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激扬:振奋昂扬。精神振奋,意气昂扬。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
成语出处:《周书·韦孝宽传》:“孝宽慷慨激扬,略无顾意,士卒莫不激励,人有死难之心。”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慷慨:充满正气;情绪激动。激昂:振奋昂扬。形容精神振奋;意气昂扬。
成语出处:唐 柳宗元《柳先生集 卷三十六 上权德舆补阙温卷决进退启》:“今将慷慨激昂,奋攘布衣,纵谈作者之筵,曳裾名卿之门。”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情绪激动,精神昂扬。
成语出处:清·邵长蘅《侯方域魏禧传》:“[魏禧]其为文主识议,凌厉雄健,不屑屑抚拟如世之貎似大家者,遇忠孝节烈事,则益感慨激昂,摹画淋漓。”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慷慨:意气激昂;情绪激动;陈:述说。意气昂扬;情绪激动地陈述自己的观点见解。也作“慷慨陈义”。
成语出处:宋 陆九渊《荆国文公祠堂记》:“则畴昔从容问学,慷慨陈义,而诸君子之所深与者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大家的情绪都很激动和高昂
成语出处:林语堂《买鸟》:“假使我有一天须现身在群情激昂的公众之前,想要消除一群恨我入骨欲得我而甘心的中国民众的怒气的时候,应该怎么办了。”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心里像浪潮翻腾。形容心情十分激动;不能平静。澎湃:波浪互相撞击。
成语出处:臧克家《得识郭老五十年》:“字里行间,有一种高亢的声音在呼喊,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在撼人,有一种呼风唤雨的革命精神和雄壮气魄使得你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慷慨:意气激昂,情绪激动。赴义:为正义而死。指大义凛然地为正义献身。
成语出处:明·朱鼎《玉镜台记·王敦反》:“大丈夫当慷慨赴义,何用悲为!”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行动之前心情激动;情绪高昂;急不可待。
成语出处:元 关汉卿《单刀会》第二折:“不是我十分强,硬主张,但题起厮杀呵,摩拳擦掌。”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不知道怎幺办好,形容激动得不知怎幺办。亦作“莫知所谓”。
成语出处:《晋书·王廙传》:“是时温将废海西公,百僚震栗,温亦色动,莫知所为。”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髯:颊旁的胡须。眉毛扬起,髯须舞动。神情激动兴奋的样子。
成语出处: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辨误》:“徐禧无学术而口辩,扬眉奋髯,足以动人主意。”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已:停止。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
成语出处:唐 卢照邻《寄裴舍人书》:“因泣下交颐,不能自已。”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云:说。不知道说的是什么。形容感情激动;语无伦次。也指说话颠三倒四。
成语出处: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易激动,遇事保持不了冷静镇定。
成语出处:老舍《正红旗下》:“作了这么多年的官儿,还是沉不住气呀!”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扼:握住;抓住。握着手腕发出叹息的声音。形容十分激动地发出长叹的情态。
成语出处:晋 王隐《晋书 刘锟传》:“臣所以泣血宵呤扼腕长叹者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①形容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样子。②激动、气愤的样子。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但题起厮杀呵磨拳擦掌,排戈甲,列旗枪,各分战场。”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二折:“俺可也磨拳擦掌,行行里按不住莽撞心头气。”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禁:抑制。感情激动;无法抑制自己。
成语出处:南朝 梁 刘遵《七夕穿针》诗:“步月如有意,情来不自禁。”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人情绪高昂;激动不已。
成语出处:茅盾《子夜》九:“她是怎样地受感动,怎样地热血沸腾。”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①无所不可,都能做到。②犹言不知如何是好。形容情绪激动至极。
成语出处:唐·元稹《唐杜工部员外郎杜君墓志铭》:“苟以为能所不能,无可不可,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心里像有小鹿在撞击。形容惊慌或激动时心跳剧烈。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一回:“王庆看到好处,不觉心头撞鹿,骨软筋麻,好便似雪狮子向火,霎时间酥了半边。”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因忌妒而异常激动,心神错乱或狂乱。
成语出处:沈从文《元宵》:“到妒火中烧时他是完全不为自己设想也不为女人幸福设想,只想等待那机会一到,就将成为恋爱的人。”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眶:眼的四周。指眼泪无法控制地从眼里流出。形容心情非常激动或悲痛。
成语出处:茅盾《子夜》六:“两粒大泪珠终于夺眶而出,掉在他的手上。”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耳朵和面部都红了。形容过于用力、情绪激动或羞愧时的脸色。
成语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61回:“忽见禁子走来,轻轻的向倪完耳边说了几句。倪完吃了一惊,不觉耳红面赤。”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用手握腕,长声叹息。形容情绪激动的神态。
成语出处:《晋书·刘琨传》:“臣所以泣血宵吟,扼腕长叹者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扼腕:用手握腕;嗟:感叹。用手握腕,长声叹息。形容情绪激动发出叹息的神态
成语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01回:“于是吏民俱困,都累得扼腕兴嗟,愁眉百结了。”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奋袂:挥袖;攘襟:撩起衣襟。挥袖攘襟站起。形容愤恨或激动。
成语出处:晋·刘伶《酒德颂》:“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襟,怒目切齿。”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十分激动。
成语出处:孔厥《新儿女英雄续传》:“红脸赤颈的宋旺也嚷嚷:他不是汉奸的家属,一直在仗势欺人吗!”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用浮夸的言行使世人兴奋激动,博取虚名。
成语出处:宋·陆游《除宝谟阁待制谢表》:“窃慕隐居求志之风,尤耻哗世取名之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欢乐振奋,感情激动。
成语出处:清·王夫之《读通鉴论·三国》:“故因名以劝实,因文以全质,而天下欢忻鼓舞于敦实崇质之中。”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与“慷慨”意思相同,指充满正气,情绪激动。“当以”无实际意义。
成语出处:汉·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人情绪激动,声音脸色都很严厉的样子。
成语出处: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九卷:“言人之非,嗔目扼腕,疾言喷喷,口沸目赤。”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感情激动或害羞的样子。
成语出处:萧殷《桃子又熟了》:“没有等翻译同志把所有的问题都提出来,那个美国人竟脸红耳赤地吼起来。”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纵横:泪流满面的样子。老人泪流满面。形容极度悲伤或激动。
成语出处:唐·杜甫《羌村三首》:“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群众的情绪异常激动,平静不下来。
成语出处: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忽遘此变,群情鼎沸,副总统及各督军、省长,驰电督责。”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激动的眼泪充满了眼眶。
成语出处:姚雪垠《李自成》:“崇祯继续向祖宗祷告,满怀凄怆,热泪盈眶,几乎忍不住要在祖宗前痛哭一场。”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攘袂:捋起衣袖;切齿:咬紧牙齿。形容十分愤怒或激动的样子。
成语出处:宋·秦观《进策·边防》:“吏士攘袂切齿,皆欲犁其庭而扫其闾。”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耸:引起注意;使人吃惊。指故意夸大事实或作过于激动的表情;使人听到或看了感到震惊。
成语出处:清 恽敬《杂记》:“豫章大镇,或书有不可达者,故托辞为此;抑为州将者,以此耸人听闻,豫绝系援,皆未可知。”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俱:全;都。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指人对不满的事表现得非常愤慨激动。
成语出处:《晋书 明帝纪》:“大会百官而问温峤曰:‘皇太子何以德称?’声色俱厉,必欲使有言。”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为情感所激动,指神智不能由自己控制。
成语出处: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 张协贫女团圆》:“张协本意无心娶你,在穷途身自不由己。况天寒举目又无亲,乱与伊家相娶。”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高举拳头,卷起衣袖。表示心情激动。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七:“行酒之间,说着许多豪杰勾当,掀拳裸袖,只恨相见之晚。”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成语出处:茅盾《严霜下的梦》:“我听见女子的歇斯底里的喊叫,我仿佛看见许多狼,张开了锯样的尖嘴,在撕碎美丽的身体。”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眼中饱含泪水。形容人十分激动或悲痛。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5卷:“且说那妇人见了丈夫,眼泪汪汪,入去大相国寺里烧了香出来。”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