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戛:敲击。敲打玉器和金器。形容声调有节奏而响亮好听。也形容人气节凛然。
成语出处:唐 白居易《听田顺儿歌》:“戛玉敲冰声未停,嫌云不遏入青冥。”
详细解释
nìng kě yù suì,bù néng wǎ quán 成语解释: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陶器得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而死,不愿苟全性命。
成语出处:《北齐书·元景安传》:“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宁:宁愿;毋:不要。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陶器得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而死,决不苟且偷生
成语出处:郭沫若《断断集·不灭的光辉》:“这种精神,这死不妥协宁玉碎,毋瓦全的精神,这是永远值得我们纪念,值得我们继承的。”
详细解释
nìng wéi yù suì,bù wéi wǎ quán 成语解释: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
成语出处:《北齐书 元景安传》:“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戛:敲击。敲打玉器和冰块。形容声调有节奏而响亮好听。也形容人气节凛然。
成语出处:唐 白居易《听田顺儿歌》:“戛玉敲冰声未停,嫌云不遏入青冥。”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珪:玉器;璋:古代贵重的礼器。比喻人品质高尚,气宇轩昂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叙传下·成帝纪述》:“孝成煌煌,临朝有光,威仪之盛,如珪如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锡:赐;衮:衮服;圭:玉器。古代帝王诸侯所执的礼器。
成语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媚座》:“这恩荣锡衮封圭,不比那登龙御李。”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圭:古代行礼时用的玉器;玷:白玉上的斑点。比喻好人的缺点。
成语出处:《诗经 大雅 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璧:玉器;璧合:指两个半璧成一个;连:连接。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古人认为是一种显示祥瑞的天象。也比喻众美毕集,相得益彰。
成语出处:唐 杨炯《公卿以下冕服义》:“然则皇王受命,天地兴符,仰观则璧合珠连,俯察则银黄玉紫。”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璧:中有孔的扁圆形玉器。直径一尺的璧玉并不珍贵。
成语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故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珍珠联成串;美玉合成双。比喻美好的事物。人才聚合在一起。璧:中间有孔的扁圆玉器。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律历志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璧:中间有孔的扁圆形玉器;瑕:玉上的斑点。洁白的玉上的小斑点。比喻美好的人或事物的不足之处;美中不足。
成语出处:南朝 梁 萧统《<陶渊明集>序》:“白璧微瑕,惟在《闲情》一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璧:古代玉器;扁圆形;中间有孔;瑕:玉表面的斑痕。洁白的玉器上没有一点斑痕。比喻人或事物十全十美;毫无缺点。
成语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13卷:“问:‘不曾博览空王教略,借玄机试道看。’师曰:‘白璧无暇,卞和刖足。’”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璧:圆形扁平中间有孔的玉器;璋:像半个圭的玉器。残缺不全的璋璧。比喻虽然残缺仍然是很珍贵的东西。
成语出处:宋·孙觌《李茂嘉寄茶》:“蛮珍分到谪仙家,断璧残璋裹绛纱。”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圭璧:玉器,指非常有价值的东西。尊重有价值的东西。
成语出处:清·李慈铭《越缦堂诗话》中卷:“余之此言,天下作诗者,当字字奉为圭璧。”
详细解释
hé shì zhī bì,yè guāng zhī zhū 成语解释:和氏:春秋时楚人卞和;璧:玉器。指世上罕有的珍宝
成语出处:晋·刘琨《答卢谌诗一首并书》:“和氏之璧,焉得独曜于郢握;夜光之珠,何得未玩于随掌?”
详细解释
hé shì zhī bì,suí hóu zhī zhū 成语解释:和氏:春秋时楚人卞和;璧:玉器;隋侯:周代姬姓诸侯。指世上罕有的珍宝
成语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譬如隋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璧:古代玉器。指兼有中国和外国优点的事物。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咱们今天是中西合璧……这边底下是主位;密司忒萨坐在右首,他同来这刘先生坐在左首。”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