领。
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89回:“他三人辞了师父,在城外大显神通。”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隔着靴子挠痒痒。原为禅宗用语;比喻领会佛理不够透彻;未能悟境触机。后比喻说话写文章没有抓住主题;不中肯;不贴切;或做事没有抓住关键;不解决问题。
成语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康山契稳禅师》:“曰:‘恁么则识性无根去也?’师曰:‘隔靴搔痒。’”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原为佛教用语;指最初创建寺院的和尚。
成语出处:宋 刘克庄《诗话前集》:“欧公诗如昌黎,不当以诗论,本朝诗惟宛陵为开山祖师。”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周公:西周初著名政治家,孔子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原为孔子哀叹自己体衰年老的辞句。后多作为瞌睡的代称。
成语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干:盾;戚:斧。朱红的盾牌、玉饰的斧头。原为古时礼器。后也作为仪仗之用。
成语出处:《礼记·明堂位》:“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遵:遵循,按照;时:时势;晦:隐藏。原为颂扬周武王顺应时势,退守待时。后多指暂时隐居,等待时机。
成语出处:《诗经·周颂·酌》:“于铄王师,遵养时晦。”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遵:遵循,按照;时:时势;晦:隐藏。原为颂扬周武王顺应时势,退守待时。后多指暂时隐居,等待时机。
成语出处:《诗经 周讼 酌》:“于铄王师,遵养时晦。”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彬彬:原为文采与质朴兼备貌。形容文雅而有礼貌。
成语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83回:“唤出他两个儿子,兄先弟后,彬彬有礼。”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长生:永生。原为道教的话,后也用作对年长者的祝愿语。
成语出处:元 郑廷玉《忍字记》第三折:“忍之一字岂非常,一生忍过却清凉。常将忍字思量到,忍是长生不老方。”
详细解释
è sǐ shì xiǎo,shī jié shì dà 成语解释:失节:原为封建礼教指女子失去贞操,后泛指失去节操。贫困饿死是小事,失节事情就大了。
成语出处:《二程全书·遗书二十二》:“又问:‘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唱:原为“倡”;即倡议;提出某种意见。丈夫说什么;妻子也跟着说什么。是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表现。形容夫妻和睦。
成语出处:《关尹子 三极》:“天下之理,夫者唱,妇者随。”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原为道家语,指神道居住的名山胜地。后多比喻风景优美的地方。
成语出处:元 高明《琵琶记 牛小姐规劝侍婢》:“这般福地洞天,可知有仙姝玉女。”
详细解释
fó gāo yī chǐ,mó gāo yī zhàng 成语解释:原为佛家告诫修行者,要警惕外界诱惑。佛,指佛法;魔,指魔法。后用以比喻一方势力(多指正义的)增长,与之对立的另一方势力(多指非正义的)则加倍增长。
成语出处:明 李贽《与梅衡湘书》:“‘佛高一尺,魔高一丈。’昔人此言,只要人知有佛即有魔,如形之有影,声之有响,必然不相离者。”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风流:原为封建士大夫的所谓风雅。原指因为风雅而致的过错。后也指因搞男女关系而犯下的罪。
成语出处:《北齐书 循吏传 郎基》:“潘子义曾遗之书曰:‘在官写书,亦是风流罪过。’”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原为佛教语。谓用佛性对照检查。后亦指自我反省。
成语出处:《禅真逸史》第十七回:“澹然凝神静养一会,早听四野鸡鸣,于是垂目低眉,返视内照。”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神通:指神奇的本领。原为佛教语。形容本领、手段极为高超,无所不能。
成语出处:清·颐琐《黄绣球》第五回:“公门中人,三头六臂,广大神通,真令人无从捉摸。”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原为道教用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转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
成语出处:金 侯善渊《杨柳枝 丱岁飘蓬住远山》词:“换骨脱胎归旧路,返童颜。”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转:循环变华。原为道家语,指炼得九转金丹。后常比喻经过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而终于获得成功。
成语出处:《抱朴子·金丹》:“其一转至九转,迟速各有日数多少,以此知之耳。其转数少,其药力不足,故服之用日多得仙迟也;其转数多药力成,故服之用日少而提仙速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苦海:原为佛家语。苦难像大海无边无际。形容深重无比的苦难。
成语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59卷:“适见道人题壁云:‘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说得极好。”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漫:原为水满外流的意思;引申为“布满”;遍:动词;遍及;布满。原指布满了山坡山冈、田间旷野。形容数量很多、范围很广、声势很大。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8回:“西凉州前部先锋马岱引军一万五千,浩浩荡荡,漫山遍野而来。”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原为佛家语,比喻虚幻无凭。后也比喻胡言乱语。
成语出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596卷:“复次善勇猛,如人梦中说梦所见种种自性。如是所说梦境自性都无所有。何以故?善勇猛,梦尚非有,况有梦境自性可说。”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原为佛家语,比喻彻悟禅理。后比喻彼此心意一致。
成语出处:《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尔时大梵天王即引若干眷属来奉献世尊于金婆罗华,各各顶礼佛足,退坐一面。尔时世尊即拈奉献金色婆罗华,瞬目扬眉,示诸大众,默然毋措。有迦叶破颜微笑。”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鴃:即伯劳。原为孟子讥讽楚人许行说话如鸟语。后用以讥笑操南方方言的人。
成语出处:《孟子 滕文公上》:“今也南蛮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琪、瑶:美玉。原为古人想象中仙境的花草。后也形容晶莹美丽的花草。
成语出处:王毂《梦仙谣》:“前程渐觉风光好,琪花片片粘瑶草。”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善财:原为释迦牟弟子名,后取“善”之“爱惜”意,指“爱惜钱财”。舍:施舍。指人爱惜钱财,不愿施舍于人。常用来讥讽人非常吝啬。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2回:“菩萨骂道:‘你这猴子!你便一毛也不拔,教我这善财也难舍。”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原为佛家语。指善人死后升入天堂,恶人死后堕入地狱。佛家用以劝善惩恶。后常用以比喻幸福和凄苦两种截然相反的生活境遇。
成语出处:《宋书·天竺迦毘黎国传》:“且要天堂以就善,曷若服义而蹈道;惧地狱以敕身,孰与从理以端心。”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原为道教用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脱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
成语出处:宋 葛长庚《沁园春 赠胡葆元》:“常温养,使脱胎换骨,身在云端。”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原为禅宗语;原指道无所不在。后多形容说话、做事条理清楚;道理充分;面面俱到。
成语出处:《续传灯录 慧力洞源禅师》:“方知头头皆是道,法法本圆成。”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五体:头和四肢;投地:着地。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原为古代印度最恭敬的一种致敬仪式。后比喻心悦诚服或敬佩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梁书 中天竺国传》:“今以此国君臣民庶,山川珍重,一切珍重,一切归属,五体投地,归诚大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供养:奉养。原为佛家语。指用香和花供养,是佛教的一种礼敬仪式。后比喻虔诚的敬礼。
成语出处:《金刚经》:“以诸花香,以散其处。”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挂碍:牵挂。原为佛教用语,指内心没有任何牵挂。
成语出处:唐 玄奘《般若波罗多心经》:“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这离颠倒梦想。”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原为佛教用语。佛家把色、声、香、味、触、法叫做“六尘”;说道者不为六尘所玷污;保持心地清静。形容不受坏思想、坏作风的沾染和腐蚀。也形容环境清静整洁。
成语出处:宋 张耒《腊初小雪后圃梅开》:“一尘不染香到骨,姑射仙人风露身。”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原为阴阳家术语;指把阴和阳搞错了。现比喻各种偶然的因素凑在一起而造成差错。
成语出处:明 阮大铖《燕子笺 轰报》:“摊开纸条,把解状元怎阴错阳差报。”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原为弃妇诉说原夫再娶与新欢作乐,后反其意,用作庆贺新婚之辞。形容新婚时的欢乐。
成语出处:元 关汉卿《裴度还带》第四折:“状元下马就亲,洞房花烛,燕尔新婚。”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衙官:军府的属官;屈:屈原;宋:宋玉。要以屈原、宋玉为属官。原为自夸文章好。后也用以称赞别人的文采。
成语出处:《新唐书·杜审言传》:“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归:回到;正传:本题或正题。原为旧时小说常用的套语;把话回到正题上来。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1回:“和尚一看不对头,赶紧言归正传,预备说完了好告辞。”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原为佛家语;比喻没有尘世俗念的丝毫牵挂。现形容赤身裸体。
成语出处:宋 黄庭坚《僧景宗相访寄法王航禅师》:“一丝不挂鱼脱渊,万古同归蚁旋磨。”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原为佛家语,意思是排除杂念,使心神平静。也比喻事物的精义、决窍。后指用游戏的态度对待一切。
成语出处:宋 陈岩肖《庚溪诗话》下卷:“东坡谪居齐安,时以文笔游戏三昧。”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原为佛家语,指意义深奥微妙,无法用言辞表达。后指不能通过交谈、谈判的方法解决问题。
成语出处:《缨珞经》:“言语道断,心行所灭。”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