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攻击的成语

共 50 个成语

自拔

bù gōng zì bá

成语解释:拔:攻破。不用攻击就自动破灭。形容情节、论点虚谬,经不起反驳。

成语出处:《梁书·武帝纪》:“粮食既足,士众稍多,围守两城,不攻自拔,天下之事,卧取之耳。”

详细解释

自破

bù gōng zì pò

成语解释:不用攻击;自己就破灭了。多指不正确的理论或谣言未经批驳;就露出破绽;站不住脚了。

成语出处:唐 顾德章《上中书门下及礼院详议东都太庙修废状》:“是有都立庙之言,不攻而自破矣。”

详细解释

进可以,据可以守

jìn kě yǐ gōng,jù kě yǐ shǒu

成语解释:进:前进;退:退却;据:占据。前进可以攻击,后退可以固守。比喻进攻和防守都有主动权。

成语出处:刘流《烈火金刚》第29回:“要是利用得好,那是进可以攻,据可以守,游可以击,退可以走。”

详细解释

群起而

qún qǐ ér gōng zhī

成语解释:大家都起来攻击它,反对它。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详细解释

无懈可

wú xiè kě jī

成语解释:懈:松懈;击:攻击。没有一点弱点可以让人攻击。形容十分严密;找不到一点漏洞。

成语出处:先秦 孙武《孙子 计》:“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曹操注:“击其懈怠,出其空虚。”

详细解释

十围五

shí wéi wǔ gōng

成语解释:兵力超过敌人十倍就可以包围它,超过五倍就可以攻击它。

成语出处:《孙子·谋攻》:“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

详细解释

以长

yǐ cháng gōng duǎn

成语解释:利用自己的长处去攻击别人的短处。

成语出处:

详细解释

出其不意,其不备

chū qí bù yì,gōng qí bù bèi

成语解释:原指出兵攻击对方不防备的地方。后亦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

成语出处:语出《孙子 计》:“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详细解释

其无备,出其不意

gōng qí wú bèi,chū qí bù yì

成语解释:其:敌方;意:意料。乘敌方没有防备突然攻击,行动出乎对方意外。

成语出处:春秋·齐·孙武《孙子·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详细解释

进可以,退可以守

jìn kě yǐ gōng,tuì kě yǐ shǒu

成语解释:进:前进;退:退却;守:防守,固守。前进可以攻击,后退可以固守。比喻进攻和防守都有主动权。

成语出处:明·归有光《菎山县倭寇始末书》:“凡此数事,果能断自乃心,豫有成算,则用足兵强,形势险固,人心坚励,进可以攻,退可以守。”

详细解释

首尾夹

shǒu wěi jiā gōng

成语解释:夹:从两个相反方面来的。前后两方面同时攻击。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90回:“乾佑遣将,率精骑数万,从山南转出官军之后,首尾夹攻,官军骇乱,大败而奔。”

详细解释

什围伍

shí wéi wǔ gōng

成语解释:古时兵法,谓以十敌一则围歼之,以五敌一则攻击之。

成语出处:宋·秦观《李陵论》:“古之善用兵者,虽能以寡覆众,而什围伍攻之道未尝忽焉。”

详细解释

远交近

yuǎn jiāo jìn gōng

成语解释:原指对远方国家联合;对邻近国家攻占的外交策略。后来指利用关系转较远的力量来攻击眼前对手的处世手法。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详细解释

出其不意,掩其不备

chū qí bù yì,yǎn qí bù bèi

成语解释:原指出兵攻击对方不防备的地方。后亦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

成语出处:语出《孙子 计》:“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详细解释

出其不意,其无备

chū qí bù yì,gōng qí wú bèi

成语解释:原指出兵攻击对方不防备的地方。后亦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

成语出处:语出《孙子 计》:“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详细解释

其一点,不及其余

gōng qí yī diǎn,bù jí qí yú

成语解释:对于人或事不从全面看,只是抓住一点就攻击。多指有偏见的批评。

成语出处:《新华半月刊》1959年第2期:“那些还不觉悟的人就冷眼旁观,吹毛求疵,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详细解释

群起

qún qǐ gōng jī

成语解释:很多人一起反对、指责。

成语出处:梁启超《违制论》:“若其大臣而有假制诏以为护符者耶,则举国群起而攻之。”

详细解释

势若脱兔

shì ruò tuō tù

成语解释:势:攻势。脱:脱逃。对敌人攻击的速度极快,就像脱逃的兔子奔跑那样。

成语出处:唐·陆龟蒙《杂讽》诗:“攻如饿鸱叫,势若脱兔急。”

详细解释

众口交

zhòng kǒu jiāo gōng

成语解释:交:俱,共。许多人一起用话语攻击。

成语出处:《明史·王应熊传》:“言陛下召应熊,必因其秉国之日,众口交攻,以为孤立无党,孰知其同年密契,肺腑深联。”

详细解释

避实

bì shí jī xū

成语解释:虚:空虚。避开敌人的主力所在,攻击其防御薄弱之处。

成语出处:先秦 孙武《孙子 虚实》:“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详细解释

避实就虚

bì shí jiù xū

成语解释:实:实力;就:接近;趋向;虚:空虚;虚弱。原指避开敌人的主力;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现也指办事先找容易突破的地方着手。或谈论问题回避要害。原作“避实击虚”。

成语出处:西汉 刘安《淮南子 要略》:“击危乘势以为资,清静以为常,避实就虚,若驱群羊,此所以言兵也。”

详细解释

突然袭

tū rán xí jī

成语解释:原指军事上出其不意地攻击,现多比喻突然加于别人的行动使人感到意外而难应付。

成语出处: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一章:“这个突然袭击使大林大感狼狈,面红着。”

详细解释

围魏救赵

wéi wèi jiù zhào

成语解释:指攻击敌人后方;迫使进攻的敌人撤回兵力的战术。魏、赵:战国时的国名。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0回:“曹军劫粮,曹操必然亲往;操即自出,寨心空虚,可纵兵先击曹操之寨;操闻之,必速还。此孙膑‘围魏救赵’之计也。”

详细解释

八克

bā gōng bā kè

成语解释:屡次攻击,屡次胜利。

成语出处: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一卷:“北敌势方强,娄师德八遇八克;南蛮心未服,诸葛亮七纵七擒。”

详细解释

大肆

dà sì gōng jī

成语解释:用不实或过分之辞对人大加攻击。

成语出处:

详细解释

抵瑕陷厄

dǐ xiá xiàn è

成语解释:抵:触;瑕:瑕疵,缺点;陷:攻破;厄:迫害。指攻击别人的弱点或错误。

成语出处:唐 柳宗元《答问》:“蹇浅窄僻,跳浮嚄唶,抵瑕陷厄。”

详细解释

入室操戈

rù shì cāo gē

成语解释:操:拿;戈:古代象矛的武器。到他的屋里去,拿起他的武器攻击他。比喻引用对方的论点反驳对方。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郑玄传》:“康成入吾室,操吾戈以伐我乎!”

详细解释

伐异党同

fá yì dǎng tóng

成语解释:伐:讨伐,攻击。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

成语出处:《后汉书 党锢传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怀经协术,所在雾会。至有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

详细解释

众矢之的

zhòng shǐ zhī dì

成语解释:许多箭射击的共同靶心(矢:箭;的:靶心)。比喻大家攻击的目标。

成语出处:清 谭嗣同《报贝元徽》:“今之原祸始音,必以合肥为众矢之的。”

详细解释

党同伐异

dǎng tóng fá yì

成语解释:党:原同“傥”;指偏袒;现在也指结伙;伐:攻击偏袒或聚集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排斥、攻击跟自己意见不同的人。泛指社会上成帮结派相互斗争。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党锢传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至有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守文之徒,盛于时矣。”

详细解释

捣虚批吭

dǎo xū pī háng

成语解释:乘虚攻击敌人要害。

成语出处:明 无名氏《十样锦》第三折:“这一个田穰苴立兵书有智量,这一个下齐城捣虚批吭。”

详细解释

恶意中伤

è yì zhòng shāng

成语解释:出自恶毒用心去攻击诽谤诬陷伤害别人。中伤:说坏话攻击陷害别人。

成语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利刀割肉疮犹合,恶语伤人恨不销。”

详细解释

反咬一口

fǎn yǎo yī kǒu

成语解释:原指没有抓住兽类,反而被它咬了一口。比喻遭到指责的人强词夺理反过来攻击指责他的人。

成语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9回:“拿奸拿双,拿不住双,反咬一口,就受不得了。”

详细解释

固壁清野

gù bì qīng yě

成语解释:固壁,谓加固壁垒,使敌不易攻击;清野,谓转移人口、物资,使敌无所获取。这是对付优势入侵敌人的一种策略。

成语出处:《北齐书·李浑传》:“社客(崔社客)宿将多谋,诸葛亮城各自保,固壁清野。”

详细解释

狗咬狗

gǒu yǎo gǒu

成语解释:比喻坏人之间互相攻击。

成语出处:曹禺《自己费力找到真理》:“至于潘经理与李石清的狗咬狗,应该是比较好处理的戏,只要注意让他们‘咬’得很真实就行。”

详细解释

含沙射影

hán shā shè yǐng

成语解释:相传有一种叫蜮的动物;居水中;听到人声;会含沙射人。被射中的人皮肤发疮;被射中影子的人也会生病。比喻暗中攻击或陷害人。

成语出处:晋 干宝《搜神记》第12卷:“其名曰‘蜮’,一曰‘短狐’,能含沙射人。所中者则身体筋急,头痛,发热;剧者至死。”

详细解释

讦以为直

jié yǐ wéi zhí

成语解释:讦:攻击别人短处;直:直率。揭发别人的隐私自认为坦率。形容人品奸诈虚伪。

成语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阳货》:“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详细解释

连抵其隙

lián dǐ qí xì

成语解释:连续攻击他谈话中的漏洞。

成语出处:

详细解释

明枪好躲,暗箭难防

míng qiāng hǎo duǒ,àn jiàn nán fáng

成语解释:指公开攻击容易对付,暗地陷害劫难于防备。亦作“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独角牛》:“孩儿也,一了说明枪好躲,暗箭难防。”

详细解释

明枪容易躲,暗剑最难防

míng qiāng róng yì duǒ,àn jiàn zuì nán fáng

成语解释:指公开攻击容易对付,暗地陷害劫难于防备。同“明枪容易躲,暗箭最难防”。

成语出处:明·叶宪祖《鸾鎞记·挫权》:“待我到丞相跟前去,背他一场是非,叫他明枪容易躲,暗箭最难防。”

详细解释

明枪容易躲,暗箭最难防

míng qiāng róng yì duǒ,àn jiàn zuì nán fáng

成语解释:指公开攻击容易对付,暗地陷害劫难于防备。同“明枪好躲,暗箭难防”。

成语出处:明·周楫《西湖二集·觉阇黎一念错投胎》:“‘定要废了他,教他这太子做不成……’这是:明枪容易躲,暗剑最难防。”

详细解释

泼妇骂街

pō fù mà jiē

成语解释:泼妇:泼辣凶悍的妇女。象泼妇在街上当众谩骂。多指大肆攻击、谩骂别人。

成语出处:邹韬奋《经历·新闻记者的作品》:“对政敌或争论的对方有着诚恳的礼貌,一点没有泼妇骂街的恶习气。”

详细解释

批亢捣虚

pī kàng dǎo xū

成语解释:批:用手击;亢:咽喉,比喻要害;捣:攻击;虚:空虚。比喻抓住敌人的要害乘虚而入。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博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详细解释

喷血自污

pēn xuè zì wū

成语解释:含血喷人,却先污己口。比喻本欲恶毒地污蔑、攻击他人,结果却先害了自己。

成语出处:明·张居正《答操江胡玉吾》:“窥窃虚名,而不自知先陷于大群之罪,所谓喷血以自污,求名而不得,可恶也,亦可哀也。”

详细解释

墙倒众人推

qiáng dǎo zhòng rén tuī

成语解释:墙已经倒了;大家还要再推一把。比喻当一个人失势时;大家都攻击他。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罢了!好奶奶们,‘墙倒众人推’,那赵姨娘原有些颠倒。”

详细解释

强弩之末

qiáng nǔ zhī mò

成语解释:弩:古代用机械发箭的弓;末:指箭射出后的最末一段射程时;失去了攻击力。用强劲的弓射出的箭;射程已到尽头。比喻原本强大;可现在已衰竭无力了。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韩安国传》:“强弩之末,矢不能穿鲁缟。”

详细解释

全狮搏兔

quán shī bó tù

成语解释:搏:搏斗。形容发挥巨大威力攻击弱小的目标。

成语出处:曾朴《孽海花》第24回:“他既要来螳臂当车,我何妨去全狮搏兔,给他一个下马威。”

详细解释

以讦为直

yǐ jié wéi zhí

成语解释:讦:攻击别人短处或揭发别人隐私;直:直率。用攻击别人的短处,揭发别人隐私来表达自己的直率。

成语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阳货》:“恶缴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以讦为直者。”

详细解释

以为口实

yǐ wéi kǒu shí

成语解释:口实:话柄。作为谈话的资料。指作为指责、攻击或嘲笑的话柄。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国语·楚语下》:“使无以寡君为口实。”

详细解释

引为口实

yǐn wéi kǒu shí

成语解释:口实:话柄。作为谈话的资料。指作为指责、攻击或嘲笑的话柄。

成语出处:许德珩《回忆蔡元培先生》:“北洋军阀政府对他在教育事业上力图革新,极为不满,尤其对于北京大学男女同校一节,引为口实。”

详细解释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