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义理的成语

共 11 个成语

辞严

cí yán yì zhèng

成语解释:辞:言词,语言。义:道理。言辞严厉,义理正大。

成语出处:宋 张孝祥《明守赵敷文》:“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

详细解释

寻行数墨

xún háng shǔ mò

成语解释:寻行:一行行地读;数墨:一字字地读。指只会诵读文句,而不能理解义理。也指专在文字上下功夫。

成语出处:宋 韩虎《涧泉日记》中卷:“其寻行数墨,又拘拘以论说为学。”

详细解释

薄云天

yì bó yún tiān

成语解释:正义之气上扬迫近青天。极言义气之盛;也指义理之高妙。

成语出处:《宋书 谢灵运传论》:“屈平、宋玉,导清源于前,贾谊、相如,振芳尘于后,英辞润金石,高义薄云天。”

详细解释

研幾析

yán jī xī lǐ

成语解释:幾:隐微,事物苗头。研究隐微的现象,分析精深的义理。

成语出处:唐·权德舆《齐成公神道碑铭序》:“凡所论著,皆研幾析理,弘雅夷远。”

详细解释

深文奥

shēn wén ào yì

成语解释:奥:含义深,不好理解。文词、言语艰深,含义晦涩难懂

成语出处:清·石承楣《读吕新吾先生闺范题辞》诗:“深文奥义烦音释,棘句钩章费削除。”

详细解释

辩才无碍

biàn cái wú ài

成语解释:碍:滞碍。本是佛教用语,指菩萨为人说法,义理通达,言辞流利,后泛指口才好,能辩论。

成语出处:《大乘起信论》:“或令人知宿命过去之事,亦知未来之事,得他心智,辩才无碍。”

详细解释

辩才无阂

biàn cái wú hé

成语解释:佛教语。指菩萨为人说法,义理通达,言辞流利,后泛指口才好,能辩论。

成语出处:《艺文类聚》卷七六引南朝梁王筠《国师草堂寺智者约法师碑》:“显证一乘,宣扬三慧,辩才无阂,游戏神通。”

详细解释

师出无名

shī chū wú míng

成语解释:师:军队;名:名义;理由。出兵没有正当理由。也引申为做某事没有正当理由。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高帝纪上》:“兵出无名,事故不成。”

详细解释

汪洋自肆

wāng yáng zì sì

成语解释:汪洋:形容文章气势浑厚,义理深广。肆:放纵。形容人的气度或文章等大气磅礴,豪放自如。

成语出处:唐 柳宗元《宣城县开国伯柳公行状》:“凡为文,去藻饰之华靡,汪洋自肆,以适己为用。”

详细解释

席上之珍

xí shàng zhī zhēn

成语解释:筵席上的珍品。比喻至美的义理或人才。

成语出处:《礼记 儒行》:“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

详细解释

支分节解

zhī fēn jié jiě

成语解释:亦作“支分族解”。把肢体与关节一一分开。节,关节。族,骨节交错盘结之处。比喻剖析义理,详尽中肯。

成语出处:宋·朱熹《〈中庸章句〉序》:“然后此书之旨支分节解,脉络贯通,详略相因,巨细毕举。”

详细解释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