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投降的成语

共 17 个成语

纳款

zhāo xiáng nà kuǎn

成语解释:招:招引;纳:接纳;款:投诚。指招引接纳敌方投降、叛变的人扩充势力。

成语出处:宋·何坦《西畴老人常言·明道》:“岂非招降纳款,开之以自新乎!”

详细解释

纳附

zhāo xiáng nà fù

成语解释:招:招引;纳:接纳;附:归附。指招引接纳敌方投降、叛变的人扩充势力。

成语出处:《元史·来阿八赤传》:“今出兵分定其地,招降纳附,勿纵士卒侵掠。”

详细解释

纳顺

zhāo xiáng nà shùn

成语解释:招:招引;纳:接纳;顺:归顺。指招引接纳敌方投降、叛变的人扩充势力。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回:“昔高祖之得天下,盖为能招降纳顺。”

详细解释

拱手而

gǒng shòu ér xiáng

成语解释:拱手:两手在胸前合抱表示恭敬。恭恭敬敬地俯首投降。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聚兽牌》第一折:“斩汉将汤浇瑞雪,放心杀敌兵拱手而降。”

详细解释

望风而

wàng fēng ér xiáng

成语解释:风:踪影。降:投降。看见敌人的影子便缴械投降。形容军队毫无士气。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五侯宴》第三折:“自起兵之后,所过城池望风而降。”

详细解释

纳叛

zhāo xiáng nà pàn

成语解释:指招收接纳敌方投降叛变的人。现多用来形容网罗坏人;扩充力量;结党营私。

成语出处:《赖古堂名贤尺牍新钞 与卓珂月》:“辄欲奏记自通,已又念近日时刻中诸君子,所记载文籍,不啻招降纳叛,而世之附名其中者,虽不尽弭耳乞盟,然意已近之。”

详细解释

弃甲

qì jiǎ tóu gē

成语解释:谓放下武器。表示投降。

成语出处:彭芬《署督部堂与司道绅耆致全省官绅电》:“仍先广行谕告,使众周知:但能弃甲投戈,决不究其既往。”

详细解释

乐不思蜀

lè bù sī shǔ

成语解释:蜀:指三国时蜀国。蜀后主刘禅投降司马昭后;被安置在洛阳仍过荒淫生活;快乐得不想回国。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

成语出处:晋 习凿齿《汉晋春秋》:“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详细解释

面缚衔璧

miàn fù xián bì

成语解释:两手反绑而面向前,口含碧玉以示不生。古人用以表示投降请罪。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六年》:“许男面缚衔璧,大夫衰绖,士舆榇。”

详细解释

面缚舆榇

miàn fù yú chèn

成语解释:面缚:反绑着手面向胜利者,表示放弃抵抗;舆榇:把棺材装在车上。表示不再抵抗,自请受刑。这是古代君主战败投降的仪式。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六年》:“许男面缚衔璧,大夫衰经,士舆榇。”

详细解释

逆子贰臣

nì zǐ èr chén

成语解释:贰臣:由旧朝投降后在新朝又担任官职的人。忤逆不孝的儿子,不忠的大臣。

成语出处:瞿秋白《鲁迅的精神》:“鲁迅从进化论进到阶级论,从绅士阶级的逆子贰臣进到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真正的友人,以至战士。”

详细解释

前徒倒戈

qián tú dǎo gē

成语解释:前面的部队投降敌方,反过来打自己人。

成语出处:《尚书·武成》:“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

详细解释

肉袒面缚

ròu tǎn miàn fù

成语解释:肉袒:去衣露体,表示愿受责罚;面缚:两手反绑面对胜利者,表示放弃抵抗。脱去上衣,反缚着手。形容顺从投降。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宋微子世家》:“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

详细解释

肉袒牵羊

ròu tǎn qiān yáng

成语解释:牵羊:牵着羊,表示犒劳军队。古代战败投降的仪式。

成语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郑伯肉袒牵羊以逆,曰:‘孤不天,不能事君,使君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

详细解释

束戈卷甲

shù gē juàn jiǎ

成语解释:捆起兵器甲胄。谓缴械投降。

成语出处:《宋史·韩世忠传》:“大军至矣,亟束戈卷甲,吾能保全汝,共功名。”

详细解释

苏武牧羊

sū wǔ mù yáng

成语解释:苏武:汉朝时人。苏武宁死不屈情愿牧羊也不投降匈奴。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8回:“他取笔就画了一幅苏武牧羊,画了又要我题。”

详细解释

系颈牵羊

xì jǐng qiān yáng

成语解释:系:拴缚。用绳系住脖子,用手牵着羊。形容投降请罪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宋帝显德佑二年》:“祺读至‘免系颈牵羊’之语,太后泣谓帝曰:‘荷天子圣恩,汝宜拜谢。”

详细解释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