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浑然:完整不可分。融合成为一个难以分割的整体。
成语出处:《二程遗书》第二卷上:“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把零散的部分集中为一个整体。
成语出处: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第四章:“集中使用兵力,即所谓‘化零为整’的办法,多半是在敌人进攻之时为了消灭敌人而采取的。”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把一个整体分成许多零散部分。
成语出处:郭沫若《洪波曲》第四章:“上海成为孤岛之后,他们化整为零,装着难民的孩子逃了出来。”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一体:一个整体;同心:齐心。比喻关系密切,共同一心。
成语出处:《仪礼·丧服》:“父子一体也,夫妻一体也,昆弟一体也。”《周易·系辞上》:“二人凡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囫囵:完整的,整个儿的。一个整体中的一部分。指只听懂或理解了其中的大概意思。
成语出处:毕方《千重浪》第十章:“(邢连成)这才囫囵半片地听出点意思。”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大体:大局,整体利益。不懂得从大局考虑。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袁绍传》:“袁绍不达大体。”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识:懂得;大体:重要的道理;关系全局的道理。指不能认清大局;不懂得做事、处理问题从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
成语出处:《宋书 南郡王义宣传》:“尝献世祖酒,先自酌饮,封送所馀,其不识大体如此。”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从整体的利益着想,使不受损害。
成语出处: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我们相信,我们的人民是顾大局、识大体、守纪律的。”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顾全:顾及;使不受损害;大局:全盘或整体;多指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一切言论、行动都要从全局出发;不使受到损害。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4回:“总求大人格外赏他们个体面,堵堵他们的嘴。这是卑职顾全大局的意思。”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融合为整体。比喻几种事物关系密切;配合自然;如同一个整体。
成语出处:先秦 管仲《管子 七法》:“有一体之治,故能出号令,明宪法矣。”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比喻三个人、三件事或三个方面联成一个整体。
成语出处:毛泽东《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为什么提出‘巩固和平’、‘争取民主’、‘实现抗战’这样三位一体的口号?”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谓远近犹如一个整体。形容协调统一。
成语出处: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遐迩一体,中外褆福,不亦康乎?”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覆:翻倒。翻倒的鸟窝里不会有完好的卵。比喻灭门大祸,无一幸免。又比喻整体毁灭,个体也不能幸存。
成语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详细解释
yī zhǐ bì mù,bù jiàn tài shān 成语解释:蔽:遮盖;泰山:山名。一根手指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成语出处:谢觉哉《关于独立思考》:“至于全体的事,不管好处多大,总是‘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详细解释
zhǐ jiàn shù mù,bù jiàn sēn lín 成语解释:比喻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或全部。
成语出处:毛泽东《矛盾论 矛盾的特殊性》:“或者叫做只看见局部,不看见全体,只看见树木,不看见森林。”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为自己所在的小单位打算而不顾整体利益的思想作风。
成语出处: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六)本位主义,一切只知道为四军打算,不知道武装地方群众是红军的重要任务之一。”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比喻灭门之祸,无一得免。亦以喻整体被毁,其中的个别也不可能幸存。
成语出处:见“巢倾卵破”。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鸟巢倒了,卵也会打碎。比喻整体被毁,其中的个别也不能幸免。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孔融传》:“左右问父被捕为何不起,答曰:‘安有巢毁而卵不破乎?’”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着眼:观察。指从整体;长远或大的方面观察;考虑。
成语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只感念姑娘救了自己的儿子,延了安家的宗祀,大处着眼,便不忍吹求到此。”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覆:翻倒。巢:鸟窝。毁:破坏。卵:蛋。翻倒了鸟窝,打破了鸟蛋。比喻整体毁灭了,各部分都不复存在。亦作“覆巢破卵”、“覆巢倾卵”、“覆巢无完卵”。
成语出处: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应同》:“夫覆巢毁卵,则凤凰不至。”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将两者合为一个整体。
成语出处:清 袁枚《新齐谐 佟觭角》:“一人劈面来,急走如飞,势甚猛,傅不及避,两胸相撞,竟与己身合二为一。”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画龙之后再点上眼睛。比喻在关键地方简明扼要地点明要旨;使内容生动传神。也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
成语出处: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裘:皮衣;羔:指小羊皮。狐皮衣服,羔皮袖子。比喻整体尚好,略有缺点。
成语出处: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四年》:“余不说初矣,余狐裘而羔袖。”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自然形成的整体,没有斧凿的痕迹。
成语出处: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胡笳十八拍》混然天成,绝无痕迹,如蔡文姬肝肺间流出。”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原指绘画时小心地画出了细微而无关紧要之处,却忽略了整体面貌。后用以比喻注意了小处而忽略了大处。
成语出处:《淮南子·说林训》:“画者谨毛而失貌。”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蠡:瓢;管:竹管;窥:人小孔缝隙里观看。用瓢来量大海,从竹管的小孔看天空。比喻见识片面狭窄,看不到事物的整体。
成语出处:《汉书·东方朔传》:“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筳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网之一孔。比喻局部在整体中才能起其作用;脱离了整体,局部便不起作用。
成语出处:《淮南子 说山训》:“有鸟将来,张罗而待之,得鸟者罗之一目也。今非昔比为一目之罗,则无时得鸟矣。”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支离:分散。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成整体。
成语出处:朱自清《比兴》:“一类可以说是毛、郑的影响,不过破碎支离,变本加厉。”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上面下面,往上往下,上级和下级,泛指单位的整体。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3回:“今夜又该我们两个捕猎,和十数个乡夫在此,上上下下,放了窝弓药箭等他。”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见解片面,不能看到事物整体的人。
成语出处: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志雅堂杂抄》:“此书成于元代,道学之风甚盛,而能为是言,此是非之公也。近世一目之士,动以诋斥宋儒为莫逭之罪,亦愚甚矣。”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
成语出处:老舍《赵子曰》:“这样的事实不能算他的重要建设,可是以小见大,这几件小事不是没有完全了解新思潮的意义的人们所能办到的。”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
成语出处:李欣《老生常谈·编村史》:“作自我教育的‘村史’,这却是破天荒的创造。联想所及,由小见大。”
详细解释
yī yè bì mù,bù jiàn tài shān 成语解释:蔽:遮挡;泰山:山名。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成语出处:《鹗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
详细解释
yī yè zhàng mù,bù jiàn tài shān 成语解释:蔽:遮。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成语出处:《鹗冠子 天则》:“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支离:分散。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成整体。
成语出处:明·朱国祯《涌幢小品·为学两端》:“近时为学不过两端,一则径趋简约,脱略过高;一则专务外驰,支离繁碎。”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斩掉头部,除去尾部。指将整体分割。也指剩下中间部分。
成语出处:叶剑英《伟大的战略决战》:“由于我军执行了上述方针,华北敌人即被我军斩头去尾,一截一截地被各个歼灭。”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