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隐蔽的成语

共 25 个成语

恶扬善

yǐn è yáng shàn

成语解释:隐:隐匿;隐瞒;扬:宣扬。隐蔽别人的坏处;宣扬别人的好处。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

详细解释

擿伏

fā yǐn tī fú

成语解释:揭露隐蔽的坏人坏事。

成语出处:宋 秦观《越州请立程给事祠堂状》:“[程给事]发隐擿伏,敏捷如神。”

详细解释

擿伏发

niǎo fú fā yǐn

成语解释:擿:揭露。伏:隐藏。发:揭发。隐:隐蔽。揭露检举坏人和隐藏的坏事。亦作“擿奸发伏”、“擿伏发奸”。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9卷:“莅任之后,擿伏发隐,不畏豪横,不上半年,治得县中奸尻敛迹,盗贼潜踪,人民悦服。”

详细解释

祸起

huò qǐ yǐn wēi

成语解释:隐微:隐蔽细小的地方。指灾祸往往萌发于隐蔽细小的地方。

成语出处:宋·王曾《谏作玉清昭应宫》:“圣人贵于谋始,智者察于未形。祸起隐微,危生安逸。”

详细解释

莫见乎,莫显乎微

mò xiàn hū yǐn,mò xiǎn hū wēi

成语解释:见:通“现”;显:明显。看来是隐蔽的、最细微的,实际上是最明显、最具体的。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详细解释

潜踪

qián zōng yǐn jì

成语解释:隐蔽踪迹。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六卷:“我到此地了,你们却潜踪隐迹,没处追寻。”

详细解释

虚美

xū měi yǐn è

成语解释:虚:空;隐:隐蔽。用凭空的赞美来掩盖其过错。

成语出处:《旧唐书·许敬宗传》:“敬宗又纳其宝货,称孝泰频破贼,斩获数万,汉将骁健者,唯苏定方与庞孝素耳,曹继权、刘伯英皆出其下。虚美隐恶如此。”

详细解释

变迹埋名

biàn jì mái míng

成语解释:迹:痕迹,踪迹。改变行踪,隐蔽姓名。

成语出处:明·梅鼎祚《玉合记·诇约》:“都归欲界,轻财任侠,也属微尘,虽已变迹埋名,还要弃家访道。”

详细解释

避影敛迹

bì yǐng liǎn jì

成语解释:指隐蔽起来,不露形迹。

成语出处:宋 叶适《刘建翁墓志铭》:“已而敷畅折衷,隐情遁节,如镱见象,奸民未尝不避影敛迹也。”

详细解释

辞微旨远

cí wēi zhǐ yuǎn

成语解释:辞:文词,言词。微:隐蔽,精深。旨:意思,目的。言词隐微而表达的意思很深远。

成语出处:《梁书·刘之遴传》:“省所撰《春秋》义,比事论书,辞微旨远。”

详细解释

蹑足屏息

niè zú bǐng xī

成语解释:蹑足:放轻脚步;屏息:忍住呼吸。指放轻脚步,隐蔽行踪。形容行动小心隐秘。

成语出处:老舍《赵子曰》:“赵子曰似乎昏昏的睡去,他蹑足屏息的想往外走。”

详细解释

暗箭难防

àn jiàn nán fáng

成语解释:暗箭:从隐蔽的地方放出来的箭;防:防备。从隐蔽的地方放出来的箭很难防备。

成语出处:《古今杂剧 刘千病打独角牛》第二折:“孩儿也,一了说:明枪好躲,暗箭难防。我暗算他,搬将过来,则一拳打倒那厮,救你父亲。”

详细解释

爱莫能助

ài mò néng zhù

成语解释:爱:一说通“爰”;隐蔽貌;指隐而不见;另说解为同情怜惜。①原意指德之举无形;隐而不见;所以没有人能帮助他。②虽很同情;愿意帮助;但限于力量或条件而无法办到。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荆公开言道:‘子瞻左迁黄州,乃圣上主意,老夫爱莫能助。’”

详细解释

避影匿形

bì yǐng nì xíng

成语解释:指隐蔽起来,不露形迹。

成语出处:清 侯方域《南省试策二》:“昔人所谓非亲非故,何由习知之也。此二者已当不同观,而况于避影匿形,惟恐多此一举,为身累者乎?”

详细解释

鸱张鼠伏

chī zhāng shǔ fú

成语解释:比喻时而嚣张,时而隐蔽。

成语出处:《明史·贵州土司传序》:“蛮人鸱张鼠伏,自其常态。”

详细解释

旮旮旯旯

gā gā lá lá

成语解释:房屋、庭院、街道的所有角落及曲折隐蔽之处。

成语出处:浩然《艳阳天》第36章:“老天爷,你快自己找去吧,旮旮旯旯,我全找遍了。”

详细解释

卷旗息鼓

juǎn qí xī gǔ

成语解释:犹偃旗息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成语出处:清 孙郁《绣帏灯 公讨》:“须等那不贤之妇亲口道允,我等才卷旗息鼓,暂宽一时。”

详细解释

露马脚

lòu mǎ jiǎo

成语解释:比喻暴露了隐蔽的事实真相。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陈州粜米》:“这一来只怕我们露出马脚来了。”

详细解释

明火执仗

míng huǒ zhí zhàng

成语解释:明:用为动词;点明;执:拿着;仗:兵器。点着火把;拿着兵器。形容公开劫掠;也指毫无隐蔽地干坏事。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盆儿鬼》第二折:“我在这瓦窑居住,做些本份生涯,何曾明火执仗 ,无非赤手求财。”

详细解释

明枪暗箭

míng qiāng àn jiàn

成语解释:比喻种种公开和隐蔽的攻击、伤害。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独角牛》:“孩儿也,一了说明枪好躲,暗箭难防。”

详细解释

密意幽悰

mì yì yōu cóng

成语解释:密:亲密;幽:隐蔽;悰:欢乐。深藏内心的亲密的情意和欢乐。

成语出处:元·贾仲名《金安寿》第一折:“助人笑口欢容,几多密意幽悰。”

详细解释

曲径通幽

qū jìng tōng yōu

成语解释:弯曲的小路通到隐蔽幽深的地方。形容园林曲折幽深。

成语出处:唐 常建《破峙禅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详细解释

潜形匿迹

qián xíng nì jì

成语解释:隐蔽形迹,不露真相。

成语出处:宋·王谠《唐语林·豪爽》:“狡吏奸豪,潜形匿迹。”

详细解释

潜踪匿影

qián zōng nì yǐng

成语解释:隐蔽踪迹。

成语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潜踪匿影,方暗中扪壁窃行,突火光一掣,朗若月明。”

详细解释

蛇行鳞潜

shé xíng lín qián

成语解释:鳞:代指鱼;潜:没水。比喻行动极为谨慎隐蔽。

成语出处:汪东《刺客校军人论》:“刺客者,怀弹丸,倅匕首,蛇行鳞潜,如螳螂捕蝉,恐其有警而飞翔。”

详细解释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