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葛巾:用葛布缝制的头巾。戴葛布头巾,穿乡野粗布衣服。指隐士或道士的服饰。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二卷:“这国能葛巾野服,扮作了道童模样。”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唐沉既济《枕中记》载,卢生在邯郸客店中遇道士吕翁,目昏思睡,吕翁授以青瓷枕,卢生进入梦乡,历尽富贵荣华。及醒,店主炊黄粱未熟。后因以“邯郸重步”喻进入梦乡。
成语出处:唐·沈既济《枕中记》载:卢生在邯郸客店中遇道士吕翁,目昏思睡,吕翁授以青瓷枕,卢生进入梦乡,历尽富贵荣华。及醒,店主炊黄粱未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书:书写;符:符篆;水:神水。泛指道士作法的迷信活动。
成语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秦少游》:“高斋以谓‘少游尝为道士,书符咒水’,又诬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照:按照;本:书本;文本;宣科:原指道士诵读经文。照着本子念条文。比喻不能随意发挥;死板地照现成文章或书本宣读。
成语出处:元 关汉卿《西蜀梦》:“也不用僧人持咒,道士宣科。”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葛巾:用葛布做的头巾。戴葛布头巾穿粗布衣服。指隐士或道士的服饰。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5回:“干葛巾布袍,驾一只小舟,径到周瑜寨中。”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道士画符箓、念咒语。比喻写字、念书今人难以索解。
成语出处:瞿秋白《乱弹 哑巴文学》两千多年中国绅士的画符念咒,保持象形文字,垄断着知识,这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绝妙工具。”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半路:路途走到一半;指成年以后;出家:离家去当和尚、尼姑。不是从小而是年岁大点才去当和尚、尼姑或道士的。泛指半路上才学着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
成语出处:《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先前读书,后来看看不济,却去改业做生意。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道士礼拜星宿、召遣神灵的一种动作。其步行转折,宛如踏在罡星斗宿之上,故称。罡,北斗七星之柄。斗,北斗星。
成语出处:《三国演义》第一○三回:“[孔明]日则计议军机,夜则步罡踏斗。”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弃:放弃;俗:尘俗。弃舍俗家去做僧尼或道士。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62回:“我已出家弃俗,家中之事,公主自为主之,我何苦又去管他?”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和尚道士到处化缘为生,也指一般人走到任何地方都能生活。
成语出处:沈从文《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常德、河洑、周溪、桃源,沿河近百里路以内‘吃四方饭’的标致娘儿们,他无一不特别熟习。”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谓避开尘世而做道士。
成语出处:刘复《奉答王敬先生》:“原来先生是个留学日本速成法政的学生,又是个‘遁迹黄冠’的遗老,失敬失敬。”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原指神仙道士的神通广大;可以呼唤风雨。现多比喻人民群众具有改造、支配自然的力量。有时也用以形容坏人的煽动。
成语出处:宋 孔觌《罨溪行》:“罨画溪头鸟鸟乐,呼风唤雨不能休。”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本是汉代公文用语,后来道士或巫师亦用于符咒的末尾。如同法律命令,必须立即遵照执行。
成语出处:唐 白居易《祭龙文》:“若三日之内,一雨滂沱,是龙之灵,亦人之幸。礼无不报,神其听之!急急如律令。”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原形容道士修炼养气,不吃五谷,后形容人吸烟。
成语出处:《梁书 沈约传》:“始餐霞而吐雾,终凌虚而倒影。”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