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矫:强劲。强劲得像惊龙一样。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
成语出处:《晋书 王羲之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①喻山势雄壮蜿蜒。指王者的气象。②喻书法笔势飞动貌。
成语出处:后晋·沈昫《旧唐书·玄宗纪》:“初,上皇亲拜五陵,至桥陵,见金粟山有龙盘凤翥之势。”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鸾:传说中像凤凰的鸟;回:旋转。比喻书法笔势优美飞动。
成语出处:明·于慎行《毂山笔塵·纪述》:“字画遒劲,鸾回凤舞,濡毫挥洒,顷刻而成。”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犹言龙争虎斗。喻笔势遒劲、奔放。
成语出处:清·王晫《今世说·企羡》:“新城王西樵阮亭,每过邮亭夜店,辄题诗壁上,诗既惊人,使笔斗大,龙拏虎攫。”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像龙在飞腾;像凤在欢舞。原形容山势蜿蜒曲折;奔放雄伟。旧时迷信;认为是帝王气象。现形容书法笔势飘逸多姿。多指草书。
成语出处:宋 苏轼《表忠观碑》:“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龙飞凤舞,萃于临安。”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笔势雄奇飞动。
成语出处:明·沈德符《野获编补遗·玩具·秦玺始末》:“其文龙飞凤翥,不足拟其势。”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气势奔放雄壮。常形容书法笔势的遒劲有力,灵活舒展。
成语出处:宋·赵与时《宾退录》第二卷:“梁鹄书,如龙威虎震,剑拔弩张。”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飘、泊:随流飘荡。原形容书法笔势潇洒飘逸,后比喻夫妻离散或文人失意。
成语出处:唐 韩愈《峋嵝山》诗:“科斗拳身薤倒披,鸾飘凤泊拏虎螭。”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成语出处:《儿女英雄传》第十回:“只这书法也写得这等凤舞龙飞,真令人拜服。”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翥:高飞。比喻书法笔势飞动舒展。
成语出处:晋 陆机《浮云赋》:“鸾翔凤翥,鸿惊鹤飞,鲸鲵溯波,鲛鳄冲道。”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笔势挺拔而飘逸。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拟上万几之暇临摹法书特赐诸臣御书各一幅群臣谢表》:“迨后羲献齐名,喜行间之萦蛇绾蚓;柳颜并着,惊纸上之鹄峙鸾翔。”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劲:强有力;丰:丰满美好。形容书法笔势有力而丰润。
成语出处:唐·张怀雚《书断》:“然张劲骨丰肌,德冠诸贤之首。”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同“矫若惊龙”。
成语出处:明 梅鼎祚《玉合记 义姤》:“看他矫若游龙,超逾集乌。……夜月红楼,树下霓裳出月。是好舞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骥:骏马。如同骏马口渴思饮,飞快奔赴甘泉一般。形容书法笔势矫健。也比喻迫切的欲望。
成语出处:《新唐书 徐浩传》:“尝书四十二幅屏,八体皆备,草隶尤工。世状其法曰:‘怒猊抉石,渴骥奔泉’云。”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比喻字体飘逸,笔势飞动。
成语出处:唐·韩愈《石鼓歌》:“鸾翱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喻笔势遒劲奔放。
成语出处: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龙飞虎跳之喻,尚未足云,洵书中集大成手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拿:抓,握。像龙抓东西、老虎跳跃一样强劲有力。比喻笔势遒劲奔放。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龙骧军,虎贲军,用着他龙拿虎跳。”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原形容书法笔势潇洒飘逸,后比喻夫妻离散或文人失意。
成语出处:唐 韩愈《峋嵝山》诗:“科斗拳身薤倒披,鸾飘凤泊拿虎螭。”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比喻书法笔势飞举之态。
成语出处:宋·黄伯恩《法帖刊误·王大令书上》:“才披尺许目增明,鸾跂鸿惊欲飞逝。”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笔势飞动,书法高超。
成语出处:南朝·陈·徐陵《玉台新咏》序:“三台妙迹,龙伸蠖屈之书;五色华笺,河北胶东之纸。”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犹言龙腾虎卧。喻笔势。
成语出处:太平天国·洪仁玕《军次实录》:“龙跳虎伏归毫底,鱼跃鸢飞入兴么。”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翔:盘旋而飞;翥:高飞。比喻书法笔势飞动舒展。
成语出处:唐 韩愈《石鼓歌》:“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金绳铁索锁纽壮,古鼎跃水龙腾校。”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唐画家吴道子善画佛像,笔势圆转,所画衣带如被风吹拂。后人因以“吴带当风”称美其高超画技与飘逸的风格。
成语出处: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论曹吴体法》:“吴带当风,曹衣出水。”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蚓:蚯蚓。跑着的蚯蚓,惊走的蛇。形容矫健迅捷的笔势。
成语出处:元·汤式《一枝花·赠明时秀》套曲:“锦绣额赠新题走蚓惊蛇,丹青帧摸巧样回莺舞鹤。”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