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原指周初《武》乐的舞蹈动作。手足发扬,蹈地而猛烈,象征太公望辅助武王伐纣时勇往直前的意志。后比喻精神奋发,意气昂扬。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乐记》:“发扬蹈厉,大(太)公之志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蹈厉:踏地猛厉;发扬:奋发。比喻奋勇直前。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乐记》:“发扬蹈厉,大公之志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发:奋发,振作;扬:昂扬;蹈:跳、踏。后比喻精神奋发,意气风发昂扬。
成语出处:明·唐顺之《寄赵浚谷》:“至若老吕,以鹰扬称,以发扬蹈励称,未免露出将才气象,此老吕不及老伊处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发:奋发;振作;扬:昂扬;蹈:跳、踏;厉:猛烈;有力。形容精神饱满蓬勃;意气风发昂扬。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乐记》:“发扬蹈厉,大(太)公之志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发扬光大,使美好的事物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扩大和提高。
成语出处:明 李贽《与焦弱侯书》:“待木之人,望兄速了业缘,以阐扬光大此学为不朽事业。”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扬;发挥;避:回避;避开。发扬长处;避开短处。
成语出处:秦牧《漫记端木蕻良》:“选择这样一个题材来写作,既扬长避短,也施展了抱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冲去污水,让清水上来。比喻抨击、清除坏人坏事,表彰、发扬好人好事。
成语出处:《尸子 君治》:“扬清激浊,荡去滓秽,义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要发扬、放开但先控制、压抑。
成语出处:郁达夫《苏州烟雨记》:“还是为唤醒观者的观听起见,用修辞学上的欲扬先抑的笔法,使能得着一个对称的效力而想出来的?”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敷:通“铺”;敷张:铺陈渲染;扬厉:发扬光大。形容过分讲究排场。
成语出处:清·章学诚《文史通义·诗教》:“文之敷张而扬厉者赋之变体。”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原指竭力铺陈渲染,力求发扬光大。后多形容过分讲究排场。
成语出处:唐 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铺张对天之闳休,扬厉无前之伟迹。”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发扬清操,激励世俗。
成语出处:《梁书·处士传·诸葛璩》:“璩安贫守道,悦《礼》敦《诗》,未尝投刺邦宰,曳裾府寺,如其简退,可以扬清厉俗。”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发:显现。发扬名声,成就事业。
成语出处:唐·韩愈《司徒兼侍中中书令赠太尉许国公神道碑铭》:“一抵京师就明经试,退曰:‘此不足发名成业。’”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光大:使显赫盛大。使好的优秀的事物现象不断发展;从而更加完善、提高。
成语出处:宋 黄榦《黄勉斋文集 刘正之遂初堂记》:“备前人之美发挥而光大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奋:振起,发扬;矜:自以为是;容:容貌,仪容。自以为比别人有能耐的一种骄傲表现。
成语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正名》:“有兼听之明,而无奋矜之容,有兼复之厚,而无伐德之色。”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奋:发扬。鼓起勇气,一直向前。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回:“左右二拒,一齐鸣鼓,鼓声如雷,各各奋勇前进。”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奋:振起,发扬。鼓起勇气,冲在最前面。
成语出处:明·郭勋《英烈传》第35回:“那德胜奋勇争先,以一当百,杀的汉兵大败而奔。”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能发扬民主作风,让人讲话,倾听群众意见的场所
成语出处: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美:美德。因势利导,发扬优点。
成语出处:宋·王谠《唐语林·政事》:“璟,多所裁断,颋皆顺从其美,璟甚悦之。”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