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祸害的成语

共 55 个成语

国误民

huò guó wù mín

成语解释:祸:祸害;误:误导,耽误。指危害国家,误导人民。

成语出处:邓小平《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精神污染的危害很大,足以祸国误民。”

详细解释

全身远

quán shēn yuǎn huò

成语解释:全:保全。保全自身,远离祸害。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9回:“把你尊翁的骸骨,遣人送到故乡,你母女自去全身远祸。”

详细解释

毫末不札,将寻斧柯

háo mò bù zhā,jiāng xún fǔ kē

成语解释:比喻祸害萌生时若不重视,酿成大患,再要消除,就很困难。

成语出处:《孔子家语 观周》:“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焰焰不灭,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终为江河;绵绵不绝,或成网罗;毫末不札,将寻斧柯。”王肃注:“札,拔也;寻,用者也。”

详细解释

殃国

yāng guó huò jiā

成语解释:殃:造祸为害。使国家家庭受到祸害。

成语出处:南朝·梁·萧衍《净业赋》:“前轮折轴,后车覆轨,殃国祸家,亡身绝祀。”

详细解释

无穷

yí huò wú qióng

成语解释:谓留下祸害没有穷尽。

成语出处:宋·张元幹《跋〈了堂先生文集〉》:“已而子婿兄弟表里祖述,遗祸无穷。”

详细解释

从天降

huò cóng tiān jiàng

成语解释:祸:祸害;灾难;降:落下来。灾祸从天上落下来。比喻意外的灾祸突然到来。

成语出处:元 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三折:“则为那窈窕娘,不招你个俊俏郎,弄出这一番祸从天降。”

详细解释

从天上来

huò cóng tiān shàng lái

成语解释:祸:祸害,灾难。比喻意外的灾祸突然到来。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正是: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陈氏见丈夫拿去,哭死在地。”

详细解释

蠹众木折,隙大墙坏

dù zhòng mù zhé,xì dà qiáng huài

成语解释:蠹:蛀虫;折:断;隙:缝隙。蛀虫多了,木头就要折断。墙缝大了就要倒。比喻为害太多,必定造成灾祸,错误不及时纠正,就会造成祸害。

成语出处:战国·卫·商鞅《商君书·修权》:“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

详细解释

误国殃民

wù guó yāng mín

成语解释:给国家人民带来祸害。

成语出处:明·杨继盛《请诛贼臣疏》:“臣观大学士严嵩,盗权窃柄,误国殃民,其天下之第一大贼乎。”

详细解释

不旋踵

huò bù xuán zhǒng

成语解释:旋踵:旋转脚跟,比喻时间极短。祸害不久就将到来。

成语出处:《北齐书 袁聿修传》:“若违忤要势,即恐祸不旋踵,虽以清白自守,犹不免请谒之累。”

详细解释

福相生

huò fú xiāng shēng

成语解释:指祸害与幸福是相互转化、相互依存的。

成语出处:《庄子·则阳》:“安危相易,祸福相生。”

详细解释

泼天大

pō tiān dà huò

成语解释:泼天:形容极大。极大的祸害。

成语出处: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九回:“那些人见已经撞下了泼天大祸,口里叫了一声不好,就舍了袁伯珍,争门夺路的奔出房间,直至大门之外,一哄而散。”

详细解释

怨府

yuàn fǔ huò tī

成语解释:怨府:怨恨集中的处所;祸梯:导致祸害的途径。指人成天沉浸在怨恨之中,成为致祸的根由。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赵世家》:“毋为怨府,毋为祸梯。”

详细解释

于人

yí huò yú rén

成语解释:把祸害转嫁到别人身上。

成语出处:清·无名氏《刘公案》第21回:“移祸于人,此井又是官井,真真的这个囚徒行事古怪!”

详细解释

遭倾遇

zāo qīng yù huò

成语解释:遭逢危亡之世而遇祸害。

成语出处:《楚辞·刘向〈九叹·远逝〉》:“遭倾遇祸,不可救兮,长吟永欷,涕究究兮。”王逸注:“言己遭倾危之世而遇患祸,不可复救,故长叹歔欷而涕滂流,不可止也。”

详细解释

就利

wéi hài jiù lì

成语解释:避开祸害,追求利益。

成语出处:《吴子·图国》:“谋者,所以违害就利,要者,所以保业守成。”

详细解释

与民除

yǔ hǔ chú hài

成语解释:替百姓除祸害。

成语出处:汉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丞相衔奉国威,为民除害,元恶大憝,心当枭夷。”

详细解释

全身

yuǎn hài quán shēn

成语解释:保全自身,远离祸害。

成语出处:《梁书·袁昂传》:“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

详细解释

被灾蒙

bèi zāi méng huò

成语解释:被:遭,受;蒙:受。比喻遭受到灾难和祸害。

成语出处:东汉·王充《论衡·命义篇》:“人命有长短,时有盛衰,衰则疾病,被灾蒙祸之验也。”

详细解释

恶积

è jī huò yíng

成语解释:罪恶成堆,祸害满贯。形容罪大恶极。

成语出处: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北虏僭盗中原,多历年所,恶积祸盈,理至燋烂。”

详细解释

潜身远

qián shēn yuǎn huò

成语解释:潜:深藏。隐藏起来远避祸害。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6回:“再让她就妙手空空儿一般报了仇,竟有那本领潜身远祸,她又是女孩儿家,难道还披发入山不成?”

详细解释

病民

bìng mín hài guó

成语解释:病:损坏,祸害。害人民、害国家。

成语出处:清 严复《救亡决论》:“从未问津,致一是云为,自亏自损,病民害国,暗不自知。”

详细解释

除邪去

chú xié qù hài

成语解释:邪:邪恶。铲除邪恶,去掉祸害。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谢金吾》第四折:“长国姑除邪去害,保忠良重镇关津。”

详细解释

鬼瞰其室

guǐ kàn qí shì

成语解释:谓鬼神窥望显达富贵人家,将祸害其满盈之志。

成语出处:《文选·扬雄〈解嘲〉》:“高明之家,鬼瞰其室。”李善注引李奇曰:“鬼神害盈而福谦。”刘良注:“是知高明富贵之家,鬼神窥望其室,将害其满盈之志矣。”

详细解释

为民除

wèi mín chú hài

成语解释:替老百姓铲除祸害。为:替;给。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秦宓传》:“禹疏江决河,东注于海,为民除害,生民已来功莫先者。”

详细解释

避凶趋吉

bì xiōng qū jí

成语解释:避:避开;趋:奔赴。指避开祸害而趋向吉利。

成语出处:宋 王观国《学林 祠卜》:“以此知曾参不入胜母,汉祖不留柏人,避凶趋吉,所不可废。”

详细解释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chéng mén shī huǒ,yāng jí chí yú

成语解释:城门失火,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鱼也死了。比喻因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

成语出处:北齐 杜弼《为东魏檄蜀文》:“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详细解释

池鱼遭殃

chí yú zāo yāng

成语解释:比喻因牵连而遭到的祸害。

成语出处:清·孙雨林《皖江血》上卷:“党祸起中江,正士寒心,连袂长往,俺事外人也池鱼遭殃。”

详细解释

杜绝后患

dù jué hòu huàn

成语解释:杜绝:堵塞、断绝;患:祸害、祸患。指彻底消除以后可能产生的祸患。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平妖传》第四十回:“那安放白玉炉的山峰崩将下来,恰好堵了洞门。雾幙白玉炉仍收回天上,从此白云洞再无人到。此是玉帝杜绝后患之意。”

详细解释

防患于未然

fáng huàn yú wèi rán

成语解释:患:灾祸;未然:没有这样,指尚未形成。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

成语出处:《周易 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乐府诗集 君子行》:“君子防未然。”

详细解释

功不补患

gōng bù bǔ huàn

成语解释:功:功绩;患:祸害,灾难。指取得的功绩还抵不过带来的祸患。

成语出处:唐·李华《吊古战场文》:“汉击匈奴,虽得阴山,枕骸遍野,功不补患。”

详细解释

欺君误国

qī jūn wù guó

成语解释:欺骗君主,祸害国家。

成语出处:明 陆采《明珠记 奸谋》:“刘震这厮索强,前日弹我欺君误国,要将枭首示众。”

详细解释

言出患入

yán chū huàn rù

成语解释:患:祸害,灾难。话一出口,患祸就随之进入。

成语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90卷:“言出患入,言失身亡,故圣人当言而惧,发言而忧,常如临危履冰,以大居小,以富居贫。”

详细解释

殃及池鱼

yāng jí chí yú

成语解释:比喻无缘无故地遭受祸害。

成语出处: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必己》:“宋桓司马有宝珠,抵罪出亡,王使人问珠之所在,曰:‘投之池中。’于是竭池而求之,无得,鱼死焉。此言祸福之相及也。”

详细解释

病民蛊国

bìng mín gǔ guó

成语解释:病:损坏,祸害;蛊:相传为人工培养的毒虫,引伸为毒害。害人民、害国家。

成语出处:明·天然痴叟《石点头·贪婪汉六院卖风流》:“昔刘晏桑弘羊,利尽缁铢,而未尝病国病民,后世犹说其聚敛。”

详细解释

祛蠹除奸

qū dù chú jiān

成语解释:驱除祸害,消除奸佞。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6卷:“且说李御史到了福建,巡历地方,祛蠹除奸,雷厉风行,且是做得利害。”

详细解释

为民除患

wèi mín chú huàn

成语解释:为:替。替老百姓铲除祸害。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彧《与诸方镇及诸大臣诏》:“为民除患,兄弟无复多人,弥应思吊不咸,益相亲信。”

详细解释

养痈遗患

yǎng yōng yí huàn

成语解释:痈:毒疮;患:祸害。生了毒疮不去医治;给自己酿成祸害。比喻对坏人、坏事姑息宽容;结果自己遭殃。也作“养痈遗害”、“养痈成患”。

成语出处: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槐西杂志一》:“博善化之虚名,溃败决裂乃至此,养痈贻患,我之谓也夫。”

详细解释

避凶就吉

bì xiōng jiù jí

成语解释:避:避开;就:趋。指避开祸害而趋向吉利。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6回:“主公宜避凶就吉,不可轻举妄动。”

详细解释

池鱼之殃

chí yú zhī yāng

成语解释:比喻因牵连而无端遭到的祸害。

成语出处:《剪灯新话 三山福地传》:“汝宜择地而居,否则恐预池鱼之殃。”

详细解释

独夫民贼

dú fū mín zéi

成语解释:独夫: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暴君;民贼:祸害人民的人。残暴无道、祸害人民的反动统治头子。

成语出处:《尚书 泰誓下》:“独夫受,洪惟作威,乃汝世仇。”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

详细解释

豪厘不伐,将用斧柯

háo lí bù fá,jiāng yòng fǔ kē

成语解释:豪,通“毫”。比喻祸害初萌生时若不加重视,酿成大患后再要消除,就很困难。

成语出处:《史记 苏秦列传》:“《周书》曰:‘绵绵不绝,蔓蔓奈何?豪厘不伐,将用斧柯,前虑不定,将有大患,将奈之何?’”

详细解释

豪末不掇,将成斧柯

háo mò bù duō,jiāng chéng fǔ kē

成语解释:豪,通“毫”。比喻祸害初萌生时若不加重视,酿成大患后再要消除,就很困难。

成语出处:《逸周书 观周》:“绵绵不绝,蔓蔓奈何?豪末不掇,将成斧柯。”孔晁注:“此言防患在微也。”

详细解释

求益反损

qiú yì fǎn sǔn

成语解释:为了得到好处,反而招来祸害。

成语出处:宋·魏庆之《诗人玉屑·诗趣》:“不唯坏此一句,并下句亦减气味,所谓求益反损。”

详细解释

摄魄钩魂

shè pò gōu hún

成语解释:摄:收取。旧时传说,妖魔鬼怪或某种迷信邪术,能钩取人的魂魄,来祸害人。

成语出处:明·朱权《冲漠人》第二折:“你三个自今日,当远离,再休要咏月吟风,摄魄钩魂,把人狐魅。”

详细解释

池鱼林木

shi yú lín mù

成语解释:比喻无辜而受连累,遭祸害。

成语出处:《淮南子·说山训》:“楚王亡其猿,而林木为之残;宋君亡其珠,池中鱼为之殚。”

详细解释

悮国欺君

wù guó qī jūn

成语解释:悮:耽误;欺:欺骗。欺骗君王,祸害国家。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八卷:“假如有一等做官的,悮国欺君,侵剥百姓,虽然官高禄厚,难道不是大盗?”

详细解释

隙大墙坏

xì dà qiáng huài

成语解释:墙缝大了就要倒。比喻错误不及时纠正,就会造成祸害。

成语出处:《商君书·修权》:“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

详细解释

心腹之患

xīn fù zhī huàn

成语解释:比喻隐藏在内部的严重祸害。心腹:这里指内部;患:祸害。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陈蕃传》:“今寇贼在处,四支之疾;内政不理,心腹之患。”

详细解释

癣疥之疾

xuǎn jiè zhī jí

成语解释:形容无关紧要的小毛病。也比喻容易解决的小问题或为害尚轻的小祸害。

成语出处: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直谏》:“夫齐之于吴也,疥癣之病也。”

详细解释

养痈成患

yǎng yōng chéng huàn

成语解释:留着毒疮不去医治,就会成为后患。比喻纵容包庇坏人坏事,结果会遭受祸害。

成语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7回:“真是养痈成患,将来他的羽翼越多,越难动手哩。”

详细解释

养痈贻患

yǎng yōng yí huàn

成语解释:痈:毒疮;患:祸害。留着毒疮不去医治,就会成为后患。比喻纵容姑息坏人坏事,结果自己遭殃。

成语出处: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槐西杂志一》:“博善化之虚名,溃败决裂乃至此。养痈贻患,我之谓也夫!”

详细解释

养痈自患

yǎng yōng zì huàn

成语解释:痈:毒疮;患:祸害。留着毒疮不去医治,就会成为后患。比喻纵容包庇坏人坏事,结果会遭受祸害。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85回:“不意姜尚作难肆横,竟克朕之四关也。今不早治,是养痈自患也。”

详细解释

养痈致患

yǎng yōng zhì huàn

成语解释:痈:毒疮;患:祸害。留着毒疮不去医治,就会成为后患。比喻纵容包庇坏人坏事,结果会遭受祸害。

成语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45回:“昔人云:‘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养痈致患’,猝然一发,势若燎原矣。”

详细解释

凿破浑沌

záo pò hùn dùn

成语解释:浑沌:传说中的中央之帝。指违反自然,致成祸害。也指开通耳目,增长人的知识。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应帝王》:“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是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详细解释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