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故土:出生地,或过去住过的地方,这里指故乡、祖国。难于离开故乡的土地。形容对家乡或祖国有无限的眷恋之情。
成语出处:李晓明《平原枪声》:“俗话说:‘故土难离’。”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古代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的泥土授予被封的人,象征授予土地和权力。
成语出处:《尚书 禹贡》:“厥贡惟土五色。”孔颖达疏:“王者封五色土以为社,若封建诸侯则各割其方色土与之,使归国立社……四方各依其方色皆以黄土覆之,其割土与之时,苴以白茅,用白茅裹土与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寸、尺:比喻很少。形容极少的土地。
成语出处:曾朴《孽海花》第13回:“我得了这图,一来可以整理整理国界,叫外人不能占踞我国的寸土尺地,也不枉皇上差我出洋一番。”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裂:分开;茅:草名,白茅。古代帝王分封土地、建立诸侯。
成语出处:宋·叶适《任子》:“古者裂地分茅以报人臣之有功,使其子孙嗣之,所以酬祖宗,垂后裔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毛:指地面所生之谷物;贱:踩。原意是吃的食物和居住的土地都是国君所有。封建官吏用以表示感戴君主的恩德。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七年》:“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谓受封为诸侯。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社坛上的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土地和权力,称为“列土分茅”。
成语出处:元·郑光祖《三战吕布》第一折:“军前累立功劳大,列土分茅受大封。”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乡土:家乡,故土。难于离开故乡的土地。形容对家乡或祖国有无限的眷恋之情。
成语出处:战国·郑·列御寇《列子·天瑞》:“有人去乡土,离六亲。”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寸土:极小的一片土地。一点土地也不让敌方侵占;要进行争夺。形容斗争激烈尖锐和针锋相对。也作“尺寸必争”、“寸土不让”。
成语出处:《新唐书 李光弼传》:“两军相敌,尺寸必争。”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谓分封侯位和土地。
成语出处:唐·张说《延州豆卢使君万泉县主薛氏神道碑》:“大圣大后,炼石补天,有王母之神器;分茅列土,启弄孙之美色。”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土地广阔,人民众多。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天府:天然的仓库。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区。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土地崩裂,山岭倒塌。多形容巨大变故。
成语出处:唐 李白《蜀道难》:“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土地广阔,人民众多。
成语出处: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国虽然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国家,虽然是一个地广人众、历史悠久而富于革命传统和优秀遗产的国家。”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肥沃的土地。
成语出处: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在这个广大的领土之上,有广大的肥田沃地,给我们以衣食之源。”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天府:天生的仓库;国:地区。原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区。后专指四川。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一》:“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一寸土地也不让人。
成语出处: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把社会主义国家巩固起来,寸土不让。”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喻土地收益极高,极其贵重。
成语出处:清·杨懋建《帝城花样·纫芗传》:“当万葩竞秀时,培植妙卉,寸土尺金,顾令此无足重轻之小草,蔓延庭阶,大是恨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列:同“裂”;封疆:划定疆界。帝王将土地分封给大臣。
成语出处:《汉书·谷永传》:“方制海内非为王子,列土封疆非为诸候,皆以为民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水土:指地方,引申为自然环境。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8卷:“大抵此症,起于饮食失调,兼之水土不伏,食积于小腹之中,凝滞不消,遂至生热,升至胸中,便觉饥饿。”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一抔:一捧。一捧黄土。借指坟墓。现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没落、渺小的反动势力。
成语出处:司马迁《史记 张释之冯唐列传》:“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胙:赐;分茅: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仪式。指分封爵位和土地。
成语出处:明·王錂《春芜记》:“分茅胙土,赖周天子宠缓;右佛左萦,凭项庄王余烈。”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寸草:一点儿草;生:生长。①形容土地贫瘠;连一点儿草都不长。②亦形容灾情严重。
成语出处: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若是果有冤枉,着你楚州三年不雨,寸草不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肥美的土地或肥沃富饶的地区。
成语出处:汉·贾谊《过秦论》:“东割膏腴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攻:攻打,进攻;徇地:夺占土地。攻打城市,掠夺土地。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盆子传》:“樊崇等以困穷为寇,无攻城徇地之计。”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不食:不生产粮食。指不能耕种的土地。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上》:“我死则择不食之地而葬我焉。”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广:宽阔;稀:稀少。指土地广大,人烟稀少。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下》:“习俗颇殊,地广民稀。”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肤寸:古代长度单位,1肤=4寸。指面积狭小的土地。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肤寸之地无得者,岂齐不欲地哉?形弗能有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攻:攻打,进攻。攻打城市,掠夺土地。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7回:“那二十四员番将,又必各有跟随的番汉军士,共计当有万余人,行动与攻城夺地者何异!”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河流湖泊交错;土地肥沃;盛产鱼米的富庶地方。也作“鱼米之地”。
成语出处:唐 王睃《清移突厥降人于南中安置疏》:“谄以缯帛之利,示以麋鹿之饶,说其鱼米之乡,陈其畜牧之地。”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一小块土地和天空。
成语出处:唐·杜甫《洗兵马》:“寸地尽天皆入贡,奇祥异端争来送。”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尽:全部;利:利益。指土地等自然环境充分发挥作用。
成语出处:孙中山《上李鸿章书》:“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略:掠夺。攻打城市,掠夺土地。
成语出处:西汉 刘安《淮南子 兵略训》:“攻城略地,莫不降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割让土地,臣服于对方。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游酆都胡母迪吟诗》:“若放我南归,愿为金邦细作,饶幸一朝得志,必当主持和议,使南朝割地称臣。”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割让土地,求得和平。
成语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故不如亟割地求和,以疑天下,而慰秦之心。”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膏腴:土地肥沃;壤:土地。指土地肥沃富饶的地区。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东据城皋之险,割膏腴之壤。”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谓土地相似,力量相当。
成语出处:章炳麟《封建考》:“故文武可以王,而桓文终于伯;由周兵革缮完,欲兼并之固难也。地丑力敌,不日寻干戈不已。”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土地瘠薄,人民贫穷。
成语出处:清·刘大櫆《送黟令孙君改任凤阳序》:“先时地瘠民贫,催科愈烦,而逋负愈积,逋久不偿,视为固然。”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土地灌溉及排水情况良好,不论天旱或多雨,都能得到好收成。泛指获利有保证的事情。
成语出处:浩然《艳阳天》第97章:“有了扬水站,起码有一半地水浇了,就是说,往后要有一半地旱涝保收。”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在实行农业集体化以后留给农民个人经营的少量土地。比喻自己的私人空间。
成语出处: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5)社员的自留地应有多少;(6)社员的成份问题;等等。”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谓土地肥沃,水沟纵横。
成语出处:明·何景明《沱西别业记》:“始吾游沱西,见其地膏场绣浍,可以稼穑。”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耕者:种地的农民。指让农民获得自己的土地。
成语出处:宋庆龄《关于促成组织联合政府并呼吁美国人民制止他们的政府在军事上援助国民党的声明》:“‘耕者有其田’,是孙中山的政纲。”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每日每月割让土地。形容一味割地求和。
成语出处:宋·苏洵《六国论》:“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旧时标志土地界域的用语。表示四面八方所到之处及通往的道路。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5回:“安营既毕,便画四至八道地理形状图本来我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肥沃的土地极为宽广。
成语出处:《汉书·张良传》:“夫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原隰:广平低湿的地方;衍沃:土地平坦而肥美。平坦低湿而肥美的土地。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国语·周语》:“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社:古时指土地神及其庙宇。以城墙为凭借的狐狸;以土地庙为依托的老鼠。比喻仗势作恶的小人。
成语出处:《晋书 谢鲲传》:“对曰:‘隗诚始祸,然城狐社鼠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肝胆:比喻关系密切;楚越:春秋时两个诸侯国,虽土地相连,但关系不好。比喻有着密切关系的双方,变得互不关心或互相敌对。
成语出处:庄周《庄子 德充符》:“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鲸吞:像鲸一样吞食;据:盘踞。像鲸鱼和老虎一样穷凶极恶地吞食与占据猎物。比喻吞并土地和财物。
成语出处:《旧唐书·萧铣等传论》:“自隋朝维绝,宇县瓜分,小则鼠窃狗偷,大则鲸吞虎据。”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像鲸鱼和老虎一样吞食。多比喻吞并土地财物。
成语出处:宋·范仲淹《上执政书》:“前代乱离,鲸吞虎噬,无卜世卜年之意,故斯道久缺,反为不急之务。”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坎坷:土地、道路高高低低。道路高低不平。引申为前进道路上有很多困难。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扬雄传》:“岁南巢之歇坷兮,易豳、歧之夷平。”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偏安:偷安;隅:角落。在残存的一片土地上苟且偷安。
成语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47回:“赖尔岳飞竭力勤王,尽心捍御,得以偏安一隅。”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诗·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朱熹集传:“鹊善为巢,其巢最为完固。鸠性拙不能为巢,或有居鹊之成巢者。”本喻女子出嫁,住在夫家。后以“鹊巢鸠居”比喻强占别人的房屋、土地、妻室等。
成语出处:《诗·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朱熹集传:“鹊善为巢,其巢最为完固。鸠性拙不能为巢,或有居鹊之成巢者。”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残破的山河。多形容亡国后的或经过变乱后的土地景物。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来的事物。
成语出处:唐 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残破的山河。多形容亡国后的或经过变乱后的土地景物。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来的事物。
成语出处:清·孙雨林《皖江血·定计》:“收回那十八省剩山残水,洗尽这二百年藏污纳垢。”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霄:云霄,也指天。壤:土地。天和地般不同。形容差别很大。亦作“霄壤之别”。
成语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醉吟先生》:“善恶智愚,相背绝远,何啻霄壤之殊。”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