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中的男人,两个相差巨大的年龄数字,两段分处首尾的人生,爱情能否跨越这条世俗的鸿沟?当年逾七旬的歌德在度假圣地马林巴德邂逅他一生中最后一个心爱的恋人——年方十九的少女乌尔莉克时,这个严峻的问题摆在了他们的面前。爱恋与嫉妒、信赖与疑虑、欢乐与痛苦、希望与失望纷纷上演。而在那夜的化装舞会上,他们轻舞飞扬,旁若无人,在那一刻,时间也为他们消失了……《恋爱中的男人》为年过八十的作家马丁·瓦尔泽根据歌德晚年真实故事所著长篇力作。歌德的这段黄昏恋在德国为人津津乐道,而一位老者揣测另一位老者的心境,必定有奇妙的灵感碰撞。
批评家之死,《批评家之死》讲述了广受追捧的文学批评家安德烈·埃尔-柯尼希离奇死亡。因嫌疑重大而遭逮捕的作家汉斯·拉赫,不久前因其小说新作被埃尔-柯尼希大加贬损而向批评家当面发出了威胁。汉斯·拉赫的朋友,学者米夏埃尔·兰多尔夫坚信其无罪,就此展开单方面的调查,过程中先后遭遇了形形色色的人物:警察、作家、学者、出版家等等。他与他们逐一进行交锋和对话。随着调查深入,事件的样貌被不断修改和重塑,人心陷入言语的迷宫,悬念迭生,真相却依旧隐藏在重重迷雾之中……德国《焦点周刊》评价说:“马丁·瓦尔泽这部针砭文坛内幕的讽刺作品写得妙语连珠,逸闻趣事信手拈来……瓦尔泽从未写过如此优秀、如此泼辣的篇章。”
寻找死亡的男人,与君特·格拉斯齐名的德国国宝级作家、毕希纳奖得主最新力作,比《恋爱中的男人》更加疯狂的情感历险、更加哀婉的暮年悲歌。著名作家莫言、李洱、邱华栋鼎力推荐。《寻找死亡的男人》是德国作家马丁·瓦尔泽创作的一部关于一位年迈的成功商人遭遇背叛和寻觅爱情的故事。在一封写给不具名的“作家先生”的信中,72岁的成功商人兼畅销书作家特奥·沙特讲述起自己遭遇唯一的挚友背叛和公司一夜之间破产的经历。绝望之际,特奥登录互联网上的自杀论坛,诉说自己寻找死亡念头的“不可逆转”;而与此同时,特奥在妻子的探戈舞商品店认识了西娜,被西娜的光芒击中;他疯狂地爱上西娜,并打算放弃一切,投奔爱情。然而西娜和他的背叛者之间却存在着出乎意料的复杂关系……马丁·瓦尔泽耄耋之年创作的这部小说,从主人公寻找死亡开始,最终却没有以死亡结束,所有的叙述似乎都通向一种启示:“没有什么事情是超越美的。”
迸涌的流泉,《迸涌的流泉》为马丁·瓦尔泽以自身成长经历为原型创作的长篇自传体小说,作者因此书荣获1998年德国书业和平奖。《迸涌的流泉》由三部分组成,分别叙述了主人公约翰在童年、少年、青年三个人生阶段中的某段经历,以约翰的视角描写整个社会状况和氛围的变化,呈现其成长过程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冲突与磨合。同时,在小说中,围绕主人公约翰来来往往的人物轮番上场,各自走向不同的命运。这是一本描写作者自己在第三帝国的成长过程的书,甫一上市便引起巨大反响;有评论家抨击此书没有出现奥斯维辛这个字眼,作者因此书被称为当代德国文坛最性格人物、最话题人物、最争议人物。
逃之夭夭,《逃之夭夭》是德国文坛泰斗马丁·瓦尔泽创作的一部充满哲人智慧、具有高度自传性的小说,回顾了作家一生与政治、爱情、文学批评的斗争总结。阅读《逃之夭夭》,很难将小说中的叙述者与作家本人截然分开,他们更像是互为代言人,共同面壁思索一生参与的政治斗争和文艺批评活动,回顾追逐过的那些恋人,他们擅长雄辩和战斗,也在一次次伤害后学会了逃之夭夭。“我遭受的痛苦,无一不来源于自身。”这是马丁·瓦尔泽在《逃之夭夭》中写到的一句话。尽管向他发起猛烈攻击的文学批评、政治斗争以及爱情中的苦闷似乎都来自外部及他人,但是瓦尔泽以他耄耋之年的智慧道出:真正的逃之夭夭,仍是自身的精神超越。要实现这种超越,瓦尔泽选择了卡夫卡式的反讽之路、荒诞之路。在瓦尔泽充满变形、夸张和大胆想象的情节中,闪烁着宝贵的幽默品质。