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敌方的成语

共 45 个成语

众我寡

dí zhòng wǒ guǎ

成语解释:敌方人数多;我方人数少。多形容双方对峙;众寡悬殊。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详细解释

不意

chū dí bù yì

成语解释:指行动出于敌方意料。

成语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八章:“不如让我去,出敌不意,拦腰插一拳,也许能够把敌阵冲乱。”

详细解释

若神

liào dí ruò shén

成语解释:形容对敌方活动预料非常准确。

成语出处:《旧唐书·郭子仪传》:“故太尉、兼中书令、上柱国、汾阳郡王、尚父子仪,天降人杰,生知王佐,训师如子,料敌如神。”

详细解释

传檄可定

chuán xí kě dìng

成语解释:传:传送,传递;檄:讨敌文书;定:平定。比喻不待出兵,只要用一纸文书,就可以降服敌方。指不战而使对方归顺。

成语出处: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三卷:“传檄可定,极言敌之易破;迎刃而解,甚言事之易为。”

详细解释

摧坚获丑

cuī jiān huò chǒu

成语解释:摧坚:击溃敌精锐部队。丑:众,指敌人。挫败敌方精锐的军队,俘获敌寇。形容作战十分英勇。

成语出处:宋·曾巩《折克行彭保传官制》:“开通道途,收复贼聚,摧坚获丑,尔功居多。”

详细解释

如神

liào dí rú shén

成语解释:料:预料。形容对敌方活动预料非常准确。

成语出处:《旧唐书 郭子仪传》:“故太尉、兼中书令、上柱国、汾阳郡王、尚父子仪,天降人杰,生知王佐,训师如子,料敌如神。”

详细解释

寸土必争

cùn tǔ bì zhēng

成语解释:寸土:极小的一片土地。一点土地也不让敌方侵占;要进行争夺。形容斗争激烈尖锐和针锋相对。也作“尺寸必争”、“寸土不让”。

成语出处:《新唐书 李光弼传》:“两军相敌,尺寸必争。”

详细解释

临军对垒

lín jūn duì lěi

成语解释:临:面对;垒:军营,堡垒。面对敌方军队。指作战的场合。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万国来朝》第三折:“领将驱兵勇战敌,临军对垒惯相持。”

详细解释

犁庭扫穴

lí tíng sǎo xué

成语解释:犁平敌人的大本营,扫荡他的巢穴。比喻彻底摧毁敌方。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匈奴传下》:“固已犁其庭,扫其闾,郡县而置之。”

详细解释

为渊驱鱼

wèi yuān qū yú

成语解释:原比喻残暴的统治迫使自己一方的百姓投向敌方。现比喻不会团结人;把一些本来可以团结过来的人赶到敌对方面去。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上》:“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详细解释

折冲千里

zhé chōng qiān lǐ

成语解释:冲:古代战车;折冲:摧毁敌方的战车,指抵御敌人。指军事上进行外交谈判。

成语出处: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召类》:“夫修之于庙堂之上,而折冲乎千里之外者,其司城子罕之谓乎?”

详细解释

调虎离窠

diào hǔ lí kē

成语解释:调:调动,引诱;窠:动物的巢穴。比喻用计使敌方离开有利的地方,以便乘机行事。

成语出处:明·郭勋《英烈传》第73回:“天已大明,李文忠把大队人马,径抵应昌城外安营。此是刘军师这调虎离窠之计。”

详细解释

大举进攻

dà jǔ jìn gōng

成语解释:大举:重大的行动。大规模出兵,向敌方进攻。

成语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33回:“因吴佩孚此时目光,已从军事移到政治方面,也不大举进攻。”

详细解释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gōng qí wú bèi,chū qí bù yì

成语解释:其:敌方;意:意料。乘敌方没有防备突然攻击,行动出乎对方意外。

成语出处:春秋·齐·孙武《孙子·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详细解释

苦肉计

kǔ ròu jì

成语解释:故意伤害自己的肉体以骗取敌方信任的计策。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6卷:“我原不欲如此,但出于无奈,方走这条苦肉计。”

详细解释

偷营劫寨

tōu yíng jié zhài

成语解释:营:军营,军队驻扎的地方。劫:强夺。寨:防守用的栅栏,引申为军营。偷袭敌方的营寨。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二卷:“和尚言:‘老僧今年胆大。’先生道:‘住!贫道从来胆大,专会偷营劫寨。夺了袖中金锤,留下三千世界。’”

详细解释

闭口捕舌

bì kǒu bǔ shé

成语解释:犹言瓮中捉鳖。比喻敌方已被控制,无法逃脱。

成语出处:《晋书 张玄靓传》:“旋谓基曰:‘綝击其东,我等绝其西,不六旬,天下可定,斯闭口捕舌也。’”

详细解释

传檄而定

chuán xí ér dìng

成语解释:檄:讨敌文书;定:平定。比喻不待出兵,只要用一纸文书,就可以降服敌方,安定局势。

成语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详细解释

扼喉抚背

è hóu fǔ bèi

成语解释:抚:按,捺。掐住咽喉,按住脊背。比喻控制敌方的要害,使其丧失反抗的能力。

成语出处:隋·卢思道《为北齐檄陈文》:“巨舰高舻,顺流东指江都、寿春之域;扼喉抚背之兵,飞龙赤马,绝水南越。”

详细解释

后实先声

hòu shí xiān shēng

成语解释:声:声势。比喻先用声势挫折敌方士气,武力打击在后。

成语出处:明·陶宗仪《辍耕录·檄》:“一战乘胜而渡江,诸将列降而献土,厥角稽首,迎我前矛,后实先声,易如破竹,昭天顺人信之助,成我风行草偃之功。”

详细解释

解甲倒戈

jiě jiǎ dǎo gē

成语解释:谓敌方战士归顺,转向攻击。

成语出处:《北史·越王侗传》:“若王师一临,旧章誓睹,自应解甲倒戈,冰销叶散。”

详细解释

掠地攻城

lüè dì gōng chéng

成语解释:夺取地盘,攻战城池。形容向敌方进攻。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精忠记·应诏》:“勤王报国应无惮,掠地攻城也畏难。”

详细解释

略地攻城

lüè dì gōng chéng

成语解释:略:侵夺,强取。夺取地盘,攻战城池。指向敌方进攻。

成语出处:明·陈汝元《金莲记·焚卷》:“十万伍雄兵飞将,皆能略地攻城。”

详细解释

略地侵城

lüè dì qīn chéng

成语解释:略:侵夺,强取。夺取地盘,攻战城池。指向敌方进攻。

成语出处:唐·牛僧孺《守在四夷沦》:“夫四夷不守境,不过于略地侵城,是有败无亡也。”

详细解释

临军对阵

lín jūn duì zhèn

成语解释:临:面对。面对敌方军队。指作战的场合。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庆赏端阳》第一折:“骤马横枪武艺精,临军对阵见输赢。”

详细解释

犁庭扫闾

lí tíng sǎo lǚ

成语解释:犁平他的庭院,扫荡他的村庄。比喻彻底摧毁敌方。庭:庭院。扫:扫荡。闾:里巷的门。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匈奴传下》:“固已犁其庭,扫其闾,郡县而置之。”

详细解释

前徒倒戈

qián tú dǎo gē

成语解释:前面的部队投降敌方,反过来打自己人。

成语出处:《尚书·武成》:“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

详细解释

情见势屈

qíng xiàn shì qū

成语解释:情:真情;见:通“现”,暴露;势:形势;屈:屈曲。指军情已被敌方了解,又处在劣势的地位。

成语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今将军欲举倦罢之兵,顿之燕坚城之下,欲战恐久,力不能拔,情见势屈,旷日粮竭,而弱燕不服,齐必距境以自强也。”

详细解释

扫穴犁庭

sǎo xué lí tíng

成语解释:扫荡其居处,犁平其庭院。比喻彻底摧毁敌方。

成语出处:清·魏秀仁《花月痕》第42回:“有此机会,扫穴犁庭,指顾间事。”

详细解释

望尘奔溃

wàng chén bēn kuì

成语解释:亦作“望尘奔北”。谓只看见敌方军马扬起的尘土便奔逃溃散。形容军无斗志。

成语出处:《北史·魏纪二·太武帝》:“诸军同日皆监江,所过城邑,莫不望尘奔溃,其降附者不可胜数。”

详细解释

望风而溃

wàng fēng ér kuì

成语解释:溃:散,溃逃。刚看到敌方的影子就溃不成军。形容军旅不堪一击。

成语出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西川自唐刘辟构逆后,久无干戈,人不习战。每岁诸道差兵屯戍大渡河,蛮旗才举,望风而溃。”

详细解释

望风瓦解

wàng fēng wǎ jiě

成语解释:刚看到敌方的影子就溃不成军。形容军旅不堪一击。

成语出处:《周书·辛昂传》:“贼既不以为虞,谓有大军赴救,于是望风瓦解,郡境获宁。”

详细解释

为渊驱鱼,为丛驱爵

wèi yuān qū yú,wèi cóng qū jué

成语解释:比喻为政不善,人心涣散,使百姓投向敌方。爵,通“雀”。

成语出处:语出《孟子 离娄上》:“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晋书 段灼传》引作“为川驱鱼,为薮驱雀”。

详细解释

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wèi yuān qū yú,wèi cóng qū què

成语解释:比喻为政不善,人心涣散,使百姓投向敌方。同“为渊驱鱼,为丛驱爵”。

成语出处:清·新广东武生《黄萧养回头》:“大小文武官员,都是助纣为虐,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甚非计也。”

详细解释

悬河注火

xuán hé zhù huǒ

成语解释:谓以河水倾泻于火。比喻以强大力量去消灭敌方。

成语出处:《梁书·武帝纪》:“况拥数州之兵以诛群盗,悬河注火,奚有不灭?”

详细解释

先声后实

xiān shēng hòu shí

成语解释:声:声势;实:实力。比喻先用声势挫折敌方士气,然后交战。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

详细解释

掩其无备

yǎn qí wú bèi

成语解释:掩:掩袭;备:防备。称乘敌方毫无防备时进行突袭。

成语出处:《孙子·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详细解释

渊鱼丛爵

yuān yú cóng jué

成语解释:《孟子·离娄上》:“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后以“渊鱼丛爵”比喻为政不善,结果驱使人民投向敌方。

成语出处:《孟子·离娄上》:“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详细解释

自拔来归

zì bá lái guī

成语解释:拔:摆脱,离开。自觉离开恶劣环境,归向光明。指敌方人员投奔过来。

成语出处:《新唐书 李勣传》:“三年,自拔来归,从秦王伐东都,战有功。”

详细解释

折冲将军

zhé chōng jiāng jūn

成语解释:折冲:挫退敌方的战车。三国时魏国大将乐进的封号。指英勇无比的人。

成语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折冲将军乐进。”

详细解释

招亡纳叛

zhāo wáng nà pàn

成语解释:招引接纳敌方叛逃的人。

成语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高帝五年》:“高祖起丰、沛以来,罔罗豪桀,招亡纳叛,亦已多矣。”

详细解释

招降纳附

zhāo xiáng nà fù

成语解释:招:招引;纳:接纳;附:归附。指招引接纳敌方投降、叛变的人扩充势力。

成语出处:《元史·来阿八赤传》:“今出兵分定其地,招降纳附,勿纵士卒侵掠。”

详细解释

招降纳款

zhāo xiáng nà kuǎn

成语解释:招:招引;纳:接纳;款:投诚。指招引接纳敌方投降、叛变的人扩充势力。

成语出处:宋·何坦《西畴老人常言·明道》:“岂非招降纳款,开之以自新乎!”

详细解释

招降纳叛

zhāo xiáng nà pàn

成语解释:指招收接纳敌方投降叛变的人。现多用来形容网罗坏人;扩充力量;结党营私。

成语出处:《赖古堂名贤尺牍新钞 与卓珂月》:“辄欲奏记自通,已又念近日时刻中诸君子,所记载文籍,不啻招降纳叛,而世之附名其中者,虽不尽弭耳乞盟,然意已近之。”

详细解释

招降纳顺

zhāo xiáng nà shùn

成语解释:招:招引;纳:接纳;顺:归顺。指招引接纳敌方投降、叛变的人扩充势力。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回:“昔高祖之得天下,盖为能招降纳顺。”

详细解释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