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锐气的成语

共 13 个成语

避其

bì qí ruì qì

成语解释:其:他的;锐气:勇猛的气势。避开敌人的旺盛气势,等敌人疲惫松懈时再狠狠打击。

成语出处:春秋·齐·孙武《孙子·军争》:“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详细解释

避其,击其惰归

bì qí ruì qì,jī qí duò guī

成语解释:其:他的;锐气:勇猛的气势;惰:松懈善于用兵之人,总是避开敌人初来时的气势,等敌人疲惫时再狠狠打击。

成语出处:先秦 孙武《孙子 军争》:“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详细解释

养威

xù ruì yǎng wēi

成语解释:蓄:积聚。积蓄锐气,蓄养威力。

成语出处:《周书·韦孝宽传》:“今若更存遵养,且复相时,臣谓宜还崇邻好,申其盟约,安人和众,通商惠工,蓄锐养威,观衅而动。”

详细解释

养威蓄

yǎng wēi xù ruì

成语解释:培植威力,积蓄锐气。

成语出处:唐·于公异《李晟收复西京露布》:“养威蓄锐,真殄元凶。”

详细解释

长他人,灭自己威风

zhǎng tā rén ruì qì,miè zì jǐ wēi fēng

成语解释:长:助长。指助长别人的声势,轻视自己的力量。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0回:“吾何畏彼哉,公等休长他人锐气,灭自己威风。”

详细解释

养精蓄

yǎng jīng xù ruì

成语解释:养:保养;精:精神;蓄:积蓄;锐:锐气。保养精神;积蓄力量。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4回:“且待半年,养精蓄锐,刘表,孙权可一鼓而下也。”

详细解释

一鼓作

yī gǔ zuò qì

成语解释: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详细解释

锋芒逼人

fēng máng bī rén

成语解释:锋芒:刀剑之类武器的刀口和尖端;比喻人的锐气;才干等。形容言词话语尖锐犀利;给人以威胁。

成语出处:华而实《汉衣冠》第二回:“想借着师友渊源、故旧情谊来笼络这位锋芒毕露的身居要位的武将。”

详细解释

陷坚挫

xiàn jiān cuò ruì

成语解释:陷坚:攻破敌阵;挫锐:挫败敌人锐气。攻陷敌阵,挫敌锐气。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灌孟年老,颍阴侯强请之,郁郁不得意,故常陷坚,遂死吴军中。”

详细解释

锋芒毕露

fēng máng bì lù

成语解释:锋:刀锋;芒:原指谷类种子壳上的细刺;比喻枪头;矛尖;毕:都;完全;全部。刀锋和矛尖都露出来。形容人傲气逼人;逞强好胜。或形容人锐气才干完全显露出来。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袁绍传》:“瓒示枭夷,故使锋芒挫缩,厥图不果。”

详细解释

初露锋芒

chū lù fēng máng

成语解释:锋芒:刀剑的刃口和尖端;多比喻事物的尖利部分;引申为人的棱角和锐气。比喻刚开始显露出自己的力量或才能。

成语出处:《人民日报》1984.2.25:“舒同的墨海生涯从他十四岁在乡间初露锋芒时算起,已有六十五个年头了。”

详细解释

蓄盈待竭

xù yíng dài jié

成语解释:蓄:积蓄,储藏;竭:干涸。积蓄部队的锐气,等待对方士气低落时再出击。

成语出处:清·汪宗沂《卫公兵法·将务兵谋》:“若此,则当卷迹藏声,蓄盈待竭,避其锋势,与之持久。”

详细解释

不露锋芒

bù lù fēng máng

成语解释:锋:兵刃;芒:植物的尖刺。不显露出锐气或才干。多指有意地将自己的才能、抱负等加以掩饰。

成语出处:宋 吕祖谦《吕东莱文集 杂说》第20卷:“语有力而不露锋芒者,善言也。”

详细解释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