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喻帝王用某种政策、手段羁縻边远地区。
成语出处:清 龚自珍《安边绥远疏》:“虽有长驾远驭之君,乘兵力之盛,凿空开边,一旦不能有,则议者纷纷请弃地,或退保九边已耳。”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封:古代帝王分封部下;封侯:立功而得功名;万里:指边远地区。在边疆立功以求功名。形容志向高远,气度非凡。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祭酒,布衣诸生耳,而当封侯万里之外。”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①放长缰绳,驾马远行。比喻帝王用某种政策、手段羁縻边远地区。②比喻驾驭创作手段从容达到写作的理想境界。
成语出处:晋 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长辔远御,妙略潜授。”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险:险阻。地处边远,山势险峻。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7回:“愚有片言,望丞相察之,南蛮恃其地远山险,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叛。”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安抚边远地区,怀柔归附者。
成语出处:唐·张九龄《敕剑南节度使王昱书》:“柔远怀来,在卿良算。”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宾服:古指诸侯或边远部落按时朝贡,表示依服、服从。后泛指归顺、服从。指哀求饶恕,愿意服从。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延安府》第一折:“我见他慌悚踌躇,左支右吾,跪在街衢,哀告宾服。”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孤悬边远之地;僻处边远之地。
成语出处:《魏书·西域传·焉耆》:“焉耆为国,斗绝一隅,不乱日久。”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放:放逐;四裔:四方边远之地。指放逐到四方边远地区。
成语出处:鲁迅《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诀》:“那也可以临末声明:‘君子不为己甚,窃以为放诸四裔可矣’的。”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放:放逐;四夷:古代对华夏族以外民族的蔑称。指放逐到四方边远地区。
成语出处:鲁迅《对于批评家的希望》:“我所希望的不过愿其有一点常识,例如……出洋留学和‘放诸四夷’的区别,笋和竹的区别。”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边远蛮荒之地。亦指边远之地的少数民族国家。
成语出处:《宋书·武帝纪》:“遂乃三浮伪主,开涤五都,雕颜卉服之乡,龙荒朔漠之长,莫不回首朝阳,沐浴玄泽。”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比喻极边远之处。
成语出处:明·谢肇淛《五杂俎·地部》:“元之盛时,外夷朝贡者千余国,可谓穷天极地,罔不宾服。”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山、海,荒凉边远之地。指有罪而被放逐到荒凉边远的地区。
成语出处:唐 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若使事得其实,罪当其身,则将浴兰沐芳,自屏于烹鲜之地,惟君侯死生!不然,投山窜海,转死沟壑,岂能明目张胆,托书自陈耶?”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比喻流放到边远的地区。
成语出处:《左传 文公十八年》:“流四凶族,浑敦、穷奇、寿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螭魅。”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边远偏僻的地区。
成语出处:宋·李清照《<金石录>后序》:“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边远偏僻的地方。
成语出处:明·宋濂《送王明府之官序》:“我国家重于民社之寄,虽遐州僻壤,必慎选守令以抚摩其人民,苏息其凋瘵。”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天涯:天边,指极边远的地方。哪儿都走过了。形容到过的地方很多。
成语出处:元·鲜于必仁《折桂令·游玉隆宫》:“笑我尘踪,走遍天涯。”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瘴:瘴气;蛮:南方荒无人烟的地区。形容南方边远地区的恶劣自然环境。
成语出处:宋·陆游《涪州》诗:“使君不用勤留客,瘴雨蛮云我欲愁。”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