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统治的成语

共 71 个成语

垂拱而

chuí gǒng ér zhì

成语解释:垂拱:垂衣拱手,形容毫不费力;治:平安。古时比喻统治者不做什么使使天下太平。多用作称颂帝王无为而治。

成语出处:《尚书·武成》:“谆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

详细解释

安富恤穷

ān fù xù qióng

成语解释:安:安定;恤:体恤。安定富有者,振济贫苦者。指统治者治国安民之道。

成语出处:《周礼 地官 大司徒》:“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

详细解释

拱手垂裳

gǒng shǒu chuí cháng

成语解释:拱手:两手合抱在胸前;垂:垂衣裳。两手合抱在胸前端坐。形容统治者不做什么便使天下太平。

成语出处:《尚书·武成》:“惇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

详细解释

民贼独夫

mín zéi dú fū

成语解释:指残害人民众叛亲离的反动统治者。

成语出处: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一章第一节:“这种险惨刻毒的民贼独夫思想,与孔孟正统派的仁义学说恰恰处于对立的地位。”

详细解释

发政施仁

fā zhèng shī rén

成语解释:发布政令,实施仁政。比喻统治者施行开明政治。

成语出处:宋·苏轼《论赏罚及修河事》:“方是时,二圣在位,发政施仁,惟恐不及。”

详细解释

苛政猛于虎

kē zhèng měng yú hǔ

成语解释:苛政:指反动统治阶级对人民进行残酷压迫剥削的政治;包括政令、赋税等。反动统治的苛刻的政治比吃人的老虎还要凶恶暴虐。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详细解释

太平无象

tài píng wú xiàng

成语解释:指太平盛世并无一定标志。后讽刺反动统治者粉饰升平。

成语出处:《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六年》:“会上御延英,谓宰相曰:‘天下何时当太平,卿等亦有意于此乎?’僧孺对曰:‘太平无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虽非至理,亦谓小康。陛下若别求太平,非臣等所及。’”

详细解释

殷民阜利

yīn mín fù lì

成语解释:殷民:使人民富裕。旧指国家统治者的责任,就在于使人民富裕,使国家财物充足。

成语出处:汉·徐斡《中论·治引》:“夫明哲之为用也,乃能殷民阜利,使万物无不尽其极者也。”

详细解释

以夷攻夷

yǐ yí gōng yí

成语解释:①使夷人自相攻伐。本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实行的一种民族分化政策。②晚清时,亦指利用西方的科学技术来对付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

成语出处:《汉书·晁错传》:“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形也。”颜师古注:“不烦华夏之兵,使其同类互相攻击也。”《明史·李材传》:“给事中唐尧钦等亦言:‘材以夷攻夷,功不可泯。’”

详细解释

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

zhǐ zhǔn zhōu guān fàng huǒ,bù zhǔn bǎi xìng diǎn dēng

成语解释:州官:一州的长官。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没有正当活动的自由。

成语出处:冯玉祥《我的生活》第12章:“可是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却是中国政治的一个通病。”

详细解释

州官放火

zhōu guān fàng huǒ

成语解释:州官:一州的长官。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

成语出处:宋·陆游《老学庵笔记》第五卷:“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详细解释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zhǐ xǔ zhōu guān fàng huǒ,bù xǔ bǎi xìng diǎn dēng

成语解释: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却连正当活动也要受到限制。

成语出处: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第五卷:“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详细解释

爱民如子

ài mín rú zǐ

成语解释:旧时称赞某些统治者爱护百姓,就象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新序 杂事一》:“良君将赏善而除民患,爱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若地。”

详细解释

毕雨箕风

bì yǔ jī fēng

成语解释:原指民性如星,星好风雨,比喻庶民喜好人主的恩泽。后为颂扬统治者普施仁政之词。

成语出处:《书 洪范》:“庶民惟星,星有好风,星有好雨。”孔传:“箕星好风,毕星好雨,亦民所好。”

详细解释

称孤道寡

chēng gū dào guǎ

成语解释:孤、寡:古代皇帝自称。自封为王。比喻狂妄地以最高统治者自居。

成语出处:《宣和遗事》前集:“天子道:‘咱八辈儿称孤道寡。’”

详细解释

藏弓烹狗

cáng gōng pēng gǒu

成语解释:飞鸟射尽了就把良弓收起,狡兔被捉就把捕兔的猎狗煮了吃肉。旧时比喻统治者得势后,废弃、杀害有功之臣。

成语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详细解释

草菅人命

cǎo jiān rén mìng

成语解释:菅:一种多年生的茅草;泛指野草、杂草。把人的性命看得像野草一样轻贱;随意加以摧残。指反动统治者滥施淫威;任意残害人命。也作“草菅民命。”

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1卷:“所以说为官做吏的人,千万不要草菅人命,视同儿戏!”

详细解释

残民害理

cán mín hài lǐ

成语解释:残害百姓,违背天理。形容反动统治者所作所为的残忍不义。

成语出处:宋·辛弃疾《淳熙己亥论盗贼札子》:“州以趣办财赋为急,县有残民害物之罪,而吏不敢问。”

详细解释

吊民伐罪

diào mín fá zuì

成语解释:吊:慰问;伐:讨伐。慰问受苦的人民,讨伐有罪的统治者。

成语出处:《宋书 索虏传》:“兴云散雨,慰大旱之思;吊民伐罪,积后己之情。”

详细解释

大逆不道

dà nì bù dào

成语解释:逆:背叛;不道:违背当时的道德标准。旧指不符合封建统治者的道德标准和宗法观念的极端叛逆行为;给起来造反的人所加的罪名。现也用来指不合某种观念和道德标准的行为。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

详细解释

敦诗说礼

dūn shī shuō lǐ

成语解释:敦:敦厚。诗:《诗经》。诚恳地学《诗》,大力讲《礼》。旧时统治阶级表示要按照《诗经》温柔敦厚的精神和古礼的规定办事。

成语出处:许地山《在费总理的客厅里》:“假使人来查办,一领他们到这敦诗说礼之堂来看看,捐册、帐本、褒奖状……他们还能指摘什么?”

详细解释

帝王将相

dì wáng jiàng xiàng

成语解释:皇帝、王侯、及文臣武将。指封建时代上层统治者。

成语出处:《史记·陈涉世家》:“且壮士不死即日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详细解释

大夜弥天

dà yè mí tiān

成语解释:弥天:满天。比喻黑暗势力弥漫长空,统治一切。

成语出处:鲁迅《<唐宋传奇集>序例》:“时大夜弥天,璧月澄照,饕蚊遥叹,余在广州。”

详细解释

儿皇帝

ér huáng dì

成语解释:五代时期石敬瑭勾结契丹建立后晋,对契丹主自称儿皇帝。后泛指投靠外国,建立傀儡政权的统治者。

成语出处:《新五代史 四夷附录第一》:“学士以先君之命为书以赐国君,其书常曰:‘报儿皇帝云。’”

详细解释

犯上作乱

fàn shàng zuò luàn

成语解释: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详细解释

辅世长民

fǔ shì zhǎng mín

成语解释:辅世:辅佐当世的国君。长民:统治人民。辅佐当世的国君统治人民。

成语出处:《孟子·公孙丑下》:“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

详细解释

苟安一隅

gǒu ān yī yú

成语解释:苟安:暂且偷生;一隅:一个角落。指一个小地方。暂且在一个小地方偷安。指统治者对外来侵略不进行抵抗。占据一个小地方以偷安。

成语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59回:“方今奸臣弄权,专主和议;朝廷听信奸言,希图苟安一隅,无用兵之志。”

详细解释

官逼民反

guān bī mín fǎn

成语解释:在反动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下,人民无法生活,被迫奋起反抗。

成语出处:清 魏源《圣武记》第九卷:“初教匪起事,皆以官逼民反为词。”

详细解释

横赋暴敛

héng fù bào liǎn

成语解释:横、暴:残暴,强横,凶狠;赋、敛:征税,聚财。强横残暴地征收苛捐杂税。形容反动统治阶级贪婪凶狠、搜刮人民的罪行。

成语出处:宋·朱熹《已酉拟上封事》:“国家财用皆出人民,如有不节而用度有阙,则横赋暴敛必将有及于民,虽有爱人之心,而民不被其泽矣。”

详细解释

侯王将相

hóu wáng jiàng xiàng

成语解释:王侯、武将和文臣。指古代统治阶级的上层代表势力。

成语出处:唐·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侯王将相望久绝,神纵欲福难为功。”

详细解释

化外之民

huà wài zhī mín

成语解释:化:开化;民:民众。文明地区以外的民众,即没有开化的民众。旧时统治阶级的偏见,指中国教化达不到、法律管不着的少数民族。

成语出处:《唐律疏义·名例》:“诸化外之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

详细解释

横征暴敛

héng zhēng bào liǎn

成语解释:横:蛮横;征:征发;征税;敛:搜刮。强横残暴地征收苛捐杂税。形容反动统治阶级贪婪凶狠、搜刮人民的罪行。

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痛史》:“名目是规划钱粮,措置财赋,其实是横征暴敛,剥削脂膏。”

详细解释

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hū zhī jí lái,huī zhī jí qù

成语解释:即:就,立刻;挥:挥手。叫他来就来,叫他走就走。形容统治阶级对下属或奴才的任意使唤。

成语出处:《史记·汲郑列传》:“使黯(汲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

详细解释

景公求雨

jǐng gōng qiú yǔ

成语解释:祈求龙王降雨的迷信活动。比喻统治者体恤民情,顺应民意。

成语出处: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内篇谏上》:“于是景公出野暴露。三日,天果大雨,民尽得种时。”

详细解释

九儒十丐

jiǔ rú shí gài

成语解释:儒:旧指读书人。元代统治者把人分为十等,读书人列为九等,居于末等的乞丐之上。后指知识分子受到歧视和苛待。

成语出处:宋·郑恩肖《心史》:“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

详细解释

狡兔死,良狗烹

jiǎo tù sǐ,liáng gǒu pēng

成语解释:烹:烧煮。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

成语出处:《韩非子 内储说左下》:“狡兔尽则良犬烹,敌国灭则谋臣亡。《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详细解释

狡兔死,良犬烹

jiǎo tù sǐ,liáng quǎn pēng

成语解释: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同“狡兔死,良狗烹”。

成语出处:《东周列国志》第八三回:“吾闻‘狡兔死而良犬烹’。敌国如灭,谋臣必亡。”

详细解释

苛捐杂税

kē juān zá shuì

成语解释:苛:苛细、繁重;杂:多种多样的。指旧社会反动统治者压榨劳动人民而强行征收的苛细繁重的捐税。

成语出处:郭沫若《天地玄黄 拙劣的犯罪》:“在整个经济危机之下,在严重的苛捐杂税之下,在卑劣的利诱腐化之下,成本提高了,购买力减低了。”

详细解释

苛政猛虎

kē zhèng měng hǔ

成语解释:苛政:残暴地统治。指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的政策比老虎还要凶恶暴虐。

成语出处:续范亭《老妇行》:“军阀盗贼真可恶!苛政猛虎向谁诉?”

详细解释

龙楼凤阁

lóng lóu fèng gé

成语解释:①帝王的宫殿、楼阁。②喻指封建统治者的巢穴。

成语出处:元·马致远《拨不断》:“九重天,二十年,龙楼凤阁都曾见。”

详细解释

绿林好汉

lù lín hǎo hàn

成语解释:绿林:古代山名;在今湖北省大洪山一带。原指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人们。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刘玄传》:“王莽末,南方饥馑,人庶群入野泽,掘凫茈而食之,更相侵夺。……于是诸亡命马武、王常、成母等往从之;共攻离乡,聚藏于绿林中,数月间至七八千人。”

详细解释

南面称孤

nán miàn chēng gū

成语解释:南面:面朝南;孤:皇帝、王侯的谦称。朝南坐着,自称孤家。指统治一方,称帝称王。

成语出处:《庄子 盗跖》:“凡人有此一德者,足以南面称孤矣。”

详细解释

弃道任术

qì dào rèn shù

成语解释:《史记·商君列传》:“鞅曰:‘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后因以“弃道任术”谓统治者不行王道而行霸术。

成语出处:《史记·商君列传》:“鞅曰:‘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

详细解释

强奸民意

qiáng jiān mín yì

成语解释:反动统治者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人民群众头上;硬说成是人民群众的意愿。

成语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72回:“后来老袁强奸民意,凡政、绅、军、商各界,无不有请愿书。”

详细解释

三纲五常

sān gāng wǔ cháng

成语解释:指我国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提倡的伦理道德。三纲;即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 、智、信。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何晏集解:“马融曰:‘所因,谓三纲五常也。’”

详细解释

四海为家

sì hǎi wéi jiā

成语解释:原指帝王占有四海;统治全国。后指人漂泊不定;到处都可以当成家;也指志在四方;不恋故土。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面环海;故“四海”指全国各地。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帝本纪》:“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

详细解释

三老五更

sān lǎo wǔ gēng

成语解释:相传古代统治者设三老五更,以尊养老人。

成语出处:《礼记·文王世子》:“遂设三老五更,群老之席位焉。”《乐记》:“食三老五更于大学。”

详细解释

率兽食人

shuài shòu shí rén

成语解释:率:带领。带着野兽来吃人。比喻统治者虐害人民。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详细解释

生杀予夺

shēng shā yǔ duó

成语解释:生:让人活;杀:把人处死;予:给予;赏赐;夺:剥夺;处罚。形容反动统治者掌握生死、赏罚大权。

成语出处:《周礼 春官 内史》:“五曰杀,六曰生,七曰予,八曰夺。”

详细解释

生死予夺

shēng sǐ yǔ duó

成语解释:〖释义〗生:让人活;死:处死;予:给予;夺:剥夺。形容反动统治者掌握生死、赏罚大权。

成语出处:《韩非子 三守》:“使杀生之机,予夺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荀子 王制》:“故丧祭、朝聘、师旅一也。贵贱、杀生、与夺一也。”

详细解释

杀生与夺

shā shēng yǔ duó

成语解释:杀:叫人死;生:叫人活;与:给予;夺:剥夺。形容反动统治者掌握生死、赏罚大权。

成语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王制》:“贵贱杀生与夺,一也。”

详细解释

生杀与夺

shēng shā yǔ duó

成语解释:生:叫人活;杀:叫人死;与:赏赐;夺:剥夺。形容反动统治者掌握生死、赏罚大权。

成语出处:《通典·职官》:“《周官》内史掌王之八柄,爵禄废置,生杀与夺,执国法及国令之贰以考政事。”

详细解释

贪贿无艺

tān huì wú yì

成语解释:贿:财物;艺:标准、准则,引伸为法度、限度。贪求财物没有限度。指反动的统治阶级无限制地搜刮民财。

成语出处:《国语 晋语八》:“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

详细解释

兔尽狗烹

tù jìn gǒu pēng

成语解释:烹:烧煮食物。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统治者杀掉功臣。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详细解释

万家之侯

wàn jiā zhī hóu

成语解释:指诸侯,周王朝分封的诸侯有大小,根据每个诸侯统治的家庭而决定。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万家之侯。”

详细解释

文字狱

wén zì yù

成语解释:统治者从作者的诗文中摘取字句,罗织罪名而造成的冤狱。

成语出处:清·龚自珍《咏史》诗:“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详细解释

挟天子而令诸侯

xié tiān zǐ ér lìng zhū hóu

成语解释:挟:挟制;诸侯:帝王分封的列国统治者。挟制着皇帝,用其名义号令诸侯。比喻借用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袁绍传》:“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宫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蓄士马以讨后庭,谁能御之?”

详细解释

挟天子令诸侯

xié tiān zǐ lìng zhū hóu

成语解释:挟:挟制;诸侯:帝王分封的列国统治者。挟制着皇帝,用其名义号令诸侯。比喻借用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成语出处:元·孔文卿《地藏王证东窗事犯》第一折:“信着个挟天子令诸侯紫绶臣,待损俺守边塞破敌军铁衣郎!”

详细解释

以暴易暴

yǐ bào yì bào

成语解释:以:用;易:改变,更换;暴:残暴。用残暴势力代替残暴势力。指统治者换了,暴虐的统治没有改变。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伯夷列传》:“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详细解释

以暴易乱

yǐ bào yì luàn

成语解释:用残暴者代替残暴者。指统治者换了,暴虐的统治没有改变。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宦者传论》:“虽袁绍龚行,芟夷余,然以暴易乱,亦何云及。”

详细解释

以德服人

yǐ dé fú rén

成语解释:以良好的德行使百姓归顺、服从统治者。

成语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公孙丑上》:“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详细解释

一匡天下

yī kuāng tiān xià

成语解释:匡:纠正;天下:原指周天子统治所及的地方,即整个中国。纠正混乱局势,使天下安定下来。

成语出处:《论语·宪问》:“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祍矣。”

详细解释

以言为讳

yǐ yán wéi huì

成语解释:谓人们把说话当作忌讳。形容统治阶级对言论箝制之严。

成语出处:《汉书·梅福传》:“间者愚民上疏,多触不急之法,或下廷尉,而死者众。自阳朔以来,天下以言为讳,朝廷尤甚。”颜师古注:“妨人之口,法禁严切。”

详细解释

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zhǐ zhǔn zhōu guān fàng huǒ,bù xǔ bǎi xìng diǎn dēng

成语解释:州官:一州的长官。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没有正当活动的自由。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5回:“不料我们大老爷先护在里头,连问也不叫我问一声儿,可见他们官官相护,这才是‘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古人说的话是再不得错的。”

详细解释

征敛无度

zhēng liǎn wú dù

成语解释:征:征收。敛:聚。指统治者无限度地强征捐税,搜刮百姓财富。亦作“征敛无期”。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年》:“布常无艺,征敛无度,宫室日更,淫乐不违。”

详细解释

征敛无期

zhēng liǎn wú qī

成语解释:敛:收,聚。指统治者向人民无限度地征收钱粮财物。

成语出处: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怀宠》:“征敛无期,来索无厌。”

详细解释

宗庙社稷

zōng miào shè jì

成语解释:宗庙:祭祀祖先的场所;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代表封建统治者掌握的最高权力。也借指国家。

成语出处:《周易·震》:“出,可以守宗庙社稷,以为祭主也。”

详细解释

占山为王

zhàn shān wéi wáng

成语解释:占:占据,霸占;王:统治者。占据山头,自称为王。比喻独霸一方,称王称霸。

成语出处:清·姜振名《永庆升平前传》第69回:“第二件是我也不占山为王,不过是与你比并武艺,也就算完了。”

详细解释

尊王攘夷

zūn wáng rǎng yí

成语解释:王:指周王朝;尊王:尊重周王室;攘:排斥;夷:我国古代对东方各民族的泛称。效忠统治者排除少数民族侵扰。

成语出处:清·皮锡瑞《经学历史·经学变古时代》:“但尊王攘夷,虽春秋大义,而王非唯喏趋伏之可尊,夷非一身两臂之可攘。”

详细解释

忠孝节烈

zhōng xiào jié liè

成语解释:为国尽忠,对父母尽孝,对夫妻尽节,对朋友尽义。泛指封建统治者所提倡的道德行为准则。

成语出处:清·邵长蘅《侯方域魏禧传》:“其为文主识议,凌厉雄健,不屑抚拟如世之貌似大家者。遇忠孝节烈事,则益感慨激昂。”

详细解释

忠孝节义

zhōng xiào jié yì

成语解释:泛指封建统治者所提倡的道德准则。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回:“民知有忠孝节义,不知妄作邪为。”

详细解释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