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不畏惧艰难险阻。
成语出处:《三国志 蜀志 关羽传》:“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赴:投身进去;险:危险;如:像;夷:平坦。走向危险的道路,看作像平坦的大道。形容不避艰险。
成语出处:《魏书·于什门等传论》:“史臣曰:‘于什门等或临危不挠,视死如归;或赴险如夷,惟义所在。’”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比喻极其艰险的地方。也作“火海刀山”。
成语出处:汉 高安世译《佛说鬼问目连经》:“我一生已来,或登刀山剑树地狱,或堕火坑……”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比喻不避艰险。
成语出处:唐·赵元一《奉天录》卷三:“且须散金帛,犒师旅,使闻鼓而蹈汤赴火,闻金而星布云合。”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赴:前往;蹈:踩踏。赴汤蹈火。比喻不避艰险。
成语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泰族训》:“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腐:腐烂。用腐朽的绳索驾驭奔跑的烈马。比喻形势十分艰险危急。
成语出处:《尚书·五子之歌》:“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赴:去;走向;汤:开水;蹈:踩。投入沸水;踏上烈火。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
成语出处:晋 稽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赴:去,走向;汤:开水。沸水敢蹚,烈火敢跳。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2回:“小人受侯爷大恩,别说行刺,就是赴汤投火也是情愿的。”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赴:去,走向;汤:开水。沸水敢蹚,烈火敢跳。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88回:“小夫人说那里话!若肯在老爷前,抬举小人一二,便消受不了。虽赴汤跳火,敢说不去?”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荆、棘:带刺的灌木。天地间到处是荆棘。比喻处境艰险;障碍重重。
成语出处:清 壮者《扫迷帚》:“一事不能做,寸步不能行,荆天刺地,生气索然。”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山水很多。比喻路途艰险、遥远。
成语出处:唐 宋之问《至端州驿见杜审言沈佺期题壁慨然成咏》诗:“岂意南中歧路多,千山万水分乡县。”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蹈:踩;汤:滚水。如同在滚水、烈火中行走一样。比喻处境艰险。
成语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命入朝廷,如赴汤火。”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喻不避艰险。
成语出处:《四游记·老君道教源流》:“入火赴汤,下地上天,灰身没命,愿随大仙。”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比喻处境艰险。同“若涉渊水”。
成语出处:宋 陈亮《论励臣之道》:“朕承太上皇亮付托之重,念国家之深耻,志在复雠,八年于兹,若涉渊冰,未知攸济。”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比喻处境艰险。
成语出处:《书 大诰》:“予惟小子,若涉渊水,予惟往求腾攸济。”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有志之士在艰险的环境中奋斗到最后。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比喻道路遥远艰险。
成语出处:唐 许浑《寄宋邧》诗:“山长水远无消息,瑶瑟一弹秋月高。”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谓不避艰险。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若有驱使,奋勇直前,水火不避。”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束马:把马蹄包起,防止马滑倒;悬车:把车子钩牢,以防脱落。把马脚裹起来,把车吊上山去。形容走山路的艰险情况。
成语出处:先秦 管仲《管子 封禅》:“束马悬车,上卑耳之山。”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行于山间和宿于海上。谓行旅艰险。
成语出处:唐·韩愈《南海神庙碑》:“方地数千里,不识盗贼,山行海宿,不择处所。”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犹言赴汤蹈火。喻不怕任何艰险。
成语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会狱》:“宁南兵变,料无人能将檄传;探汤蹈火咱情愿,也只为文士遭谴。”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